时间目标管理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研究

2022-12-15 08:01申吉庆舒敏罗晓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1期
关键词:溶栓缺血性研究组

申吉庆,舒敏,罗晓飞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脑卒中主要原因是患者脑部血管由于其他因素出现突然性破裂或是血液流通遭遇堵塞,致使血液不能够及时流入脑部,从而造成脑部其他组织发生损伤[1]。脑卒中会造成患者行动能力障碍,患者丧失部分日常生活能力,严重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部会产生大量血液流失现象,同时伴随多种临床表现,提高后续治疗难度。基于对患者生命安全的考虑,医学中对此类疾病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中,其中,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疾病现状,是现阶段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2-3]。但静脉溶栓治疗有固定的时间窗,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超过治疗时间窗,在院内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有专家经过长期统计后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救治过程中,从院内检查到溶栓时间,均呈较高状态,因此,应该在各个环节中实施管理措施,调整救治团队工作内容,从多个方面提高工作效率[4-5]。时间目标管理是经过长期实践后应用的措施,可以有效在各个环节中进行针对性管理,缩短溶栓治疗时间窗。本文主要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时间目标管理后,对缩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作用,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相关部门同意进行研究后,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之间,在医院内筛选出120例符合研究标准且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组,每组能够分到60例患者。研究组的年龄59-85岁,平均(72.34±5.58)岁,其中有26(43.33%)例男性患者以及34(56.67%)例女性患者,NIHSS评分为(20.24±4.26)分,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41.67%)、高中及大专18例(30.00%)、大学及以上17例(28.33%);对照组的年龄59-86岁,平均(72.55±5.41)岁,其中有27(45.00%)例男性患者以及33(55.00%)例女性患者,NIHSS评分为(20.37±4.11)分,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43.33%)、高中及大专18例(30.00%)、大学及以上16例(26.67%)。两组的性别、年龄、NIHSS评分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为:通过专业检查后,患者出现的症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致[5]。基本研究流程已告知患者及家属,且二者对研究的进行并无异议。排除标准为:患者在沟通交流或精神方面的缺陷较明显,对研究进行会形成阻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正常救治,操作如下:医院接到相关信息后迅速赶往现场,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出现的疾病状况作出初步判断,检查患者口腔或鼻腔中是否存有异物,保持呼吸顺畅,作静脉通路,随后立即将患者运送至医院,按照正常治疗流程进行。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加入时间目标管理,操作如下:①院前准备:护理人员需要在10min之内达到目的地,并在30s内完成吸氧,1min内完成血糖检测,最后建立留置针,留取血常规及凝血思想检验标本,并连接2个三通,整个过程需要在4min内完成。医生需要在2min内将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记录,并通知医院准备溶栓治疗,对患者家属进行1min的基础知识普及;②急诊科:急诊科医生接到电话后,相关医生需要在6min内将所有溶栓治疗设备准备完毕;③CT准备:成立卒中小组,主要成员有:神经内科医生、急诊医生、高级护士以及初级护士,需要在10min内组建完成,并在1min内接到院前患者,并送入抢救室;④CT检查。整个CT检查过程需要在10min内完成,神经内科患者在检查前,告知家属溶栓治疗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高级护士记录溶栓专用表相关信息,初级护士配置硝普钠和胰岛素,具体用量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决定;⑤溶栓准备。整个溶栓准备过程需要在20min内完成,神经内科医生控制患者血压保持在140/90mmHg,血糖不超过10mmol/L,急诊医生实时监测患者血压变化,高级护士给患者注入硝普钠及胰岛素,并口服阿司匹林,配置rt-PA溶液,初级护士连接氧气监护仪,按照医生指示调整泵注速度,并再次测量血糖。

1.3 判定指标

①将两组患者院内各时间段项目完成合格率进行比对,参与比对的项目有:急诊准备、CT准备、CT检查以及溶栓准备。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无遗漏、无错误地完成所有项目,方能判定为急诊准备合格,其中CT准备完成时间需要保持在10min以内,整个过程需准确无误;CT检查完成时间需要保持在10min以内,整个过程需准确无误;溶栓准备完成时间需要保持在20min以内,整个过程需准确无误;②将两组患者各项治疗项目的具体检查时间进行记录,参与记录的指标有: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至开始溶栓时间以及溶栓时间;③对家属满意程度作出统计,统计标准为:患者救治时间得到大幅缩短,溶栓治疗顺利完成,且整个过程较流畅,则为非常满意;患者救治时间得到一定缩短,溶栓治疗可以完成,且整个过程正常进行,则为满意;患者救治时间较长,错过了溶栓最佳治疗时间,且整个过程较混乱,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5.0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各时间段项目完成合格率

经过相关管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各项治疗项目检查中,合格人数得到大幅提升,整个检查流程更加流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析各时间段项目完成合格率[n(%)]

2.2 分析各项治疗项目的具体检查时间

研究组患者加入时间管理后,节省了更多不必要的时间,将工作效率提升了一个层次,救治速度更快,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各项治疗项目的具体检查时间(±s,min)

表2 分析各项治疗项目的具体检查时间(±s,min)

组别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至开始溶栓时间溶栓时间研究组(n=60)17.24±5.3821.51±7.3738.64±8.63对照组(n=60)21.67±6.2344.36±8.1967.58±11.11 t值4.168716.064415.9346 P值0.00010.00000.0000

2.3 分析满意程度

管理结果获得了研究组患者家属普遍认可,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其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析满意程度[n(%)]

3 讨论

脑卒中主要多发于老年人中,一方面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个方面功能逐渐退化,对很多疾病起不到有效地防御措施,致使出现多种心脑血管类疾病,逐渐对体内血液循环以及大脑功能形成一定影响,发展成为脑卒中[6]。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患者,有着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而且近几年我国老年肥胖人群激增,过量的脂肪会阻碍血液循环,而且缺乏足够的运动量,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7]。随着我国经济大环境的改善,许多人对经济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缺乏一定的自我健康防护意识,致使很多人遭受脑卒中的折磨。脑卒中至出现以来对患者的影响深远,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的危害更大,近些年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能够导致急性缺血型脑卒中出现的诱因,致使患者群体不断扩大,对社会和家庭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8-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的患病风险较高,不仅具有极高的死亡威胁,治疗后还可能复发。经过临床试验证明了,院前10min实施时间目标管理对缩短溶栓治疗时间窗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有关报道称,主要决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发展的是半暗带区,如果可以及时为半暗带区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供给,脑细胞则可大量存活,脑部功能也可正常运转[11]。溶栓时间窗决定着最终疗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患者脑部会有成千上万的细胞和神经组织凋亡。入院前,患者的救治时间由家属或患者本人决定,出现相关症状时,尽量在第一时间通知给相应的医疗结构,获得最佳治疗时间,对医院来说,这属于不可控因素,只能加强健康教育力度[12]。入院中,很多患者会因为其他因素错过最佳溶栓治疗时间,甚至有的患者会执着纠结于费用方面,以及溶栓治疗中存在的不良事件,沟通交流中,进而会延误患者病情。

此前,医护人员在各项治疗项目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较多,分析出主要原因为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中展开工作时,身处的环境会对工作进展形成一定阻碍,且路程短,入院前医护人员需要在不断摇晃、前进的车中,短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基本救治,这对医护人员的自身水平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经过时间目标管理后,医护人员明确了工作方向,能够更加有动力地去提高自身的效率,加上各项治疗时间的指标评价,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了鞭策,大幅提高了合格率[13]。

救治过程中,将每个环节的时间进行规范管理后,所有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时间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能够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管理流程的制定有一定困难,不仅要考虑在固定的时间内如何最大化发挥出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要研究对工作内容的合理安排,尽量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14-15]。医院由急诊科抢救室医生、2名护理人员和神经内科专职医生共同构成的卒中工作组,由于高年资护士能力强、能够对患者的疾病展开更好判断,工作要点掌握得好,故将有关疾病判断、rt-PA用药、工作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职责规定为由高工作年资护士进行管理,低工作年资护士则承担并完成了日常的管理工作。急诊科医生兼顾的患者较多,不同科室医生之间的工作内容互相都不熟悉,所以其只需要掌管事务性工作即可。神经内科医生则主要对疾病展开专业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整个工作组中,所有成员分工明确,不会出现失误现象,更加合理地安排了救治时间。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实施时间目标管理后,在各项治疗项目检查中,合格人数得到大幅提升,整个检查流程更加流程,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省了更多不必要的时间,将工作效率提升了一个层次,救治速度更快,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结果获得了研究组患者家属普遍认可,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其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溶栓缺血性研究组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