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婴幼儿屈光度值分布及其异常情况分析

2022-12-15 08:01吴玉燕王冰马庆华齐娜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1期
关键词:屈光度散光屈光

吴玉燕,王冰,马庆华,齐娜娜

(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江苏 苏州 215134)

0 引言

视力已经成为目前儿童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1]。且目前出现了视力异常小龄化的普遍现象,因此对于儿童进行早期视力筛查、屈光监测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利用视力筛选仪可以快速准确的测量小年龄段儿童的屈光度,及时发现儿童的近视、远视、散光弱视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治疗纠正,对儿童视力有重要的意义[2]。而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度,在1-3岁婴幼儿视力问题的研究较少,而1-3岁年龄段是儿童视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正常屈光为远视,如果儿童静态屈光的正视状态并非是正常屈光,即非理想屈光,日后多可发展成近视[3]。因此本研究将1-3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掌握其屈光度状况,以期为儿童屈光度研究以及儿童视力低下的预防和干预增加数据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系统中的儿童体检数据,儿童保健体检年龄为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所有儿童需在12-36月龄间每年度测定一次屈光度。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视力筛选仪测试过屈光度的儿童,共2157名,其中男童1143名,女童1014名,男女比为1.13:1。

1.2 屈光度测定

本研究采用美国伟伦手持式 Suresight 视力筛选仪进行视力测定。视力筛选仪经过公司的标准校对,视力测定由统一培训的眼科医生进行,视力测定时,未排除儿童视力未直视仪器以及外界光线等的影响,视筛仪出现异常值时,儿童休息1分钟重新测定,若第二次测定正常,则继续休息1分钟进行第三次测定,取两次相同值为测定值,若第二次测定仍不正常,则记录不正常值。所有儿童均采用同一筛选仪和同一医生进行视力筛查的测定,所测得值测量范围:球镜S为+6.00~-5.00D,为-5.00~+0.00D,超过测量范围检查结果则显示为9.99。所得测量值记录在专门的视力筛查记录表中,每次测定的屈光度值由儿童保健医生统一录入系统,并进行视力评估。

1.3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伟伦公司最新提供的各年龄段眼屈光状态筛查正常、可疑、异常的常模标准进行结果判定。具体异常值标准为: 近视:S<+0.00D,远视(可疑):+3.50D>S≥+3.00D可疑(远视),远视:S≥+3.50D,散光(可疑):-2.00D<C≤-1.50D,散光:C≤-2.00D。其中一只眼的屈光度出现以上异常值(S≥+3.00D 或S<+0.00D或C≤-1.50D)即诊断为屈光度异常。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有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的描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P25,P75)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其中非正态分布以及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Tests。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月龄婴幼儿屈光度值分布状况

不同月龄婴幼儿球镜中位数均为1.50(P>0.05)。而12月龄婴幼儿柱镜C的中位数位为-0.75,18-36月龄婴幼儿柱镜C的中位数为-0.50。12月龄婴幼儿柱镜C低于其他月龄的婴幼儿柱镜C,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图2)

表1 不同月龄婴幼儿屈光度值比较(M(P25,P75))

图1 不同月龄婴幼儿屈光值分布

图2 1~3岁儿童屈光异常情况

2.2 儿童屈光度异常情况

对2157名婴幼儿的屈光度异常情况分析,共500(23.18%)名婴幼儿出现屈光度异常,其中散光以及可疑散光分别占总异常人数的82.40%。从不同月龄的屈光异常率结果分析,12月龄的屈光异常率较其他月龄高,12-30月龄,婴幼儿屈光异常率有下降的趋势,而在36月龄,儿童屈光异常率明显升高。屈光异常中近视仅占0.33%,且全部在12月龄。(见表2)

表2 1~3岁婴幼儿屈光异常情况分析[n(%)]

2.3 不同性别间屈光度分布

男童屈光异常率为22.31%,女童屈光异常率为23.54%,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月龄的男女童屈光异常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12~30月龄,男女童的屈光异常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36月龄出现稍微增高的现象。(见图3)

表3 不同性别的男女童屈光异常情况分析[n(%)]

图3 不同性别的男女童屈光异常率

3 讨论

视力有一个发育过程,儿童时期的基础屈光及其变化,可影响成年期的屈光状态。有研究报[4],屈光不正是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因素,对婴幼儿进行屈光检查,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并对其进行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儿童的视力。美国伟伦 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能够客观地筛查出 6个月龄以上的儿童的眼屈光状况,而目前我国已经将儿童的屈光测定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已经成为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对视力、屈光、立体视和眼压等一些筛查指标的判断标准也没有统一。杨翎[5]等人研究提出球镜度数偏离超出+0.50~+3.00D ,散光度数偏离超出+2.00D视为异常范围。而美国[6]的研究结果认为散光异常范围是12~48个月>2.00D;49 个月以上>1.50D。可见屈光不正的诊断标准仍存在地区差异,加之随年龄的变化儿童的屈光度存在一定的生长变化,因此,了解不同年龄段,尤其是小年龄段儿童的屈光发育变化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2157名1-3岁婴幼儿的屈光度进行检测分析发现,不同月龄婴幼儿球镜中位数均为1.50(P>0.05),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月龄婴幼儿柱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龄婴幼儿柱镜C低于其他月龄的婴幼儿柱镜C。根据江苏省儿童保健视力筛查的诊断标准,共500(23.18%)名儿童出现屈光度异常,其中散光以及可疑散光分别占总异常人数的82.40%。但国内研究多集中于学龄前(3-6岁)儿童的屈光度[7-9]以及青少年的视力研究[10-12]等,在1-3岁婴幼儿视力问题的研究较少,目前缺少多地区同年龄段的对比研究。而本研究对于不同月龄的屈光异常率结果分析来看,12-30月龄,儿童屈光异常率有下降的趋势,而在36月龄,儿童屈光异常率明显升高。但从各年龄段的屈光异常率来看,12月龄的屈光异常率最高,且屈光异常中的近视(0.33%)全部发生在在12月龄。而各月龄的男女童屈光异常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学者研究认为[13],婴儿的总屈光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婴幼儿的月龄越小,屈光近视的比例越大,该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另一方面,也有学者[14]认为新生儿出生时的视力为远视眼,并有一定程度的顺规散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眼球的生长发育,眼轴变长,散光及远视程度逐渐下降,经历一个短暂的“正视”化过程,然后逐渐完善视觉。但早期加强视力筛查,仍是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呼吁的重要工作[15]。因此,本研究建议在12月龄或<12月龄开始对婴幼儿进行屈光检测,及时掌握婴幼儿的屈光情况,对屈光不正的儿童进行随访干预,对预防儿童近视以及降低儿童视力异常率有重要意义。

在儿童视力发展过程研究中,目前尚无对1-3岁婴幼儿屈光的大量研究数据以及专用的屈光诊断标准。而该年龄段的儿童正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儿童保健视力筛查的重要对象,在儿童视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年龄段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应值得商榷。而本研究现阶段只局限于对于1-3岁婴幼儿的屈光状态进行横断面分析,缺乏对于屈光不正儿童危险因素以及干预手段的研究,而本研究将进一步的对屈光不正的儿童进行长期随访干预研究,以期在提供1-3儿童屈光状况的大数据的同时,为儿童视力的预防以及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屈光度散光屈光
纯电动汽车绝缘电阻仿真检测系统设计
睫状肌麻痹对成人散光的影响
近视性屈光参差病因学与矫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3 ~12 岁儿童高散光的临床分析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
眼的屈光参差及配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