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途径分析

2022-12-17 08:19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何玉新
天津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数学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 何玉新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普遍认识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的重要性,并且根据相关要求,采取有效的减负增效手段。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采取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同时减轻课业负担,为学生保留更多开展课外活动的时间,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一、“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

(一)减轻学习负担

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各学科教师都认识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提质增效手段。各地教育部门采取严格的监督手段,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要求,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将减轻学生负担放在教学首位,调整传统的课程数量、课程内容,从教学和作业两方面入手,保障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减少作业数量,丰富作业形式,使学生快乐、轻松地完成作业。“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显著影响,就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可以快乐学习。

(二)提升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单纯通过减少课业内容,不仅不能真正减轻学习负担,而且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要提升教学效率,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深入探究“双减”政策可知,其最深层次的要求,就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可以高效学习,减少学生无效学习的时间,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样不仅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帮助。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规律,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感悟能力。在课后作业方面,既要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方式,增加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内容,又要丰富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强化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保障学生健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完成繁重的课业任务,学习压力较大,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长时间低头学习、写字,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视力等,危害学生的健康。如果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使学生长时间学习,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和娱乐,学生容易产生疲倦、焦虑、烦躁等情绪,久而久之容易引发自闭、自卑、暴躁等心理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受到学习、家庭、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很难融入集体、适应社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十分不利。所以,应该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采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把控教学时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根据学生的意愿、需求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安排学生休息、放松,组织学生开展保健活动,包括眼保健操、广播体操等,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途径

(一)优化课堂设计,活跃学习氛围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积极提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愉悦,避免学生产生学习负担。为此,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采取合理的引导方式,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增加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机会,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学生可以主动思考与探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同时配合多媒体资源,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提升学生的积极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使学生探究出数学知识的规律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分数乘整数”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道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制作纸玫瑰需要使用米长的红色卡纸,如果要制作3朵纸玫瑰,那么所用红色卡纸总长度是多少米?教师可以用卡纸实际展示,同时配合多媒体示意图,将卡纸平均划分为10份长条,每个纸条下方标注1米。学生可以动手折叠、剪裁,然后观察,将3朵纸玫瑰需要的纸张长度用铅笔标注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先确认米,然后分析3个米是多少米。通过思考,学生列出了多种算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一计算,结合公式、概念分析学生列出的算式是否正确。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逐渐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式,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不仅如此,也能促进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回答、推理、分析等多个环节,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二)创新教学方式,增加学习乐趣

为了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逐渐产生交流、思考、探究的主动性。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和学生交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鼓励学生之间交流配合。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反馈,然后进行合理调整。如果学生感到疲倦、困难,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放松,在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快乐的心态下学习,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且能促进学生记忆理解,对提升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游戏竞赛活动,将小数和分数相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进行分组,保障学生能力相似、水平接近,促进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分组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分发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着一个小数或分数,学生利用手中的卡牌进行同类消除游戏,也就是找出与手中数字相等的小数或分数,然后组对消除,消除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游戏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要汇报“消除”成果,说明具体的转化方式,与学生分享学习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改进课后作业,丰富课余活动

课后作业设计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也能促进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坚持减负高效的理念,采取创新性、多元化、层次化的作业设计方式。

首先,合理设计书面作业,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但要选择趣味性的作业内容,使学生产生做作业的兴趣。例如:在“分数乘法”相关作业中,教师不能单纯设计乘法练习题,应该设计连线、选择、画图等多种题型,增加应用题占比,运用具体的事件、故事引出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其次,设计探究类作业,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统计一周内看电视、玩游戏和学数学的时间,然后制作折线统计图,分析自己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占比,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是否合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最后,设计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余实践活动,包括数学欣赏活动、数学竞赛活动、数学游戏活动等,通过丰富趣味的课余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能感受到快乐。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坚持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采取趣味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同时合理控制学生的作业数量,避免学生产生过大的学习负担。为此,教师要优化课堂设计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后作业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然后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