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曲艺《滴水人家》的叙事与情境

2022-12-17 19:09
福建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曲艺福州

◎ 三 叶

多少天后回想起来,观众一定都难以忘记那样一个别具一格的乌塔奇妙夜,难以置信自己亦置身其中,成为奇幻之夜的一个精灵。2021年12月21日风雨不止,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的评话伬《滴水人家》在本团的古戏台,在乌塔之下的古建筑——一方古亭内外,以天地为舞台,为夜色为帷幕,蓦地一声铙钹敲点、醒木击桌,惊了风雨,惊(艳)了观众。在不需要雨水的寒夜,演员们说唱着一个亟需水的故事,末了,自来水终于来了,干渴了经年的藤山弄终于得到了抚慰,舞台前蓦然喷泉四射,水声灯影,清冽明亮,喜悦满盈。水是春水,在人们干涸焦渴的心灵流淌,浇灌出了久违的美丽的紫藤花。文物古迹于刹那间亦熠熠生辉,灵动活泛,如梦似幻。而评话特殊的样式,它的说书人及叙述体让人仿佛回到副末开场的年代,回到戏曲的童年;那些在当下闽剧中已罕见的生动俏皮的福州俗语谚语,鲜明地道的地域文化特征,尤其老派的世道人情及不与时流的“逆行者”形象,使观众既穿越过往又感受当下、畅想未来,这是一个古典而现代的“丫透脚”的奇妙夜。

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近年的状态仿佛与水有关,如鱼得水,春风化雨……福州曲艺团自2006年申报非遗成功,福州评话与伬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成立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后,更是致力于十番伬的恢复、传统曲艺作品整理改编与新书目创作,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尤其后者,为探索曲艺的现代化路径,针对“现在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和审美观普遍提高了,但评话书本格式陈旧、内容陈旧、人物陈旧、语言陈旧……”的现象,致力于不失本体的书目创新,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打造新曲艺或者说新市民曲艺。近年继现实题材的《风雨苍霞人》之后推出姐妹篇《滴水人家》,分别聚焦老百姓关心的、也是关心老百姓的苍霞棚屋区改造与藤山弄自来水管道工程,就是新曲艺的代表。

什么是评话伬?就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福州评话中的铙钹、吟诵、诉牌和伬艺中的音乐、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融为一体,既自然朴实又不失雅致(评话中的评话调,介于说唱之间,在中国评书评话大家族中是独有的。让我们想起芗剧以说为唱的特质,倾吐着人物心底的悲苦心事)。可以说,评话与伬唱结合而成评话伬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体式,前者以说为主辅以唱,后者以唱为主辅以说,两者相结合则达到了说唱相间、节奏多变、“软硬”兼施的效果,而浑厚的铙与悠扬的筝相杂间往来,别具一番风味。然而,传统的评话伬唱作为“贫困艺术”(演员一个小包就可以走遍四方),多是单声部的,常常为一个故事,两个演员,一镜到底。而《滴水人家》呈现出多层次多声部的样态,多线索(第二主题或分支情节,如藤花及疍民上岸)、多人物、多角度的复杂的构作,形成一桌多椅的书台样式,主讲(唱)人在人物、叙述人等多种身份中切换,视角多变,形成蒙太奇式效果;或者说演员出乎角色又入乎角色,跳进跳出,在故事层与超故事层往返,形成演员本我(本人)、说书人(叙述者)、人物(角色)的复杂语法,以表白与私白的自由组合打通了现实时空与虚拟故事时空的界限。例如男评话先生在益飞遇见三年未见的邻居藤花之时扮演益飞质问她“你还敢问,又不是在天边海角,哪个当女儿的三年都不回家看母亲?”,得知藤花的男友在逆境中发奋图强后发出感叹:“生活如此艰难,书却读得那么好,实在不简单!”这就不仅仅是益飞的真心话,同时也是评话先生甚而是演员本人的,一句话就形成多视角的评议。如此等等。

本剧在风格、修辞上有着评话剧作家黄宗沂(也是该剧作者之一)的印迹。而在叙事、抒情上,则烙刻着鲜明的陈欣欣风格。她一向强调人物性格,强调细节。传统评话伬多讲究故事性(当然在故事中也能见出人物),以生动、有趣、完整的故事为目的,来吸引听众。但该剧则从人物出发(所以故事从夏天开始。夏天更需要水,瘫痪在床屎尿失禁的人更需要水清洁,这样就把难题一下子推给主人公,将之置入戏剧情境中),着重塑造人物性格,在突显人物性格之处大作文章,甚至利用体式的特点反复渲染,同一个细节可能说了又吟,吟了又唱。例如开篇点题,开宗明义,直指“滴水人家”的由来——闽江畔的藤山弄竟然缺水及其原因,紧接着伬唱以一枝花调合唱,这一段以兴开头的唱词:“真鸟仔,啄山楂,户户水缸干哒哒。自来水,不来水,水龙头生锈变哑巴。变哑巴,齐凝傻。真鸟仔,啄梅花,日常没水难当家。煮饭没水吃炒米,洗荡没水真邋遢。真邋遢,臭到家”,除了重复以上信息达到强调的效果,或者说以众口印证的方式形成绝对真实性外,在某种俏皮、自嘲与戏谑中集体记忆更显辛酸,亟待改造的共同心声更是不言而喻、更为迫切。主人公张益飞与其母五嫂,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出场了,交待了孤儿寡母如何苦尽甘来又因偷水跌成瘫痪、重堕苦海的过程,这么关键的“前史”,各种方法都用到了:评话-评话调-评话-伬唱(合唱);而到了益飞决定放弃前途与女友,从上海高校辞职回家侍奉母亲,更是大肆渲染,男女伬唱艺人分别扮演母子,有两大段相连的抒情唱段,既是个人心灵独白又是二人情感交流,是全剧的情绪高潮之一,当下社会已然罕见的相濡以沫的母子情让人痛彻肝肠。而其余则一笔带过,且故事并不追求完整(例如小保姆与张益飞最后有没有终成眷属并不交待)。在具体叙述上则不离水,始终以水带人,以水为出发点与核心,把人物放置在“缺水-偷水-借水-接水-问水-请水-得水”这样一条不断变化发展的“水路”或者说纵向线索上,突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内心挣扎的细节,例如前述的益飞放弃前途、女友前后的心理状态;以此敷衍成最能塑造人物形象的横向的横截面;但主人公帮助鼎边伯等一众老人的爽快,对小保姆的赤忱,对藤花的关心,多年写报告请水、永不言弃的执着,构成了张益飞普通、平凡、单纯而又不一般的性格世界,一个放弃自我、孝敬母亲、关爱老人的逆行者又敢于、勇于、乐于为众请命的健行者形象。他是水,是藤山弄老人的及时雨,但又不作意象化,人物、故事、叙述都非常生活化、草根化,自然、不造作。可以说,全剧没有太内在太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它似乎也很传奇,很戏剧性:现代化的城市竟然没有自来水,竟要偷水、借水,偷个半桶水却偷成了半身瘫痪,这个“偷”却没有半分的不合道德,无关律法,透出的只有生活的辛酸无奈——是的,它是“逆反”的,以某种看似特殊的个例却展示了生活的普通面、基本面,甚至是命运的轨迹与真相,而这只缘于真实。生活化、草根化、亲民化,这也是该团近年坚守的创作原则,并用心打造古典雅致、简约靓丽的舞台样式,以新曲艺的魅力“拴牢”观众。

可贵的是该剧谨守本体。近年全国评话兴起戏剧化热。但该剧决不“戏剧化”,一方面确实适当借鉴了戏剧因素,最明显的是伬唱的“歌队化”倾向:在担负着帮腔功能以起到强调与抒情作用之外还进行角色扮演;另一方面,严守底线,绝不越出曲艺规范,严格地将其控制在“像与不像”之间,绝不跟风趋同于当下的戏剧化风潮(说书人在扮演角色中过于入戏入境,即演员在扮演角色时像戏剧一样入戏,将自身与角色的距离过于拉进,过于沉浸,讲求体验与代言,让自己“像”甚至“是”这个角色),谨守叙述体的格式与规则,在扮演人物过程中至多微微地有一点小模拟(主要在语气。伬唱方面当然是更进一步,讲求声情并茂、融情入境,但仍与戏曲保持距离),保持“客观”的状态,使之达到像与不像(人物)之间的效果,这才是评话的本体:永远是评话先生、叙述人,永远在说长道短中给观众一种聊天的“亲切”范儿,永远让观众在“听故事”的氛围里自得其乐,自我琢磨,自行想象。

这里要强调的是,评话伬较之戏曲,如闽剧,在体式上是叙述体与代言体(扮演角色)并进,演员既扮演角色又离开角色回到评话先生或伬唱艺人的身份进行评述,亦即在二者间自由转换,尽意腾挪,有时是在上下行之间的跳跃,有时在一句话中就不露痕迹地完成转换,例如,女评话先生讲到藤花再见到江强,到他船上时,“后来我跟他到船上,那真是满目凄凉啊,我的心都碎了!藤花做梦也想不到自家日思夜想的人过的是这种日子!伊下定决定嫁给江强!……”,很明显,代词“我”与“伊”点明了前面是扮演藤花,紧接着马上转换到评话先生的身份上去了;私白与表白、故事与讲故事、代言与叙述切换自如。这明显是复调的声音。(戏曲也是叙述与代言并用,但明显代言或者说扮演高于叙述,特别是当下戏曲叙述体已然式微,全盘被代言体占据)。总而言之,评话伬自由生发、“旁枝逸出”的空间,比戏曲大得多,其逸出的程度与范围都比戏曲广,评论功能强大(评话之“评”,即抒发感慨,发表评议,如五嫂命运坎坷但孝子在侧,便自叹自己“到底是命好还是命不好”的这段唱,似乎是不必要的,但是抒发开来,将话题延伸为共通的人情,引发共鸣,人物事件由此显得更为“普遍”),所以它可以适当生发第二主题,例如该剧在主线(张益飞)之外穿插进疍民上岸事件,并不突兀:二者借助共同的“水”——张益飞与藤山弄是要水,藤花、江强等疍民是离水;二者的解决也都缘于同一个领导人及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同时,由益飞孝敬母亲借势发发老年人不被儿女孝顺的牢骚(诸如空巢、被儿女当保姆等普遍社会问题,“看那当爷爷当奶奶当爹当妈的,现在哪一个不是在孝顺儿孙?他们为了子孙前途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等等),这样的似断实连的题外话就更没有问题了。旁枝逸出的细节与分支情节,恰恰是评话生活化、细节化、多样化的魅力所在。

这是个温暖的作品,母子情融合着“金厝边,银乡里”的坊巷邻里情、干群情等,鱼水情深,并浑然为底蕴深厚、底色淳致的世道人情。《滴水人家》夺得第八届福建艺术节曲艺类优秀剧目奖及编剧一等奖榜首不出意料,我们期待他们的新作!

猜你喜欢
曲艺福州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七十年的奋斗 七十年的辉煌——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曲艺事业成就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畅”响福州
寻味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