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短视频智慧服务策略探究

2022-12-18 02:13龚依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文旅博物馆智慧

龚依诺

(开封市博物馆,河南 开封 475000)

0 前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我国人民群众不再只关注于物质生活,对于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内部承载着大量丰富多彩的、具备强烈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博物馆在我国的旅游领域内部的地位持续提升。在文旅融合的全新背景下,博物馆在服务层面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而短视频可以为博物馆的服务提供更多的助力,是构建博物馆智慧服务体系的基础,能够帮助博物馆更多地在公共文化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博物馆要想实现文旅融合的目标,就必须主动研究利用短视频开展智慧服务的策略。

1 博物馆提供的短视频智慧服务内涵

首先,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尤其迅速,人们在进入博物馆之后,可以直接获得博物馆提供的文化以及旅游服务,而且互联网可以将访问者进入博物馆内部的行为作为依据,在资源、流量、大数据等方面提供更多的红利。在实现文旅融合之后,博物馆可以通过短视频的播放情况,收集并分析用户体验相关的大数据,然后结合用户在文旅方面的体验,了解用户的行为特征以及主要偏好。

例如,博物馆可以利用时间分析方法,明确用户集中体验的特点,然后考虑到短视频的播放情况,对短视频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所有大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以后,博物馆可以利用用户画像,构建出短视频用户的特征框架,然后与短视频提供的文旅服务语境相结合,对用户画像的表征维度进行扩充,进而实现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的目标,并将其视为短视频相关智慧服务的开展基础①。

其次,5G技术已经在我国境内得到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将算法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作为有效支撑,促进博物馆短视频相关智慧服务的发展。在进行文旅融合以后,博物馆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具备的深度学习技术,不断获取用户在体验短视频之后生成的数据,然后基于文旅之间的交互行为,深入分析用户的主要特征,利用算法的优化设计,对智慧服务相关的内容进行优化。由于获得了人工智能及其先进技术的支持,博物馆既能够做到利用文化资源修正用户的偏好数据,而且可以利用用户所处的位置、状态和群体,分析一个区域或者一个群体内部的用户特征,将博物馆提供的短视频相关内容、形式、叙事、情境等要素与用户服务需求和情感体验连接起来,设计更完善的智慧服务,为所有用户推荐更感兴趣的短视频内容②。

2 当前博物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存在的服务问题

2.1 博物馆内部的文旅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首先,博物馆旅游并非只是旅游,其中也包括文化的传递,博物馆可以通过展示藏品,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引导人们在游览博物馆的同时,了解展品具备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成社会公共文化的传播目标。但是,当前我国为数不少的博物馆在展示藏品的时候,仍旧运用传统的展示方式,其方式以及理念会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产生一定影响。游客在参观博物馆藏品的时候,只是看到藏品相关的简介,而且简介通常为白纸黑字的说明,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参观偏好游客的需求。而且传统的展览方式千篇一律,很容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降低游客参观博物馆的兴趣。

其次,传统的藏品展览方式无法有效地与广大游客进行双向互动,娱乐性较强的创新活动或者项目并未设计,而且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设施未完善,尤其是短视频创作被部分博物馆所忽视,博物馆在智慧服务层面的构建工作任重而道远③。

2.2 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的服务缺乏创新

一方面,我国博物馆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但是部分博物馆没有在文旅融合的全新背景下,充分利用博物馆具备的地域特色,导致博物馆所提供的服务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由于自身的服务缺乏应有的创意,游客对博物馆内部的服务缺乏兴趣。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已经有博物馆重视文化创意产品以及服务的开发,但是在设计相关产品以及服务的过程中,博物馆并未真正了解广大游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导致其传播方式较为狭窄,并未达到智慧服务应有的水平,即使已经有大量游客对相关服务进行了解,最终也只是走马观花。

2.3 博物馆内部的文化与旅游环境缺乏体验感

当前我国对于文旅融合发展予以高度关注,文旅融合能够有效带动我国相关产业领域的发展,对于我国博物馆的持续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我国部分博物馆内部的文化以及旅游环境,需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进行改善。大多数博物馆内部的环境较为严肃,甚至给予游客一种压迫感,游客与博物馆藏品之间出现距离,这种距离感使游客在参观完毕之后,不会主动与他人分享自身的参观经历,而且在博物馆内部也会出现“死气沉沉”的情况,观游率和重游率并不理想。

此外,上文已经提到我国部分博物馆展览方式过于单一,这使游客只能以一种视角进行参观,多样化的参观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体验感自然会下降④。

3 博物馆智慧服务相关短视频应具备的要素分析

3.1 使博物馆的服务体验趋于多样化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馆所提供的短视频智慧服务,应当成为游客认知和体验的过程,促进游客产生情感层面的互动。短视频智慧服务的导向应当为游客的文化以及旅游需求,使博物馆在短视频方面的文化服务更具特色。

首先,博物馆可以抓住短视频在传播层面的优势,基于游客的精神需求,设计游客想要体验的文化内容。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民俗、历史变迁、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作为主题。

其次,博物馆应当考虑到游客的物质需求,针对游客的需求提供更多的特色体验,甚至可以打破传统的服务思维,使智慧服务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部分博物馆向游客提供博物馆特有的美食,或者提供住宿体验等服务,使博物馆的文化特色真正深入人心⑤。

3.2 凸显博物馆服务资源具备的特色

博物馆要想在文旅融合的全新背景下,打造出自身的品牌,就需要关注游客对于所有服务的体验,同时重点挖掘自身在传统文化、历史等层面的特色,对游客体验服务过程中的重点进行分析,然后加入一定的创意,使用户通过短视频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

首先,博物馆可以挑选出自身的精品馆藏,推出博物馆独有的“镇馆之宝”,激发游客对于博物馆以及藏品的好奇心,进而在观看短视频之后产生更多关注,并且选择进入博物馆参观。

其次,博物馆应当考虑到文旅智慧服务之中的语境,设计专门的短视频,将博物馆的文化特色、整体架构等与短视频相结合,从而使游客对于博物馆的智慧服务一目了然,对短视频以及智慧服务产生正向认知。例如,我国故宫博物院在设计短视频的过程中,将故宫的内部建筑、主要藏品、风景等作为主题,解读与故宫相关的历史文化内容,传播我国明清时期的宫廷文化⑥。

3.3 促进智慧服务与“网红”元素相结合

短视频在诞生之后出现了大量的网红,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也可以将网红元素作为一大卖点,在设计短视频的过程中融入网红的思维,设计出与博物馆相关的网红文化以及服务,从而使广大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需求得以满足。博物馆需要将智能媒体的传播情境作为基础,在设计网红智慧服务的时候,应当重点突出自身的外形、景观以及独特体验。例如,宁波博物院所设计的短视频就牢牢抓住网红这一新兴元素,将博物馆的外形作为网红进行推送,使博物馆变成诸多网红的打卡圣地,更多人在看到短视频之后,主动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和拍照,并且在社交平台之中分享自己与博物馆的照片,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在文化服务层面,通过短视频实现了智慧服务的目标。

4 博物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建设短视频智慧服务的策略

4.1 为智慧服务的短视频设计鲜明的主题

博物馆要想真正实现文旅融合、构建和推送智慧服务的目标,就需要利用短视频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站在参与以及兴趣两个层面,设计博物馆的文化品位以及情感交流板块。博物馆需要借助文旅融合这一背景,在相关短视频平台之中发起互动话题,在设计互动环节的过程中,应当凸显出博物馆具备的特色内容。

首先,博物馆可以专门在短视频平台之中设置相应的关键词,对所有话题进行分类,同时结合人们熟知的影视剧内容,或者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出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游客都乐于参加互动交流的新话题,激发游客们体验智慧服务的欲望。

其次,博物馆可以分析各类关键词,对所有处于热门状态的互动话题进行细分,不断对游客交流的话题进行拓展,同时给出能够体验话题的链接。在对自身的资源进行详细划分的时候,博物馆应当居于资源维度,例如,部分博物馆之中的绘画藏品较多,可以针对“绘画”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不仅如此,博物馆还可以居于时间维度,设计出可供游客们交流的体验话题。例如,部分博物馆的藏品时间跨度较大,其藏品诞生于我国多个朝代,且来自不同朝代的藏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可以制作相应的“时间轴”方便人们了解⑦。

4.2 考虑到用户需求设计短视频社交与分享服务

短视频传播属于智慧传播的一种,在此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顺利地开展智慧服务。其中算法驱动占据着关键性地位,算法可以促进短视频媒介在良好的环境中持续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人们在平台内部产生情感层面的交流。因此,博物馆在设计短视频之前,可以利用算法对用户的情感体验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站在用户兴趣的角度,运用垂直方式传播相应的短视频。在分析博物馆短视频相关用户的体验行为之后,博物馆可以了解相关数据内容,以及人们参与互动的主要方式,挖掘社交体验之中的关键因素,从而利用人工智能所具备的算法,实现文化传播的目标。

除此之外,博物馆在设计短视频之后,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分享更多的视听资源,利用“熟人社交”推动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活动持续开展。将用户在社交层面的分享需求作为基础,可以设置相应的分享提示,为广大游客提供服务体验、藏品参观等建议。例如,我国的短视频平台抖音重视与其他社交平台的链接,当前已经与QQ、微信、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形成链接关系。博物馆还需要站在传播设计的角度,设计短视频的主要内容以及截图,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二维码生成海报,使文化服务朝着智慧方向发展。

4.3 不断对短视频的拍摄方式加以创新

博物馆要想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关注程度,应当主动通过短视频开辟全新的体验视角,帮助用户增长知识。博物馆应当将文旅融合这一背景作为基础,利用相关智能设备打造出旅游与文化元素共存的短视频,促进用户主动体验短视频带来的服务。例如,人们进入博物馆参观的视角是有限的,但是在拍摄短视频的过程中,博物馆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拍摄,帮助游客们了解平时难以看到的文化以及旅游服务的内容。同时无人机拍摄可以渲染博物馆的整体文化氛围,呈现出更具创意的、更为多样化的博物馆文化空间。当前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创新短视频的拍摄方式,不仅运用无人机进行拍摄,同时拉近距离的拍摄方式也得到广泛运用,利用与藏品近距离接触的方式,帮助人们了解藏品的细节,解决以往单一参观方式因存在距离而带来的“空白”问题⑧。

4.4 通过视听设计塑造全新的短视频形象

博物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所设计的短视频,并非只是单纯地为广大游客提供智慧服务,同时也是利用短视频传播博物馆整体形象、解读博大精深文化的过程。从视听设计的视角入手,进行博物馆相关文化服务以及导览设计,能够对博物馆内部的所有移动服务情境进行完善,使博物馆的智慧服务理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在对短视频进行后期处理的时候,博物馆可以适当地进行艺术加工,或者利用特色鲜明的卡通角色,设计相应的视听资源,短视频的内容也同时被丰富。

例如,南京博物院在设计短视频的过程中,融入了代表南京博物院的卡通形象,该卡通形象成为短视频之中的“导游”,为短视频内容带来了更多的新鲜感,引起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会对游客形成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了解博物馆内部不同位置的热度信息,然后利用热度设计相应的导览服务,帮助游客们了解博物馆内部不同位置的特色藏品以及游客的体验感受、博物馆文化交流等内容,短视频在此过程中起到了角色塑造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博物馆智慧服务的开展。

4.5 基于文旅融合对短视频传播方式进行优化

移动互联网是文旅融合产生的一个因素,与之相关的移动互联网思维不仅与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相关,同时也将融合发展的新想法提供给博物馆的智慧服务构建。所以,博物馆在设计智慧服务短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融合思维,利用博物馆自身的资源储备、各大文旅服务平台、海量游客、诸多旅游企业等多种链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传播能力,利用“跨界创新”优化自身的智慧服务。将参与式的设计理念作为设计智慧服务的引导,博物馆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或者充分利用“意见领袖”这一方式,使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以及智慧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并且彰显人们在智慧参与层面的价值⑨。

5 结论

综上所述,现如今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服务迎来了大量发展机遇,同时博物馆在打造自身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针对博物馆传统服务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应当主动寻找构建智慧服务体系的策略,利用短视频的设计与传播实现智慧服务的目标,重视短视频的主题、内容、拍摄方式、传播方式等,进而使社会公众文化的传播目标真正通过智慧服务实现。

注释

①赵宜钧.短视频时代博物馆的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21):240-242.

②吴瑟斯.5G时代下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改革与创新——以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J].北京民俗论丛,2021(00):325-330.

③王博,李秋为.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创新发展研究[J].文化产业,2021(33):145-147.

④刘大平.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旅游的创新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22(6):65-67.

⑤陈述侃.浅谈如何运用新媒体强化博物馆宣传工作[J].大众文艺,2020(18):56-57.

⑥梁艳萍.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短视频与直播的内容优化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6):110-112.

⑦刘丽.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公众服务提升对策[J].当代旅游,2021(31):36-38.

⑧徐延章.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短视频智慧服务策略[J].中国博物馆,2021(4):94-97.

⑨柴子雲.文旅融合发展下行业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策略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4):100-102.

猜你喜欢
文旅博物馆智慧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博物馆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露天博物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博物馆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