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浙江数字“大脑”建设

2022-12-18 03:37张志生
浙江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脑部门领域

文 / 张志生

既要树立前瞻性的思维,也要保持“大脑热”下的“冷思考”,坚持可行性的多维论证,以更好地支撑赋能数字化改革

数字化改革启幕一年多来,浙江上下围绕“数字浙江”建设目标,全面推动、持续发力,探索形成了一条省域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全新路径。在以重大应用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点的改革元年,全省谋划建设了127个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其中的“七张问题清单”“浙江外卖在线”“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等一批提升政府效能和增进民生福祉的标志性应用被评为年度改革突破奖,进一步彰显了浙江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牢牢占领了数字文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领域大脑”建设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领域大脑”统筹规划的指导性还需加强。省级在顶层设计中明确了“大脑”的定义内涵、构成要素和分类,作为“大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域大脑”建设的统筹和落地实施还需加强。一是“大脑”功能导向还需深化。“领域大脑”建设需要科学、全面、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否则部门在短期内会陷入只关注硬件建设和业务系统集成接入的误区,易沦为“存储设施”采购行为。二是“大脑”协同问题还需明确。“领域大脑”横向跨部门之间,以及同“系统大脑”“城市大脑”纵向跨层级之间的跨“脑”协同如何建立,形成的“脑网络”在逻辑关系、功能定位、体系架构上如何完善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理论阐述和研究。三是“大脑”标准制定还需加快。不同部门对“领域大脑”的定位、理解和需求不同,使得“领域大脑”建设的技术标准和框架结构也不尽相同。虽然浙江城市大脑建设起步早、特色明显,但是对于部门“领域大脑”,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

“领域大脑”综合集成的支撑性还需加强。“大脑”具备智能监测预警、评价分析能力的基础在于数据、应用场景和算法模型。全量数据应用方面,目前部门更多聚焦在数据归集和数据治理层面,数据标准因重大应用而异、因行业而异的条块分割现状依然存在,归集主体的覆盖面依然不够,在应用层面对数据研判的能力不足。重大应用贯通方面,2021年浙江重大应用“一本账S1”中谋划的重大应用有127个,当年年底上线运行107个,上线率84%,特别是重大应用全要素、全场景实现全省贯通的进度还比较滞后。算法模型建立方面,构建具有行业管理针对性和指向性,能支撑智能化整体感知、全局分析和预警决策的算法模型还需要不断积累和研究。比如,住建领域中针对行业管理的房屋智管、工程智建、城建智控、城管智治等个性化的模型还比较缺乏。

“领域大脑”落地推广的示范性还需加强。缺乏“大脑”建设的路径方法。目前,省级部门如发改、公安、经信、市场监管、建设等部门都明确要推进“领域大脑”建设,比如省发改委专门印发了“发改大脑”工作方案,经信厅印发了“产业大脑”建设指南等。省级层面需按照实际情况研究推出类似于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V字模型”的“大脑”建设路径,便于部门在“领域大脑”建设过程中更高效地找准切口、找对方向。缺乏“大脑”落地的推广模式。2019年浙江印发了全国首个省级指导性文件《浙江省“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行动方案》,各地积极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但是对“城市大脑”支撑下的智能化场景应用案例总结得多,缺少省级层面对“大脑”探索建设实现路径的经验总结,对部门“领域大脑”探索实践的借鉴作用还不够凸显。

“领域大脑”开发建设的动能性还需加强。在全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高要求下,“大脑”的建设探索和重大应用的持续迭代,单靠政府一方推进的动能明显不足。一是资金难以保障,各部门“领域大脑”、重大应用蜂拥上马,省级受困于财政的有限保障,在硬件采购、云资源配置、后期运维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捉襟见肘。二是人才难以挖掘,数字化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数字化改革的要求与干部数字化能力有落差,对数字化特别是“领域大脑”的理解、认知有差异,“领域大脑”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推动不够平衡。三是市场难以参与,可持续的市场化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实现路径还不清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领域大脑”建设、重大应用建设在数据安全、应用产权等方面还需厘清。

加快推进“大脑”建设的建议

注重顶层设计,加快省市县一体化推进。“大脑”建设是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必须坚持体系化、规范化。一要明晰 “大脑”定位。“大脑”建设是支撑多跨场景应用实现智能化预测、预警和战略管理的关键,要加快研究全省数字大脑建设标准规范,明确“大脑”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架构体系、运作机制。二要建立“大脑”体系。近期建立以省级“系统大脑”为核心、部门“领域大脑”为支撑、地市“城市大脑”为重点、县市区大脑为补充的省市县三级网络体系,远期向“社区大脑”“乡镇大脑”探索延伸,形成全域一体化多层级的“脑网络”。同步处理好“大脑”之间“横向与纵向”“存量与增量”“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三要加强“大脑”研究。加大“大脑”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研究,特别是在技术规范、数据标准、建设模式等方面要有章可循。同时,既要树立前瞻性的思维,也要保持“大脑热”下的“冷思考”,坚持可行性的多维论证,以更好地支撑赋能数字化改革。

注重要素齐备,加快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重大应用建设和数据归集是数字“大脑”开发建设和功能实现的关键要素。重大应用的贯通上线是前提。“1612”各系统领域重大应用的谋划建设和迭代升级要加快实施,有效依托需求、场景、改革“三张清单”,以需求分析为逻辑起点,以场景设计为解决方案,以改革创新为目标导向,加快各类重大应用的全面贯通,融合嵌入智能模块,提升核心业务的智能化水平,解决应用场景“从数字化转向实战化”的问题。全量数据资源的应用是核心。加快完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数据治理与服务体系,贯穿和打通部门间、层级间、主体间的数据“烟囱”和“孤岛”,建立行业内和全省性的专题库和基础库,在跨部门、跨层级、跨主体之间实现实时、全域、全量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知识图谱引擎加强数据间的关系,构造数据流动共享的神经网络,更好驱动“大脑”承载下的整体智治和高效协作,力争在政务服务、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生态环保、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注重架构搭建,加快大脑功能迭代进化。数字“大脑”的架构属性是类人脑的决策辅助,要具有会学习、会思考、会指挥的能力。算力算法决定“大脑”的学习深度。依托省政务云平台大数据计算能力、搜索引擎能力、分布式存储能力等算力基础和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算法库提供的通用算法,支撑核心业务应用场景的模型建立。多跨场景决定“大脑”的决策维度。构建场景时,要重点考虑“多跨协同”,并在实战检验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和挖掘需求、迭代和完善功能。智能模块决定“大脑”的研判精度。通过结合应用场景、数据、算力算法和模型,集成改造成能解释、可实用、易扩展的智能化功能模块,支撑部门核心业务重大应用,建立形成省域贯穿的智能应用体系,辅助提升业务运行的预警预测能力。

注重路径总结,加快形成改革示范效应。数字“大脑”是智数字政府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新兴领域,各部门对于“大脑”还普遍处在边探索边实践的阶段,尚未有一种标准的模式可循,最佳的实现路径要关注三方面内容。一是要制定规划刚性的专项方案。强化顶层设计的牵引作用,实行“一脑一方案”,为各领域、系统“大脑”量身定制“操作手册”,推动“大脑”建设从构思到设计再到落地。二是要撬动多元参与的社会资源。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改革,坚持政银企社多方高效协同联动,实现其在资金投入、人才队伍、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互补。三是要打造适配通用的典型案例。在“大脑”建设中探路先行的部门,及时总结好经验做法和案例,提炼出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

猜你喜欢
大脑部门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