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荣华:详解电动空调压缩机

2022-12-21 12:19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22年9期
关键词:后桥扭杆后轴

Q 熊老师您好!我的一辆奥迪Q5混合动力车,空调漏制冷剂一直没有找到漏点,空调压缩机不是皮带带动的。奥迪Q5混合动力车的空调压缩机可以像传统压缩机一样检漏吗?这种压缩机消耗发动机功率吗?

湖北读者:彭俊

A 奥迪Q5混合动力车上使用的是电动空调压缩机V470,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压缩机,使用高压蓄电池的高压电来驱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压缩机上还有用于控制信号的低压12V供电。电动空调压缩机V470,其电机是无电刷式异步电动机,消耗功率最大为6kW ,供电为DC 266V,电流消耗最大值为17A;转速范围800~8 600r/min,通过吸入冷却液进行冷却,质量7kg。该电动压缩机不能浸入水中检漏,只能在空气中打压检漏。

图1 电动空调压缩机

电动空调压缩机V470是用螺栓拧在缸体上的,它通过高压线与功率和控制电子装置连接。该高压线与其他高压线不同,它有一个用于高压的双圆形触点和两个用于安全线的触点。

电动空调压缩机V470使用高压回路的电压来工作,不是使用皮带驱动的空调压缩机了,并且其连接在功率控制电子装置上。在电动空调压缩机V470上,集成有空调压缩机控制单元J842。该控制单元连接在扩展CAN-总线上。转速是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来调节的 (PWM-信号:0~100%)。该压缩机由自动空调控制单元J255来激活,“OFF”或者“AC关闭”功能只会影响到为车内制冷的功能。对高压蓄电池进行冷却,可单独激活该压缩机(不依赖于自动空调控制单元J255)。该压缩机不消耗发动机功率。

Q 熊老师您好!搭载扭力梁非独立悬架的车型当中,最经典的代表就是日产轩逸。此外大众朗逸、捷达,丰田威驰等也是搭载扭力梁非独立悬架的。可是这种结构的扭力梁悬架配置用在东风雪铁龙车型上之后,怎么就变成了扭力梁独立悬架了呢?

河南读者:陈常清

A 你描述的情况属实,日产轩逸扭力梁属于非独立悬架,也就是说它的两个后轮是通过扭力梁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如果一侧的轮胎上下运动,势必会导致另外一侧的轮胎也受影响。但是这种悬架的好处是维修保养费用比较低,可以节约空间。所以,使用扭力梁悬架的车型,后备箱的空间普遍很大。

东风雪铁龙轿车的后桥如图2所示,它由后轴1、后摆臂5及其悬架组成。整个后桥由后轴管架通过弹性垫块与车身连接。其后悬架属于单纵摆臂式独立悬架,由两个横置的扭杆弹簧3和两个双向作用的筒式减振器4及横向稳定杆2组成。悬架及后轴的全部零件均安装在一个支架上,因此结构紧凑,维修方便。后悬架的弹性元件是扭杆弹簧,它实现了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弹性连接。扭杆弹簧比螺旋弹簧和钢板弹簧单位重量所能贮存的能量大得多,因而扭杆悬架轻,这样可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后悬架扭杆弹簧本身的扭转刚度虽然是常数,但采用了扭杆弹簧的后悬架刚度却是可变的,这对于载荷变化时,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是有利的。另外,采用扭杆弹簧,容易实现车身高度的调节。后轴总成与车身之间的连接采用专门设计的前自偏转弹性垫块,使后轴具有随动转向功能。当汽车转向行驶时,在离心力引起的侧向力作用下,弹性垫块产生变形,其结果使后轴总成跟随前轮转动的方向,在水平面上自偏转一个角度,增加了汽车的转向不足特性。采用随动转向功能的后轴,有利于提高汽车高速行驶(包括转向及直线行驶)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图2 雪铁龙后桥单纵摆臂式独立悬架

Q熊老师您好!我购买的一辆二手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后轮伤胎。该车后桥为平行布置的前后双横摆臂,左右各有两根滑柱式独立悬架,换新胎时免费做过轮胎动平衡与四轮定位,可是使用中还是伤胎,请问应该如何解决?

湖北读者:李庆明

A 根据你的描述,分析还是四轮定位没有认真做好,一般做四轮定位,会调整前轮前束,后轮前束和定位角度很少调整。该车后悬架结构形式为带横向稳定杆的滑柱式独立悬架,如图3所示。后悬架由平行布置的前后双横摆臂、纵拉杆、后横向稳定杆和后支柱总成等组成,减振器和圆锥形螺旋弹簧偏心布置。参照图3中所示,认真按照厂家规定的参数调整后轮定位,就可以解决后轮伤胎故障。具体步骤如下:

图3 后轮定位调整位置示意

1.检查轮胎:气压标准值为220kPa;

2.检查后轮前束:数值为1~5mm,如果后轮前束不符合要求,则应通过后轮前束调节凸轮对其进行调节;

3.检查外倾角:后轮外倾角为-20´± 30´ 。

如测量数值不符合标准,检查悬架零件有无损伤或性能下降,如必要应予更换。

猜你喜欢
后桥扭杆后轴
泥水式盾构掘进运输电机车组后轴密封结构优化
乘用车行李厢盖扭杆失效分析
基于随机模型的抗侧滚扭杆多响应稳健优化
基于双后轴车的贝克曼梁路基弯沉检测方法
地铁抗侧滚扭杆装置的设计计算分析
日本NTN公司推出减小动作角并减重30%的后轴驱动轴
轨道车辆抗侧滚扭杆系统刚度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