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的路径分析

2022-12-24 14:43姜文辉何雪涵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流通

姜文辉,何雪涵

(集美大学 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361000)

一、引言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持续向好发展,交易规模逐渐扩大,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市场配置逐步优化,目前存在商贸流通企业规模较小、城乡发展不均衡、信息化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2020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新的发展格局下,商贸流通业的效率提升与转型升级尤为重要,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更多地依托数字经济崛起的东风之势,为传统的国家支柱行业注入新鲜动力以蓬勃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于2021年8月23日发表《商务部关于加强“十四五”时期商务领域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商建函〔2021〕421号),提出将在商贸流通数字化方面研究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全流程管理标准,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标准化应用,更好地支撑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为商贸流通业从传统的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的智慧型增长转变提供了机会,使传统商贸流通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同时产生了新的流通模式,进而对行业变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因此,从数字经济视角研究商贸流通业的效率提升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商贸流通业逐步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迈进。《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众多学者从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视角分析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阿利坎特大学经济和商业科学学院金融经济、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副教授里卡多·塞列尔斯-卢比奥(Ricardo Sellers—Rubio)、阿利坎特大学经济和商业科学学院金融经济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副教授弗朗西斯科·马斯-鲁伊斯(Francisco Mas—Ruiz)在《零售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来自西班牙的证据》(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retail services:evidence from Spain)中使用马姆奎斯特生产率指数(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对1995年至2003年在西班牙经营的96 家连锁超市进行样本分析,认为新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够通过改变零售企业的生产结构进而促进生产率的提升[2]。卡拉布里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管理工程国际指导项目主任、埃因霍温技术大学研究员,布里斯托尔大学副教授埃莱诺拉·潘塔诺(Eleonora Pantano)在《零售业的创新动力》(Innovation drivers in retail industry)中指出,建立在高度互动和可定制的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技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附加值。移动和虚拟技术等先进系统可以在线下同传统服务集成,以创建新的商店模式[3]。美国匹兹堡大学卡茨商学院副院长、营销学教授杰弗里·英曼(J.Jeffrey Inman),波士顿学院卡罗尔管理学院营销学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安·尼科洛夫(Hristina Nikolova)在《面向消费者的零售技巧:结合购物者态度和隐私问题的零售商采纳决策框架》(Shopper-Facing Retail Technology:A Retailer Adoption Decision Framework Incorporating Shopper Attitudes and Privacy Concerns)中认为,持续的创新和新技术可以帮助零售商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新技术可以通过吸引新的购物者、增加现有购物者的数量份额、提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或者通过将劳动力转移给购物者而降低成本等的方式来创造价值。面向消费者的新技术会改变消费者对零售商的印象并且反映在消费行为中,新技术的投资因此会推动消费的增加[4]。

孙速超从互联网金融角度探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思路[5];徐鹏认为应当通过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来推动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6];盛博君认为“互联网+”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结构进而推动了商贸流通业的变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商贸流通业向智能化发展[7];任晓珠分析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对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认为政府要重视商贸流通业供应链体系建设,并且考虑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对不同收入地区作用的差异性[8]。部分学者关注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及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盛磊认为数字经济通过新基建升级原有产业体系,通过强化技术协同创新、拓展市场应用方式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9];杨守德、张天义从数字经济角度探讨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认为应当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对城乡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优化,进而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10];俞彤晖、陈斐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认为互联网普及、数字技术应用以及数字经济背景下流通企业间异质化竞争等是流通智慧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11]。

可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等对商贸流通的作用。以上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是在研究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方面较为薄弱。本文将以数字经济视角探讨企业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如何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效率,提出推进我国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三、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的特点

1.商贸流通规模受疫情影响波动明显,但已经在逐步恢复。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083.1 亿元,同比增长15.6%;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8017.2亿元,同比增长8.0%。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91981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9119亿元,下降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62亿元,下降3.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52453亿元,下降2.3%;餐饮收入额39527亿元,下降16.6%。

我国2021年前三个季度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居民出行、娱乐等消费需求,虽然受到内疫情和汛情等因素的影响而被抑制,但是消费支出仍然保持恢复态势。我国2021年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4%,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比2019年同期增长8.0%。城镇和乡村市场实现同步较快增长。我国2021年前三个季度,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658,比去年同期提高0.03;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5.6%,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8.0%和7.8%;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我国2021年前三个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实际增长18.1%,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4.7个百分点。我国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9.8%,比2019年同期下降1.2%,餐饮消费规模仍未完全恢复。饮食类和日用品类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我国2021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饮食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在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0%和6.8%的基础上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6.0%。

2.网络购物规模快速增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进步,网络购物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网上零售额为51555.7亿元,2019年攀升至106324.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16年的15.5%上升至2019年的26.1%。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网上零售额却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同比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我国2021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显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拉动超过3 个百分点。从与网购密切相关的邮政快递业发展情况看,我国2021年前三个季度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分别增长36.7%和21.8%。

3.商贸流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5G、移动支付、人工智能、区块链、VR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商贸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智能化等特征,共享经济、智慧零售、新型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涌现。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商贸流通行业新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超过三千六百家移动支付相关企业,超过八万五千万家无人经济相关企业。基于数字服务企业的蓬勃发展,传统商贸企业通过利用互联网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利用移动支付和社交网络等线上工具与线下实体商业协同配合,共同构建同消费者无缝对接的消费场景等方式,借助数字技术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同时,新技术推动传统零售企业不断向多样化和智能化的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线上App与线下商贸实体紧密联系催生的直播经济,也是零售业一颗闪亮的新星。未来,以新经济、新业态为载体,构建数字化新型产业链将成为双循环下商贸流通企业的新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1.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较小,融资困难。目前,我国商贸流通市场主体能力不强,2019年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数达到242544 家,住宿和餐饮业企业53711 个,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数量有限。近年来,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缓慢,就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来看,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2012年为5194个,2019年减少至4037个。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监管更加困难,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比重低、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管控严格。传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成本高、风险大、利率低等市场因素,导致小微企业更加不易获得贷款。传统融资方式对小微企业来说,不仅手续严格,而且融资金额小、融资周期过短,影响企业的成长速度和规模,难以成为大规模企业。基础薄弱、融资困难导致中小企业在风险管理、经营方式、公司治理等很多方面不健全,进而财务状况不佳,更加不易获得融资。

2.商贸流通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商贸流通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城乡二元分立格局仍然存在。城市的物流配送、商品种类丰富程度、商贸企业基础设施都已经很完善,但是商品的县域流通仍然存在“堵点”。乡村地广人稀,地形环境复杂多变,导致配送成本比城市高;村落的规模远远小于城市,导致在商品种类丰富度方面无法发挥规模效应;经济环境等因素导致城乡消费习惯不同,使农村的消费水平和方式都大幅落后于城市。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1371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1.97倍。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流通网点少,信息化程度较低,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导致农村乡村社会零售品总额较低。2020年,我国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乡村社会零售品总额的6.4倍。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农村商贸流通规模仍然较小,商贸流通的城乡发展仍然不平衡。

3.商贸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需要提高。随着商贸流通技术的发展,商贸流通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已经有较大的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企业在信息化改造方面动力不足。部分企业的战略思维和经营方式没有紧跟时代步伐,很多中小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资源的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弱。部分企业虽然采取网上商店等形式,但是对信息的开发利用处于初级阶段,商贸流通信息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受信息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制约,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当前商品种类极大丰富,商品同质化严重,时代的竞争已经从个体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向生态圈、生产链之间的竞争。当前大部分上下游企业缺乏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导致物流信息的孤岛化,这既是目前传统商贸企业的短板,也是当前商贸流通业提升效率转型升级的制约。

四、以数字经济推进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的路径

数字化与经济的融合改变了流通组织的形式、结构、合作机制,并且由此渗透到流通制度、流通方式、流通技术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数字经济,助推商贸流通业的效率。

(一)在生产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形成柔性供应链

第一,加快供应链成员之间的深度融合。整个供应链的成员都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整合从消费者端到后方供应链的全部资源,提高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信息传输速度,使零售商、生产商、供应商、物流等各个节点的商家从“独立运作”的传统形态逐步转变为“信息共享、互相协同”的数字化商业形态,推动企业的组织方式从垂直化转向扁平化和网络化,缓解恶性竞争、规模不经济等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弊病。这种数字化的生产模式意味着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都能够及时获得全面的信息,可以促进供应链成员之间的深度融合,由此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供应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既是信息输入方,也是信息输出方,供应链上的深度融合可以获得规模报酬,各方通过合作获得更多信息。这种沟通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在生产关系数字化的背景下,在整个行业或者供应链内部建立更加深化、更加细致、更加紧密的合作。

第二,形成柔性供应链。柔性供应链能够帮助企业增加适应弹性,赋予企业动态能力,增强对抗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动态能力即企业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对资源的调整和重构,以维持盈利能力。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企业可以运用基于算法和实时数据交换技术的MES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WMS 库存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ERP 管理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对生产进行弹性管理,实现定制化生产线。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方式既可以节省很多中间环节,让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客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应对库存堆积的风险和供不应求的利润损失。生产者可以运用大数据、信息通信、物联网等技术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认证、制造等全过程,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产品。柔性供应链除了生产柔性之外,还包括组织柔性和人员柔性等方面,例如:信息处理人员和信息决策人员等都可以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组织的各个部分。

(二)在销售方面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第一,对不同群体实行线上线下差异化经营策略。传统零售从供给角度出发根据经验生产,渠道割裂导致市场信息不完全。新零售从消费者出发,不同消费群体对消费方式偏好不同,企业可以分析从各种渠道收集的数据,学习并且挖掘消费者的喜好,刻画目标客户肖像继而调整营销策略进行精准营销。货物按需组合,例如青年消费者更偏好网络购物,偏好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而对价格不太敏感;中老年消费者更偏向线下购物,偏好保健品并且对价格敏感。企业可以根据大数据收集的信息对不同消费者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和商品组合,优化商品品类。

第二,通过多渠道进行线上线下同时营销。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生产者可以在保留线下消费的同时,通过自营小程序、App、官网商城、第三方电商平台等渠道实现线上销售,通过自营或者第三方平台提供配送和退换货服务。企业还可以利用数字化的会员体系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以文字、照片、音乐、视频等载体为产品赋予更多标签和内容,促进更多消费。互联网新媒体可以吸引新客户并且提高企业文化的渗透率,提升客户忠诚度,拉动二次消费,进而形成长期的良好客户关系;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数据资产及时了解消费者感兴趣的目标,预测消费者需求,根据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消费服务。企业的线下销售点应当更加注重展示,在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商品时降低消费者线上购物产生的不信任感和失真感;通过展示商品材质、颜色、功能等,让消费者获得更加丰富和踏实的购物体验。大型零售企业可以发挥广泛分布的门店优势,配合智能化物流系统,让商品更快地到达消费者手中,让线上消费者在获得比线下购物更加便利的体验的同时,获得即买即得的传统优势;企业需要注重线上线下的协同性,保证所售商品的价格同步,开发智能库存系统,库存实时更新,避免出现缺货、断货等现象。

(三)在物流方面实现物流体系数字化、智慧化

第一,打造智慧物流园区。目前,物流园区竞争不断加剧,客户的要求逐渐提高,供需两端的双重压力要求物流园区加速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一方面,物流园区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软硬件设施,实现电商、物流、信息、金融等上下游之间的资源联动,纵向打通整个供应链信息和资源的沟通,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物流园区可以发展云仓模式智慧物流园区,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流园区的网格化管理,在纵向打通的基础上横向发展,将物流园区之间、物流园与海关、银行等连接起来,把传统物流园区打造成产业要素集聚平台,整合智慧物流园区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为各种场景及突发状况提供更加全面的、智慧化的解决方案。

第二,构建智慧物流供应链体系。物流园区可以融合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供应链,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反映物资“物理转移”的物流数据同反映物资“货权转移”的供应链数据结合起来,建成“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合一的一体化生态运作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与智慧物流供应链的融合,结合区块链技术构建智慧物流供应链体系;利用区块链作为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促进与供应链双链融合,让商家、物流公司、海关、银行等了解货物运输信息,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既能够提高运输效率又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第三,构建城乡一体化智慧物流。首先,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城乡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物流园区应当改变传统城乡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低效分散的局面,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整合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例如:物流园区利用运输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结合订单数量、城市道路、农村公路等多方位信息计算最优配送路径,不断推动物流服务中心、物流服务站、物流服务点等物流配送网络逐渐向县、乡、村、组等更深层次的农村地区延展,在实现存量整合优化的同时实现节点线路的增量。其次,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城乡物流信息一体化。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消费者等可通过数字化物流进行实现数据共享。继续推进城乡区域间、行业之间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形成城乡物流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的城乡信息渠道一体化格局。再次,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数字化物流业可以将原本小型分散的乡镇快递点互联互通,城乡一体化物流业需要借助数字化转型升级,科学合理地安排配送路线及方式,建立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实现从县到乡再到村的科学物流运输;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例如无人机配送等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派件难的问题。

(四)在融资方面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助力商贸流通

第一,加快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与商贸流通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背景下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事物融合的产物。互联网公司通过数据资产对企业的运行情况和偿贷能力进行风险担保,联合传统银行与整合小额贷款公司向小微企业开展贷款业务。互联网金融公司还可以将联合贷款形成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售卖,获得新产品的利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可以填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空白,使企业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融资。目前,互联网金融形式多样,商贸流通业在开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结合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打造将物流企业、商贸企业、消费者、金融机构融合发展的系统,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第二,进一步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加快商贸流通业供应链体系建设。供应链融资是银行评估整个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和实力,评估整条供应链进而给予融资服务的方式。供应链金融要求整条供应链信息全部数据化并且准确而全面,这就离不开数字化的加持;还要注重培养一批商贸流通的核心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将上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进行信用绑定,核心企业全局管理整条产业链的物流信息和资金动向。对于供应链跨区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也提供了异地授信、异地贷款等便捷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模式也从传统的“1+N”模式升级成为“1+N2”模式,即从仅关注各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交易量转变为更加多元化的风险评控系统,包括存货量、商品季节、征信记录、资金流水、企业管理等各方面。

五、以数字经济加快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扩大商贸流通业的数字化程度

流通组织应当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组织商品流通,完成经营理念和呈现方式的变革,实现数字化治理,即利用数字技术完善治理体系,将生产经营数据价值化来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在生产方面进一步借助数字化技术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完成从单条供应链的竞争到价值网络竞争的转变;借助数字技术不断培育商贸流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培育个性化、圈层化、便捷化定制;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供应链区块链金融等。

(二)培养契合产业需求的数字化人才

《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指出,2020年大数据领域人才需求缺口近600万人,云计算领域人才需求缺口超过200万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缺口为226万人。政府需要继续推进“双一流”“新工科”建设规划,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优化人才结构,培养专业化数字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升级相对应的实用型课程体系,让学校专业同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打造产业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此外,政府还需主动出击,推动政企联合或者政府投资,对相关企业进行补贴,搭建大数据人才培养平台和培养基地,培养技术、业务、产品皆通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

商贸流通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许多新生业态需要建立更为全面的市场监管体系,我国目前在一些商贸流通新生业态方面的监管不够健全,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较少。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是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保障,相关部门要及时关注数字化推生的新生业态,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网络直播带货等新型零售业态需要完善对虚假宣传和过度宣传的打击遏制,明确责任主体,严格把关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竞争机制等方面,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加强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和全国互联网平台“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维权信息化建设。在信息互通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安全、在供应链互联互通过程中如何遏制垄断、如何将杠杆效应控制在合理范围等方面也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

(四)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是推动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商贸流通业要大力发展新基建。政府应当加强主导意识,加强物流、公路、网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方面应当支持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公路方面要提高道路通达率,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网络方面要提高通信网络通达率,大力推进云操作系统、大型服务器、芯片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化,布局5G、大数据操作中心、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新基建中的应用,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五)凝聚多方共识,继续开放合作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作为新兴经济的数字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商贸流通业要抓住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发展数字贸易。

第一,政府和企业需要继续扩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CIIE)、“一带一路”等的影响,把握市场发展契机,运用数字化进一步推动进出口贸易。

第二,中国需要加强多边合作,以合作共赢为指导思想,加强与世界各国相关国际组织、联盟、机构、企业等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协调,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12]。

第三,大力发展跨国电子商务。政府需积极发起并且参与全球有关电子商务议题的谈判,秉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的原则,共同制定推广数字经济标准化国际规则,让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跨境电子商务保驾护航;要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培育示范性国际项目,进而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和贸易便利化。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流通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画像即墨商贸
美国的蔬菜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