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成人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路径探究

2022-12-24 16:24王晶张煜王晶梁玉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成人思政职业

王晶 张煜 王晶 梁玉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北京 100054)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1]。成人高校在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应当厘清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关系,把握课程思政对于职业素养教育的引领作用,探究基于课程思政的职业素养教育路径,有助于发挥课程思政的指导作用,助力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提升。

一、成人高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社会发展需求

社会发展使得对劳动者的评价更加多元化,在强调专业技术的同时,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也成为十分重要的评价指标,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劳动者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是个体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的总和。它包含了除技术技能外更广泛的内涵,是一个更为综合性的概念。因此,成人高校应充分把握社会发展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新需求,将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它对于劳动者自身发展以及行业发展、所属区域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学生内在需求

成人高校学生以在职人员为主,随着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何提升自身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在工作岗位和竞争中体现自身优势,获得更多职业发展机遇,是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他们也逐渐认识到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成人高校成为为他们提供职业素养教育的最佳平台与途径。

(三)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成人高校的职责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强调:“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人高校始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也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树立学生职业意识、端正学生职业态度、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等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实践,践行着成人高校的社会职责。

二、课程思政与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育人导向作用尤为关键。如何将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达到协同发展、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应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目标一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2020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必须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这为职业素养教育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即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必须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加大对其综合素质素养的培养力度。

高校课程思政的目标集中在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合作、创新等同样是成人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人高校在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贯彻课程思政的思想与方法,能够将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立足于不同的专业课程来实现职业素养提升,也能够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全面贯彻以及高效实现。

(二)方法相似:显性、隐性相结合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特别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4]。

而职业素养教育中同样包括显性与隐性两部分。其中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属于外在的职业技能,是能够帮助个体完成某项职业任务的技术技能,是显性的职业素养;隐性素养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5]。因此,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同样要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此外,传统的学校课程教育更重视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容易忽视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课程思政”作为一种 “隐性教育”能够更好地融合显性与隐性的职业素养,实现二者的融合[6]。

(三)问题趋同:“两张皮”现象

课程思政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和职业素养教育相似的问题与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教育观念转变难,领悟不足。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职业素养教育,在开展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与管理人员对其认识的欠缺,思政意识较薄弱,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较长过程,仍存在明显的重知识、轻思想,重技能、轻素养的倾向。第二,体系不健全,形式较为单一。课程思政体系尚未健全,环节存在缺失;专业课教师因主观认识的差异性较大,导致对同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应用和讲解也存在较大差异,引导效果也不同,同其他课程乃至思政课程无法形成协同效应[7]。第三,教育元素挖掘不够深入,存在“两张皮”现象。对学生的价值引导生搬硬套,过于生硬,脱离实际,和专业教学内容脱节,无法真正有效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效果也十分有限。

由此可见,在成人高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人才模式的实践过程中,课程思政不仅是教育理念,也是方法和途径,能够推动成人高校职业素养教育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效。探索解决当下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路径,才能使显性与隐性教育相互融合,才能打通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的壁垒,实现课程思政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双管齐下、协同发展。

三、课程思政导向下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

全面提升成人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依托于科学且精细化的路径[8]。在课程思政导向下,笔者所在的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开展了一系列教科研实践活动,在培养教师思政能力、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课程设计和完善思政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职业素养教育的系列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一)培养教师思政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教育水平

教师作为“培养人”的实施主体,其教育理念和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解与贯彻质量,深刻影响着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和水平,因此,对教师进行思政能力和相应的教学能力的专业培训十分重要。

1.加大对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强化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引领。正确认识课程思政是首要任务。成人高校教师只有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学校通过定期组织课程思政相关文件的学习和邀请专家进行政策解读等,促进教师对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改革达成基本共识。同时,课程思政培训能促进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的理解和认同,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并帮助其在与学生的教育互动中以身作则,更好地传递职业素养内涵。

2.丰富教师培训形式和内容。以“学习—实践—总结—分享”为主要路径,以课程学习、主题研讨、研修总结、案例分享为主要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师培训。一方面,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开展例如“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专题网络培训,加大思政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在线下通过听评课发现不足,通过观摩学习获得启发,通过座谈研讨拓展思路,引导教师深刻理解和挖掘通过课程思政推进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方法,拓展职业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带动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3.加大科研力度,注重职业素养教育资源建设。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小组,以研促教,发挥课程思政研究对职业素养教育的推动作用。以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专业和课程为示范,以“学校—系部—课程小组—教师”为单位,采用层层落实的方式,将职业素养教育从人才培养方案和科学研究方案落实、细化到真正的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之中,继而邀请行业专家、课程专家进行深度指导,打造校内精品课程,丰富校内高水平的教学资源。

(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内涵

笔者所在的教学管理团队以通过课程思政提高职业素养水平为目标,尝试建立以“三全育人”为框架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进行管理思路和方式的探索。

1.全员育人体现在成人高校教师、班主任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促进彼此协作配合,使各方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提升的引导功能。

任课教师坚持以德为先、行为世范,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主线,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类型特点,结合各个专业具体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注重价值塑造、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内容。

班主任在班级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坚持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成年人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探索坚守教育原则与教育方式灵活有机结合的学生管理方式,达到有温度的思想教育效果。

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围绕课程思政的教学监督检查活动,组织小组听评课、名师观摩课、教学案例征集评选等,引导教师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拓宽职业素养教学思路。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水平,取得更加良好的育人效果。

2.全过程育人体现在成人高校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各个环节。学校精心设计“两课一会”,即新生的“入学第一课”、老生的“开学第一课”和每学年的学员座谈会。在“两课”上结合时事热点等思政元素,对新老学员递进式地进行学习态度与方法、社会主义公民与公德、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等内容的主题教育;在座谈会上充分听取学员对于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及建议。此外,学生在校的两年半学习经历中,每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任务、主题作业或作品的完成和被点评、展示,以及每门课程结课考试、考核题目内容和毕业论文与设计内容的思政化要求,都最大程度上确保了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生实现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3.全方位育人体现在成人高校课程内外。在专业课之余,越发注重以课外主题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氛围。学校自2017年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自主学习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与能力;2019年起开展“职业素质素养大讲堂”“思维导图”等系列沙龙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2020年起策划组织“师生共创”系列活动,相继以抗击疫情、传统节日、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为主题开展作品创作征集活动,以“教师指导—学生创作”的方式引导各专业任课教师结合本专业特点,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启发、协作指导”构思完成以爱党爱国、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学习成果,使师生共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提升了文化自信,激发了爱国热情;组织师生共同参与计算机技能竞赛、英语口语竞赛、艺术作品评选宣展等活动,充分展示出师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才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影响,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优化课程设计,提升职业素养教育效果

课程建设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无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或是实践类课程,都是课程思政建设和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载体。成人高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优化课程设计[2]。

首先,完善教学目标的设计,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将职业素养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除基本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外,要结合本门课程的要求及特点,强调道德目标和素养目标。例如道德目标中关注热爱祖国、遵守职业道德等,素养目标包括团队协作精神、工匠精神等,以目标引领教学。

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建议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2],将职业素养教育中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2]。

再次,要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上寻找突破口,制定灵活、形式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案,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增加课堂互动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入社会实践,自觉、自发地开展有利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提升的学习与感悟。

(四)完善思政评价体系,巩固职业素养教育成效

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易于量化,评价方法较为简单,而职业素养的隐性部分的评价则较为复杂。这一点和课程思政评价面临的问题较为相似。因此,成人高校可以通过研究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达到对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迁移,巩固职业素养教育成效。

1.明确评价目的。教师需要明确思政评价的目的并非是以分数来划分学生优劣,而是以评价作为媒介了解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发展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的目的。

2.立体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主要分为预期性评价(课前)、形成性评价(课程中)、终结性评价(课程结束后)。传统评价方式择其一开展,而课程思政的特点要求教育者需要将这三种评价看作一个连贯的过程。可以借助课前调研等方式进行预期性评价,对学生的初始水平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切中学生的兴趣点,把握难易程度;在课堂上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带动学生充分思考、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展现的团队协作水平、活动前后的变化程度等指标详细记录和分类,从而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期末考核、成果展示等终结性评价中,也应设计能体现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情感价值观的呈现形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构建一个多维度、动态化、人文化的评价体系。

3.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一方面对教师自身师德师风及专业知识能力的评价不能放松,另一方面也要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教师需要做到培训后“有回声”、上课时学生“有回应”、课后“有回想”。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水平是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最直观的体现,需要通过期中教学检查、课程考核、学生课程满意度调查、学生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来多方位对教师教育效果予以评定。

四、结语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下,成人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职业素养教育要始终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继续通过加强对教师思政能力培养、对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优化课程思政设计和完善思政评价体系等,构建起成人高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成人思政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养大成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成人不自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