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聋生“三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25 06:45李艳霞
大科技 2022年48期
关键词:书面语聋人聋生

李艳霞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0 引言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该校招生聋人大学生,实施高等职业特殊教育。该校的聋生学生来自广东省内,由于省内各个地市基础教育水平不均衡,导致聋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均衡,教师上课难度增大,课堂上难免出现理解能力好,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感觉简单,理解能力差,基础知识薄弱学生觉得课程难的现象。其次,聋生的第一语言是手语,但不同地方聋生使用的手语不同,即手语也存在方言,导致聋生之间沟通存在障碍,师生之间用手语沟通也存在障碍。沟通障碍的存在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再次,聋人大学生有些来自特殊教育学校,有些来自普通学校。他们无论从文化知识水平,还是从手语掌握程度来对比,都存在巨大差异。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低于来自普通学校的学生,但是手语沟掌握程度好,可以通过手语和书面语沟通;来自普通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高于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但他们普遍不会手语,可以通过书面语和口语进行沟通。第四,聋人大学生听力损失和语言掌握水平不同。在该校就读的20 级59 名大一聋生中,有大约10 名聋人学生佩戴了助听器或者植入了人工耳蜗,他们可以借助仪器听到声音,也能够用口语表达自己。剩下的49 名聋人学生有些佩戴助听器,可以听但不能说,还有些重度听力残疾的学生既不能听也不能说。因此,他们的沟通渠道是完全不同的,这一情况的存在又给聋生课堂的高质量提出了难题。最后,虽然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它是一套视觉语言,但是该语言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方面都无法和我们的有声语言同日而语。手语的常用词汇量大约5000 多,且手语表达的句子方式不同于我们有声语言的表达方式。因此,哪怕是手语非常好的师生之间也存在沟通障碍的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该技术逐步服务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在聋人高等教育中,语音转换文字系统技术成为聋大学课堂的辅助系统。语音转换文字技术能够即时将授课教师的语音转换成文字,实时投屏到多媒体屏幕上,聋生可以实时看到老师讲课的内容。该技术的使用,一方面弥补了手语词汇量不足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学生不会手语,手语差异大的问题[1]。实践表明,该技术的使用受到聋人大学生的喜欢。但是,该系统的使用在聋生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老师使用手语的频率越来越低,拉远了师生之间心理的距离;学生忙于看PPT 的文字,忙于看黑板上的文字,忙于看语音转换的文字。而这些都属于书面语,属于视觉语言,学生出现视觉疲劳,学习疲惫;老师依赖该系统,以为语音转换成的文字学生都能理解,讲课速度越来越快,缺乏深入讲解,导致学生只认识字,却不能理解含义。目前,使用该技术的高校不多,据了解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有使用该技术,但是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多,更没有系统性。

因此,开展聋生“三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的项目研究对于提高该校聋人高等教育课堂质量有重要意义,也对聋人任课教师的提升具有实践意义。

1 研究与实践内容

“三语”是指在听障生课程中所运用的口语、书面语和手语(国家通用手语)三种教学语言。口语在教学中是指教师结合教学过程的有声语言,包括了使用语音转换系统,以普通话讲解为准;书面语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展示的课件PPT、板书以及语音转化成的文字;手语是指教师在讲解的同时,运用听障生的习惯用语——手语,目前以中国通用手语为标准用语[2]。本研究以聋人大学的语文课、思想道德修修课、计算机专业课以及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为实验科目,要求项目组成员在聋生课堂进行“三语”授课。在聋生“三语”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策略,再实施三语课堂教学,最终探索能够有效提升聋生课堂质量的“三语”教学模式。

2 研究与实践目的

(1)发现高职聋生课堂“三语教学”的问题以及聋生的需求。

(2)摸索聋人高等教育语文课、思想道德修养课、计算专业课、视觉传达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等课程“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3)对语音转换文字技术如何在聋生课堂有效使用提出建议。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通过查阅文献获得对国内外聋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语音转换文字技术的课堂研究,聋生三语或者双语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及成果等相关研究资料的学习与认识,并通过文献分析,借鉴吸收对本研究有用的成果及经验总结,结合我们的课堂实际,找到进行该项目研究的出发点、理论依据及研究价值,并为项目中的相关研究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班级的聋生的知识基础水平、手语能力、沟通方式及学习反馈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三语”教学中的问题,并分析学生的需求。

3.3 行动研究法

以"不同聋生课程为实验教学科目,通过不同班级聋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来实施三语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策略、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使该课堂教学模式尽量达到最佳。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聋生接收信息的途径有差异,手语存着差异

虽然都是聋人大学生,但是他们接收信息的途径也具有差异。例如,课题组成员教授的20 级计算机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58 名聋生学生中,通过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能够实现“听”和说的聋生有10 人,占比17%。21 级计算机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79 名聋生来自广东省不同的特殊教育学校,他们对日常常用手语词汇的掌握程度也大有不同。我们从工作、生活、社会、政治、文化、学习等方面挑选了100 个词汇,对2021级79 名聋人学生进行看写测试,通过测试结果的数据分析,平均分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2021 级聋生看写测试结果

从表1 中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肇庆、广州、阳江、佛山、梅州、惠州地区学生对中国通用手语的掌握程度最好,清远、茂名、湛江等地区学生掌握程度一般。由此可见,聋生课堂需要采用手语、口语、书面语教学才能够满足聋生获取信息的多方面需要。同时,应该加大通用手语普及力度,让所有聋生能够看懂会用通用手语,如此,才能实现他们之间的沟通,才能够在课堂上调动学生互动的积极性。

4.2 “三语”教学确保聋生获得最多课堂有效信息

为了了解学生对手语、口语、书面语教学方法的喜好,我们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三语教学是聋生最喜欢的方式,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喜欢比例

因为聋生对于手语掌握程度不同,不同学校聋生对于书面语的理解能力也不同,还存着少部分“能说能听”的学生,因为“三语”教学模式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聋生学习的需要,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模式。

手语虽然是聋生的语言,但是手语的词汇量非常少,约5000 词汇,和汉语的8 万多词汇无法比拟。因此,聋生课堂仅仅采用手语,根本无法完成课堂教学。其次,手语的词汇表达单一,一个手势可能在不同情境下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需要用书面语进行区分。“口语教学”,辅以语音翻译人工智能,能把抽象词汇充分展开,弥补手语无法表达的空白。必要的板书能让学生看清楚词汇以及句子重点,帮助学生更好识记和理解。而且,聋生无法“边听”边记笔记,书面语板书就显得非常必要,任课教师需要留出时间给聋生“抄”书面板书中的重要内容。

4.3 三语教学结合模式在不同课程中呈现不同特点

虽然“三语”教学模式是聋生最喜欢的模式,但聋生对于手语好的任课教师特别认同,尤其表现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手语是聋生的第一语言,也是一种视觉语言,是聋人和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聋生对于手语好的老师有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他们认为老师再用“他们”的语音和他们沟通,这是对他们的认同和尊重。尤其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手语教学的重要性就显得特别重要[3]。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例如语文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书面语和口语表达出来的抽象内容不一定会被聋生所理解。因为这些抽象的词汇日常生活中他们是“看”不到的。所以就算在课程中看到了书面语,听到了口语,他们也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手语来翻译。手语教学”能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通过直观形象的动作、表情、神态演绎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对教师的模仿和演绎进行观察,进而来领悟课文的内容和蕴含的道理。因此,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任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手语水平和手语表达能力。如此,才能够更好开展聋生课堂教学。

“三语”教学在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方面,手语需要师生共同开发和学习,口语要更简洁明了,书面语要更清晰突出重点在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课上,专业手语词汇是非常稀少的。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广告设计,VI 设计等专业等专业手语词汇则更少。因此,在手语教学方面,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开发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手语词汇,汇总成册,便于以后使用。因为聋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较弱,因此教师在使用口语表达专业词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以防止聋生在“听”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再次,在使用书面语的时候,要清晰提突出重点。专业课教师可以将操作步骤写到黑板或者提前放入PPT中,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操。另外,美术类专业课程如果能够采用绘画解释等表达则更符合聋生的需要,也能够更好帮助她们获得知识。

5 结语

(1)三语”教学模式在不同的课程上重点不同,每位特教班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探索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通用手语水平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尽量使用简洁易懂的文字表达,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重点。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教师的手语研发要求比较高。因为很多专业词汇是没有手语的,因此需要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一起研发专业手语。这些专业词汇的研发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讨论。

(2)无论是理论课教师还是实操课教师,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通用手语能力。对于特殊教育教师来讲,普通话和手语能力都是高质量课堂的必要能力。普通话水平越高,语音转换文字技术就会被发挥最大的作用,转换文字的正确率越高,同时也能够让佩戴助听器的学生听得更清晰。通用手语能力越高,越能拉进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3)使用语音转换文字技术的时候,教师需要配合PPT,留够一定的空间。因为语音转化文字需要专用一定的PPT 空间,如果PPT 中教学内容太满,则会覆盖语音转化的文字,不但不能充分体现该技术的作用,而且容易让学生看得混乱。因此,特教班任课教师需要在备课的同时,准备好PPT 和语音转化文字系统的配合。

(4)使用语音转化文字技术的时候,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语速以及语音转化文字的正确率[4]。教师的语音要适中,要确保聋生能够看到文字,同时也要确保语音转化文字的正确率,确保聋生看到的确实是教师表达的意思。对于错误的转化文字一定要第一时间纠正。另外,因为聋生无法实现边听边记笔记,特教班任课教师要特别重视板书的作用,需要将课程的重点有条理地写到黑板上,并留出学生记笔记的时间。

特殊教育极具特殊性,因此“三语”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应该落实在每位任课教师每个特教班级每门课程上。未来的道路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书面语聋人聋生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比较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
特殊教育期刊在聋人文化建设中的关系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