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2022-12-25 04:58张乃利
考试周刊 2022年44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努力探索的重要任务。“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校情、学情,多方面、多渠道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全力以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關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4-0023-04

劳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劳动所具有的多维价值,把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上好每一节劳动课,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

一、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的部署,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2021年5月“五项管理”和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先后出台,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任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劳动课程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课程。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本质上就是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分数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在劳动中成长,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体现。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是一线教师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大任务。

二、 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现如今,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更多的人关心的则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唯分数论”。这些人们口中的素质教育最多只是包含了艺术教育在内而已,他们忽略了劳动教育,忽略了劳动教育的作用,忽略了劳动教育的功能。

在具有这样观念的家庭里,劳动教育严重缺乏,家长们忽视、忽略对子女进行劳动教育,父母包办、代劳劳动任务现象极为普遍,小学生做家务劳动的量远远不够。学生严重缺乏劳动意识,没有养成劳动习惯,不尊重普通劳动者,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甚至丧失了一些该有的劳动能力,责任担当更是无从谈起。

劳动教育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学校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劳动教育还处于劣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以上种种,足以说明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三、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卢梭说:“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陶铸认为:“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行知先生说:“劳动即教育。”

这些观点无不体现了一个客观真理:人离不开劳动,人类生活离不开劳动,人必须热爱劳动。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热爱劳动。对学校和教师来说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上好劳动课。上好劳动教育课,是继承和发展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得力措施;上好劳动教育课,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上好劳动教育课,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体现;上好劳动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劳动经验,以及劳动教育的三大领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的现有教育资源出发,发挥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此项研究是从小学生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劳动、集体劳动、公益劳动、手工制作5个方面,结合校情、学情、家庭劳动教育情况,以及现有的劳动资源、可开发创造的劳动资源,制定出适合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总结出适合教师实操的教育、教学策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课堂活动,促进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劳动能力得到发展。

(一)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精准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准确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实质,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及育人功能,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扎实有效地推进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发展,倾力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二)制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劳动教育内容,制定相应的劳动制度,采用激励的方式,督促小学生及时认真完成对应的劳动内容,唤醒其劳动意识,促使其养成劳动习惯。

1. 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劳动成长计划,做好班级每日值日安排表,鼓励、引领每位学生能够遵照个人劳动成长计划与值日安排开展劳动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教师根据所在年级以及学生特点和实际,制定出“小学生每日劳动清单”,发放到每一名學生手中,督促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劳动任务,教育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道理。

3. 设计“劳动教育实践作业单”“主题劳动教育实践作业单”以及“我劳动我收获自理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按照“单”中的劳动要求,认真完成劳动任务,如实填写其中的劳动项目。学生们在体验劳动辛苦、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同时,也能够享受辛勤劳动带来的快乐与幸福,逐渐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和劳动质量意识。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1. 积极创设校园劳动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进行劳动宣传教育;劳动教育与学校大型庆典活动相结合,积极创设劳动教育氛围,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

2. 营造班级劳动的氛围。可以根据学校开学初的工作计划,设立每周劳动教育晨会日,在晨会日上可以让学生阅读劳动小故事、学唱劳动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等。学校每周都安排班会课,这是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好机会,要充分开发劳动教育资源,以班会的形式开展主题劳动教育。如,开展讲述劳模事迹的故事会、开展颂扬劳动精神的诗歌朗诵会、开展赞美劳模事迹(精神)演讲比赛、劳模报告会、劳动竞赛、创作劳模小剧本并进行表演等,将劳动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努力拓展班级劳动教育模式,开创班级劳动教育新途径。

3. 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无尽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榜样教育资源,和学生一起学习劳模事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

(1)以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岗位先锋、劳动模范为榜样,领会劳动精神。可以通过搜集劳模事迹、观看劳模事迹图片、视频,聆听劳模事迹,阅读劳模故事,写劳模事迹观后(读后)感展现劳模风采,开展劳模事迹演讲活动等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领悟、学习劳模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品质。

(2)寻找身边的“小劳模”,感受榜样力量,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可以充分让学生的好胜心、攀比心在此发挥积极作用,成为赶、帮、超的动力。在学校、班级的多种劳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身边榜样,评选出“劳动之星”“劳动小达人”“劳动小能手”“劳动先锋”等劳动小模范,树立身边榜样形象,彰显劳动精神,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品质,使劳动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

4. 开展劳动社团活动,培养劳动技能。社团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社团活动,扎扎实实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5.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黑板报、手抄报的育人功能功不可没,巧妙借助黑板报、手抄报发挥劳动教育作用。制作与劳动教育相关的黑板报、手抄报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制作黑板报、手抄报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劳动教育过程,学生可以在收集资料、设计字体和版面、绘画创作、书写内容等过程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受到美育熏陶。

(四)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型劳动,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关爱他人、将心比心的美德,体验到责任感,并从中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1. 当好每日值日生,会使用简单工具搞好教室内外卫生,提升学生公共服务意识。

2. 通过班级大扫除、校园定期清洁服务活动、美化校园活动、绿化校园环境活动、校园和街道以及社区公共卫生维护等集体性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主动参加集体劳动的意识,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3. 结合重大节日、学校大型活动,开展公益主题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如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开展植树活动、设立班级植物角、栽花种草、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小动物等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合作劳动的能力,受到环境教育。结合劳动节开展歌颂劳动者的活动,感受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五)开展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是强化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开展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教师们可以有效避免教条的、枯燥的说教式教育,培养学生为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学生们能够在不同风格、多种形式的课堂中体会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提升自己对劳动的认知,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感受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的精髓。深入开展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是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

各科教师充分挖掘本学科劳动教育资源,对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合理方式进行呈现,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适时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念,润物于无声。

例如,语文教师通常也是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班级植物角开展培育绿植、饲养小动物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变化,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再现劳动趣事,记录劳动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发劳动思考,强化养成教育。语文教师还可以深入研究语文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发挥语文学科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动手实践或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寓教于学,拓展劳动教育途径。音乐教师可以教学生演唱劳动歌曲、排演歌颂劳动者、劳动精神的文艺小节目,使学生在美育中受到劳动教育的熏陶。美术教师可以运用、挖掘生活中的劳动题材,引导学生积累劳动素材,进行劳动景象与场景的观察与创作、用美术特有的技法表现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其他学科教师同样可以与劳动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开发教育资源。

开展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各科教师积极创设劳动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加强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让学生在家务劳动中接受必要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大多是属于家庭劳动教育范畴,家庭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工作,鼓励家长重视家庭劳动教育,也契合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劳动教育中,父母必须是孩子榜样,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才能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学校可以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发适合校情、学情的劳动内容,指导家长的教育行为。例如: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在校内开辟劳动教育场所,如,利用空地开辟“种植园”“养殖园”等,组织开展亲子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认识和学会使用简单的农用劳动工具;以家庭或班级为单位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娱乐性、体验性的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加劳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懂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开展以劳动教育内容为主的培训活动,進行经验介绍、亲子劳动内容介绍等,给予家长在家庭劳动教育中的指导。家校合力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结语

小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的精心培育,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学生的积极参与。“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主动探索、团结协作,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S].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6(7):89-94.

[4]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40(1):21-26.

[5]王晓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演变、价值诉求与未来建构[J].中小学管理,2019(5):5-7.

[6]王波,刘玉杰.“双减”背景下“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劳动育人[EB/OL].http:∥zxx.edu.china.com.cn/2021-12/21/content_41829054.htm.

作者简介:张乃利(1968~),女,汉族,辽宁北宁人,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大庆路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让高中政治教学走入生活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