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字的抒情味

2022-12-26 20:31余映潮
新作文·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第二人称红莲林徽因

余映潮

“你”,是一个很有抒情味道的字眼;运用于诗文之中,有时被称“第二人称抒情”。

“你”,可以用于抒情诗文的整体构思。即整篇作品都用“你”来与抒情对象进行深情的表达。如舒婷的《致橡树》、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刘心武的《白桦林的低语》等。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写给儿子的诗,是亲子之诗,是母爱之诗,是生命的赞歌,是爱的心声,通篇从“你”的角度抒情。全诗语言轻柔温婉,清新美好;诗中的爱之意、喜之意、赞美之意溢于言表,丰富美好的意象,是作者抒发深情的载体。

作者在本诗的首句与尾句反复吟咏“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既是前后的照应,又是反复的抒情,此中渲染的爱意不言而喻。

“你”,可以用于抒情诗文的局部点染。即在作品中的某个地方转换笔调,从一般的叙述、描写的角度转向对抒情对象情感浓郁的直接抒情。如冰心的《纸船》《荷叶·母亲》等。

散文诗《荷叶·母亲》通过荷叶、红莲等物象叙述故事、寄托情感,篇幅精短,表达细腻,语言清新雅致。整篇文章构思了一个雨中红莲的故事,“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然而“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于是作者进行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直接对母亲抒情: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这一句呼告,发自内心,自然真切,温馨动人,表现出比喻之美、设问之美、直抒胸臆之美、卒章显志之美、点示哲理之美、以实写虚之美,设置了全文美妙的文眼。

“你”,可以用于作者对读者的情感渲染。即作者在叙事之中,运用“你”字,转向对读者说话,以起到情感共振、氛围渲染的作用。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在文中反复抒情: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还有课文的最后一段,更是用了近300字的一个大段,进行第二人称的抒情。

这些句段中的“你”,泛指读者,泛指国内平静生活着的人们。它们议论抒情,句式优美、修辞生动、深情点题,有着深情有力的激发群情的表达效果。

“你”,还可以在一篇文章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即“你”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如《雨的四季》中的两例不同的有趣用法。

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像这样的文字在文中有不少。“你”的含义大约就是“人们”,此时的作用是变化叙述的角度,换用一种亲切的说法。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这是文中结尾段的一部分,这里的“你”,就是指“雨”,表达作者对“雨”的挚爱和深切的抒情。

……

“你”字的抒情味,真是角度丰富而细腻啊!

猜你喜欢
第二人称红莲林徽因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初中数学高效作业分析研究
类型学视角下的韩汉第二人称对应情况研究
中国年轻用户在网络聊天环境下第二人称的使用探析——以线上“你”和“您”的使用为例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爱情需要寂寞的守候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蔡红莲家庭
祈使句第二人称主语的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