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资生经》治疗痛症的选穴规律挖掘分析*

2022-12-26 11:35陈鑫宇陈梦娜刘磊褚骏豪张良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胃经任脉膀胱经

陈鑫宇,陈梦娜,刘磊,3,褚骏豪,张良瑞

1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2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230012

3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 230012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一种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方法从多类别、广覆盖的数据单元模块中提取具有目标价值的数据群并探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潜在规律的信息分析技术[1-2]。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逐渐广泛运用。据统计,在中医证候特点分析、中药方剂配伍规律、名医医案经验总结、针灸取穴规律等领域均大量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并为中医药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参考[3-4]。

《针灸资生经》是宋代医家王执中根据前代针灸著作和民间针灸疗法,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将针灸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编撰而成的一部著作。本书采用了以病统穴和收录大量病案的特殊写法,且强调灸法的作用和应用,丰富完善腧穴治疗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5-6]。书中在诸多的病案和病症记载中,有大量前人关于治疗痛症的经验和自己治疗痛症的临床经验以及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因此,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分析《针灸资生经》中关于痛症治疗的针灸取穴规律对于治疗此类疾病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宋·王执中所著《针灸资生经》[7]。

2 资料采集方法与规范

将全书中痛症的症状、疾病名称以及针灸用穴规律进行统计,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建立数据表。筛选出全书中关于痛症共37种,包括阴茎疼、小腹痛、肠痛、胃痛、脾疼、心痛、腹痛、脐痛、膺痛、胸胁痛、膈痛、背痛、肩背酸痛、肩痹痛、臂痛、腋痛、肘痛、足杂病、脚膝痛、膝痛、腰脚痛、腰痛、腰脊痛、脊痛、骨疼、耳痛、目痛、鼻痛、咽喉肿痛、唇颊肿痛、头痛、脑痛、顶肿痛、面痛、伤寒头痛、乳肿痛、妇人气血痛,记录其症状、用穴及针灸治疗手段,一个病种中重复提及的穴位只记一次。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针灸学》[8],对穴位名称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并且借助《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9],同义词、多义词等相关词语的表述进行规范。例如:“三里”更换为“足三里”,“通谷”更换为“足通谷”,“脐中”改为“神阙”,“下管”改为“下脘”,“上管”改为“上脘”,“中管、太仓”改为“中脘”,“太泉”改为“太渊”。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建立《针灸资生经》痛症病名、针灸治疗选穴等相关信息要素的数据表,数据导入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描述性统计,对使用穴位进行频数、频率分析,对穴位所属经络进行归类、排序;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支持度和置信度来显示穴位配伍,并制作复杂网络图。

结 果

1 《针灸资生经》中治疗各痛症的腧穴数量以及频次

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针灸资生经》中治疗各疼痛病症使用腧穴的数目以及频次。其中各病症所使用的腧穴数目和频次分别为阴茎疼15个穴位、17频次;小腹痛26个穴位、27频次;肠痛5个穴位、5频次;胃痛4个穴位、4频次;脾疼6个穴位、6频次;心痛65个穴位、117频次;腹痛38穴位、40频次;脐痛11个穴位、13频次;膺痛3个穴位、4频次;胸胁痛51个穴位、67频次;膈痛2个穴位、2频次;背痛16个穴位、17频次;肩背酸痛35个穴位、44频次;肩痹痛5个穴位、6频次;臂痛33个穴位、46频次;腋痛6个穴位、6频次;肘痛23个穴位、33频次;足杂病16个穴位、17频次;脚膝痛10个穴位、11频次;膝痛16个穴位、20频次;腰脚痛11个穴位、12频次;腰痛41个穴位、55频次;腰脊痛19个穴位、28频次;脊痛6个穴位、6频次;骨疼7个穴位、8频次;耳痛17个穴位、17频次;目痛28个穴位、36频次;鼻痛3个穴位、4频次;咽喉肿痛10个穴位、12频次;唇颊肿痛7个穴位、7频次;头痛67个穴位、81频次;脑痛6个穴位、6频次;顶肿痛1个穴位、1频次;面痛5个穴位、5频次;伤寒头痛15个穴位、17频次;乳肿痛2个穴位、2频次;妇人气血痛4个穴位、5频次;总计804频次299个穴,其中14经穴290个,经外奇穴9个。见图1。

图1 《针灸资生经》中治疗各疼痛各病症使用腧穴的数目以及频次

可见在《针灸资生经》中,针灸治疗痛症中关于心痛记载最多,其次是头痛,然后是胸胁痛、腰痛、肩背酸痛、臂痛等。说明针灸临床应用中多用于治疗心胸、头面五官、肩臂、腰腿、肚腹等相关部位的疼痛。

2 《针灸资生经》中治疗各痛症的穴位归经分析

《针灸资生经》中治疗各痛症疾病的804频次选穴中,穴位分布最多的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其次是足少阳胆经,再次是任脉,然后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经络,而经外奇穴的使用频次最少,表明针灸治疗痛症多以十四经穴为主。见表1。

表1 《针灸资生经》中治疗痛症选穴的归属经络频次

具体到《针灸资生经》中疼痛相关的37个病症各自所取穴位归属最多的经络分别如下:阴茎疼-胃经-5个穴位;小腹痛-肝经-7个穴位;肠痛-胃经-2个穴位;胃痛-任脉、膀胱经、肾经、胃经各1穴;脾痛-脾经、任脉各2穴;心痛-任脉-31个穴位;腹痛-膀胱经-10个穴位;脐痛-任脉-5个穴位;膺痛-任脉-3个穴位;胸胁痛-膀胱经-13个穴位;膈痛-膀胱经-2个穴位;背痛-膀胱经-10个穴位;肩背酸痛-膀胱经-13个穴位;肩痹痛-三焦经-3个穴位;臂痛-小肠经-17个穴位;腋痛-胆经-2个穴位;肘痛-大肠经-12个穴位;足杂病-膀胱经-5个穴位;脚膝痛-胃经-4个穴位;膝痛-胃经-6个穴位;腰脚痛-膀胱经-6个穴位;腰痛-膀胱经-28个穴位;腰脊痛-膀胱经-20个穴位;脊痛-膀胱经- 4个穴位;骨痛-膀胱经、胆经、任脉各2穴;耳痛-三焦经-6个穴位;目痛-督脉-8个穴位;鼻痛-胃经-2个穴位;咽喉肿痛-督脉、三焦经、肾经、小肠经各2穴;唇颊肿痛-胆经、小肠经2穴;头痛-胆经-19个穴位;脑痛-胆经 -3个穴位;顶肿痛-膀胱经-1个穴位;面痛-膀胱经-2个穴位;伤寒头痛-大肠经、胆经、肺经、任脉、三焦经、小肠经各2穴;乳肿痛-肺经、胃经各1穴;妇人气血痛-任脉-3个穴位。

3 《针灸资生经》中治疗各痛症的穴位选用频次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在《针灸资生经》中治疗痛症选用最多的穴位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穴,使用频次达到11次,占804穴位频次中的1.37%。选用频次≥7次的穴位共计17个,见表2。

表2 《针灸资生经》中治疗痛症使用频次≥7的腧穴

4 《针灸资生经》中治疗各痛症的穴位组合规律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反映出多个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和相关性,能可视化描述数据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得到穴位组合配伍使用规律[10]。本研究使用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工具进行建模与绘制复杂网络图,得到穴位配伍的关联情况和复杂网络图,见表3、图2。在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中,每个节点表示1个穴位,穴位节点间的连线表示穴位配伍次数,体现了穴位之间的配伍关联强度,连线越粗、颜色越深则表示二者间相关性越高[11-12]。

图2 《针灸资生经》中治疗痛症的穴位配伍关联分析复杂网络

表3 《针灸资生经》中治疗痛症的穴位配伍关联分析

《针灸资生经》中针灸治疗痛症的穴位配伍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了支持度>10%,置信度>70%的14组配穴,其中关联性相对较高的穴位组合分别为:太白-三焦俞、涌泉-肝俞、太白-鱼际、肾俞-肝俞。

总结与讨论

根据上述分析《针灸资生经》在治疗痛症方面共选取804频次299穴其中包括9种经外奇穴,腧穴使用最多的前三名依次是曲池、膈俞、天井。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既能够治疗局部病症又能以调节脏腑功能,作用广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曲池穴可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效应,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13-14],提示针灸曲池穴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发挥其治疗作用。背俞穴与脏腑密切相关,膈腧穴为八会穴之血会,多主治血证,常用于治疗瘀血痹阻所致之心痛、胸痛、痹证等疼痛病证。现代研究亦发现,针刺膈俞穴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5],印证了膈俞穴治疗痛症的有效性。天井穴具有疏经通络,启闭通窍的功能,《针灸资生经》中天井穴多用于治疗肩背酸痛以及肩痹痛,主要体现了该穴的局部效应。

关于常用穴位的经络归属规律,《针灸资生经》尤重视使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以及任脉穴位治疗痛症。如背痛、肩背酸痛、腰痛、脊痛、腰脊痛等,均较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治疗。研究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治疗脏腑病证效果好,这与本经循行分布广泛、腧穴数目众多、关联脏腑密切等因素相关[16]。足少阳胆经多用于治疗头面部疼痛,如头痛、脑痛等。在《针灸资生经》中关于治疗心痛使用任脉穴位31个,这可能与“心主血脉”有关,对于临床治疗心痛有启发性作用。

猜你喜欢
胃经任脉膀胱经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一条经络,可让你“面如桃花”,不信试试
浅谈收涩药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