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肾盂造影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效果观察

2022-12-27 07:35李恩善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肾盂下颌心肺

李恩善

静脉肾盂造影是往患者静脉注入造影剂,而造影剂可以较快的经过肾脏排泄,从而显示患者双肾、膀胱和输尿管的形态功能和病理变化[1]。但是,造影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可以引发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等不良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死亡[2]。因此,要提前做好抢救和对症处理的准备工作,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疏导和干预,避免引发不良反应,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系数[3]。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造影检查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东营胜利医院影像中心静脉肾盂造影致心脏骤停患者5 例,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观察其急救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东营胜利医院影像中心静脉肾盂造影致心脏骤停患者5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 例,女1 例;年龄29~73 岁。

1.2 方法 迅速建立人工、进而自主有效循环和呼吸复苏措施。心、肺、脑复苏包括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3 部分。

1.2.1 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者现场急救,如果心肺复苏不及时,则可导致复苏失败。基础生命支持包括呼吸停止的判定、呼吸道通畅、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和转运等环节[4]。

1.2.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采用仰头举颌法,救护者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附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此法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气道即可开放。

1.2.1.2 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单手抬颌法是开放气道后一手抬起颏部使下颌前推、开口,另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患者头后仰,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鼻孔或者以颊部堵塞患者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用口部包含患者口部,用力吹入气体,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5]。双手托下颌法是用双手四指分别托起患者左右下颌角,并使患者头部向后仰、下颌前推、开口,用双拇指分别捏闭左右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用口部包含患者口部,用力吹入气体。②口对鼻人工呼吸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③机械人工呼吸机。④口对气管切开口人工呼吸法。⑤球囊面罩或球囊-插管人工呼吸。注意:心脏骤停刚发生时最好不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因为要中断按压心脏延误时间,而应先进行心脏按压以及口对口呼吸。口对口呼吸效果不佳或者复苏时间过长及有胃返流等才是气管插管的适应证[6]。

1.2.1.3 胸外心脏按压 ①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心脏骤停抢救中最紧急的措施,两者必须同时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同,频率为≥100 次/min。人工呼吸和按压的比例为2∶15,如果只有1 人操作,则做2 次人工呼吸后接着做15 次心脏按压。②按压有效指征:可以扪及大动脉如颈、股动脉的搏动,动脉血压升至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瞳孔缩小,紫绀减轻,皮温回升,有尿液排出,昏迷变浅或者意识恢复,出现自主呼吸,心电图好转[7]。按压时过轻、过重,按压与放松比例不当,两臂倾斜下压,类似揉面状,一轻一重,或者拍打式按压都是无效的。胸外心脏按压为首选措施,但目前通用的胸外心脏按压法所产生的血流远不能满足脑和心肌的需要,因此,提出开胸心脏按压的应用指征应放宽。当胸外心脏按压5 min 后仍无反应,或者因胸廓畸形、张力气胸、纵隔心脏移位、心脏室壁瘤、左房黏液瘤、重度二尖瓣狭窄、心包积液时要果断开胸进行胸内心脏直接挤压[8]。

1.2.2 进一步生命支持 主要包括应用心肺复苏药物和电除颤。

1.2.2.1 心肺复苏药物 使用药物的目的在于提高心脏按压效果,增加心肌与脑的灌注,促使心脏尽早复跳。提高室颤阈,为电除颤创造条件,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治疗心律失常。①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是首先选现有的静脉通路,但应尽可能的选用颈外静脉或者中心静脉。气管内给药是在无静脉通路的情况下通过气管给药,效果与静脉给药几乎相同。可以将静脉剂量的1~2 倍稀释于10~20 ml 生理盐水中注入气管导管中,如果能够通过无菌细管将药物直接经过气管导管插入深达气管支气管支,则药物通过肺泡吸收更快。心内注射需要中断胸外心脏按压,并可能引起气胸以及顽固性心律失常,所以目前不主张首先采用。②常用药物。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溴苄胺、甲氧胺、5%碳酸氢钠、纳络酮、异丙肾上腺素、氯化钙和呼吸兴奋剂等[9]。心肺复苏时推荐肾上腺素的常规剂量为每隔5 min 给予1 mg,静脉注射或者经气管导管滴入。近年来,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应用受到重视,有人主张每隔5 min 给予2~5 mg 肾上腺素可以提供复苏的成功率[10]。

1.2.2.2 电除颤 电除颤实施越早成功率就会越高,注意事项:①进行除颤前要详细检查器械和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②电极板放的位置要准确,并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保证导电良好;③点击部位皮肤可有轻度红斑、肌肉疼痛,约3~5 d 后可自行缓解[11]。

1.2.3 持续生命支持 主要包括脑复苏,维持血压及循环功能,维持呼吸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止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的防治。

1.2.4 复苏的监测 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心电监护系统的使用方法,在发现异常情况时能从容应对,如果发现有室性或者传导阻滞的现象一定要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2.4.1 复苏的有效指标[12]①瞳孔由大变小。②患者开始挣扎,出现吞咽动作、咳嗽、自主呼吸恢复等。③心电图出现房性或室性心律。④紫绀消退。

1.2.4.2 终止复苏的指标 ①脑死亡。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自主呼吸停止;脑电图活动消失。②心搏停止。持续做心肺复苏30 min 以上无任何反应,心电图呈一直线。③心跳停止≥12 min 而未进行任何复苏措施治疗者几乎无一存活,但是在低温环境下及年轻的创伤患者,虽然停跳>12 min,仍要进行积极抢救[1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记录患者抢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效果分为治愈、死亡。

2 结果

5 例患者经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全部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100.00%,其中治愈5例,死亡0例。复苏成功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心脏骤停是指机体受心室颤动及其他因素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中止,导致机体脑组织和各脏器因缺血及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可失去生命[14,15]。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相关研究[16]证实,不良情绪会影响机体正常运转,造成一定的不适感。通过控制风险情况,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心肺复苏能够促进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还可以促进心肺复苏成功率提升。心肺复苏主要是进行时干预及复苏后干预[17]。本研究通过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复苏措施,结果显示,5 例患者经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全部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100.00%,其中治愈5 例,死亡0 例。复苏成功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针对静脉肾盂造影致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提高心肺复苏有效率和抢救成功率,降低复苏后并发症发生,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肾盂下颌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下肾盂翻瓣输尿管吻合术治疗二次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效果分析
影像学检查误诊儿童肾盂脓肿1例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的手术新技巧探讨并1例报告
《心肺血管病杂志》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