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松林效方治验——乌威蠲痹汤

2022-12-27 23:03董松林
江苏中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威灵仙乌头散寒

董松林

(盐城市中医院,江苏盐城224001)

1 乌威蠲痹汤

组 成:制川乌、制草乌各3g(先煎),威灵仙20g,生麻黄4g,炒白芍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乌梢蛇9g,炙甘草6g。

功 效:祛风散寒,化湿蠲痹。

主 治:痹证(风寒挟湿)。

用 法:每日1剂,中火取汁,加蜂蜜20g,早晚饭后30min温服取汗,药渣煎水熏敷或泡足。

方 解:取《金匮要略》乌头汤为主方。方中制川乌、制草乌为大辛大热之品,配生麻黄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对痛痹偏甚者,可循经窜络,祛邪力强;威灵仙、乌梢蛇祛风湿、通经络,使风行腠外,湿无定处,血脉通利;炒白芍、炙甘草和营养阴;炙黄芪益气温阳,一解乌头毒性,二防伤正之弊;再借生麻黄、炙黄芪通肌肉之阳气,乌头之迅发,则蠲痹功著;炒白术健脾化湿、和胃固本。处方妙在巧用蜂蜜,古人谓解乌头毒性,另意蜂虫祛风止痛力强,与西医的蜂疗、蚁疗、补锌、补钙不谋而合。同时药渣煎水外用,内外同治,祛邪外出,动静结合,使关节舒利。诸药配伍,祛风散寒、化湿蠲痹,以速收功。

加 减:游走性疼痛、怕风者,加全蝎、独活;痛重、关节僵硬者,加附片、干姜;局部肿胀、酸痛者,加薏苡仁、僵蚕;年老体弱、病久缠绵者,加大炙黄芪用量,并加茯苓、当归;红肿痛者,加黄柏、苍术。

2 验案举隅

陈某某,女,48岁。初诊日期:2009年3月16日。

主诉:四肢关节游走痛反复5年,加重半个月。患者诉5年前常野外劳作,每至冬春周身怕冷畏风,多关节游走痛,晨僵,曾反复中西药治疗。近半个月双手指关节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看到铁器亦有冷感,饮食减少,夜寐不实。舌淡、苔薄白根腻,脉弦紧。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580 U/mL,红细胞沉降率85 mm/h,C反应蛋白23mg/L。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风寒挟湿);病机:风寒湿邪,留注关节,痹阻经脉。治法:祛风散寒化湿,蠲痹通络止痛。予乌威蠲痹汤化裁。处方:

制川乌、制草乌各4g(先煎),威灵仙20g,防风10g,生麻黄4g,炒白芍15g,炙黄芪20g,羌活12g,蜈蚣2g,炙甘草6g,炒白术15g,乌梢蛇10g,全蝎3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后加蜂蜜30g,早晚温服取汗,再煎药液泡澡或足浴。

2009年3月23日二诊:周身冷痛减轻,手指肿胀稍消,饮食有增,唯双足踝酸痛,有沉重感,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涩。予初诊方去生麻黄、羌活,加生薏苡仁12g、僵蚕10g,10剂。并嘱多晒太阳、进行户外活动。

2009年4月10日三诊:手指肿胀消退,活动正常,穿衣渐少,有时怕冷,小关节酸楚不适,夜寐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小数。红细胞沉降率40 mm/h,C反应蛋白8mg/L。予二诊方去蜈蚣,炙 黄 芪 增 至30g,加茯 苓15g、木香10g,12剂。

2009年4月23日四诊:患者诉身体暖和、关节不疼,唯阴雨天时右手食、小指轻微肿胀。类风湿因子阴性,红细胞沉降率15 mm/h。予三诊方再服10剂。

随访半年未发。2009年11月5日来诊,诉手脚稍感怕风,足趾偶有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病久体虚,余邪未尽。治当扶正固本,兼清余邪。方选金匮肾气丸合乌头汤加减,内服后外用泡足半月,症情渐消,恢复正常生活。每年冬夏之初,患者来院寻求中药辨证治疗,收效满意,至今未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因常年野外劳作,风寒湿邪侵入,流窜经络,留注关节,故游走性疼痛、肿胀、怕风畏凉。当急则治标,祛邪为先。乌威蠲痹汤化裁自乌头汤,制川乌、制草乌、生麻黄、防风祛风解表、散寒止痛,发在上之风寒;威灵仙、乌梢蛇、全蝎祛风湿、通经络,驱在下之寒湿。二诊加生薏苡仁、僵蚕,化湿通络、行气止痛。三诊加大炙黄芪用量、加茯苓补气健脾,木香行气健脾,共促邪祛正复。四诊标本同治,巩固治疗,防病复发。患者因受益于中医,每年冬夏之初主动来诊。中药辨治内服外用,一则扶正固本,防邪侵入“治未病”,再则疏通血脉,清剔余邪“治末病”,夙疾可愈。

猜你喜欢
威灵仙乌头散寒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小活络丸中3种功效成分和3种毒性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白喉乌头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威灵仙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威灵仙治手足不遂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艾草
不同地区草乌种子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祛风除湿威灵仙
参威骨痹片的定性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