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播时代的PUGC新闻生产模式探析

2022-12-27 02:23李若涵王智平康秋洁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交互

李若涵 王智平 康秋洁

摘要:在融合传播时代,新媒体技术的更新推动着新闻生产流程的转型,受众身份也发生了改变。受众不再是单一地接收信息,而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法国24小时新闻台是具有融合传播时代新闻生产、传播特色的典型媒体,其依托自身独特的PUGC新闻生产模式开辟了全球传播途径。文章在分析法国24小时新闻台观察者专区和网络纪录片专区新闻生产模式及新闻呈现效果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和“草根记者”的发展困境,从新闻学、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对民众与媒体合作下的新闻生产机制以及极具新闻美学与交互感的新闻呈现路径进行系统探索,旨在为媒体做好融合传播时代的传播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法国24小时新闻台;新闻生产;PUGC模式;新闻美学;交互

中图分类号:G2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2-0016-03

在融合传播时代,以数字化、互动性、及时性为特征的新媒介技术推动着新闻生产流程的生产语境和职业语境发生变化。传受双方强互动成为新闻生产的新特点,受众的角色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的信息发送者。法国24小时新闻台是融合传播时代新闻制作的典例,它的推特账号累计有386.9万关注者,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而其典型的PUGC生产模式正是造就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从体制属性及承担的传播任务来说,法国24小时新闻台与中国媒体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本文以法国24小时新闻台为例进行分析,为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思路借鉴。

一、新闻生产的PUGC模式

PUGC模式的全称为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是将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GC(用户生产内容)结合,将个性化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内容生产模式。该模式为传统媒体适应社交化传播时代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法国24小时新闻台的观察者专区,PUGC模式中的“P”特指官方记者团队与信息鉴别团队,“U”特指由普通民众组成的观察员团队。以PUGC模式生产新闻,既能保证新闻的专业性与真实性,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又能顺应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形成多元主体生产格局。而这也有利于提升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

(一)多元主体生产,开源新闻

法国24小时新闻台观察者专区的特点之一就是新闻消息普遍来源于由普通民众构成的观察者团队。美国作家克莱·舍基曾提出“认知盈余”概念[1],即基于互联网“分享”的特性,不断出现的新工具使用户得以重新分配自己的闲余时间。受动机驱逐,人们对内容分享的欲望和分享带来的价值远大于对内容进行消费的欲望和价值。观察者团队就体现了“认知盈余”的特性。

然而要让普通民众持续用“有闲”时间创造“有用”的价值,不能仅依靠他们的内在动机,还需要媒体搭建具有完善协作机制的共享社区。

法国24小时新闻台成熟的成员接纳和引进机制,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以及良好的社区环境就有利于促进民众持续地贡献自己的“认知盈余”。在法国24小时新闻台,目击新闻事件的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自主申请成为一名观察者。同时,官方团队会通过社交网站寻找事件的核心目击者,扩充观察者队伍。法国24小时新闻台认为“多元的观察者提供多样的新闻线索”,所以从不对观察者的职业、年龄等设限。此外,其还专设观察者专区呈现观察者参与生产的新闻消息,提供了独特的展示平台。

观察者专区使民间新闻线索转换成新闻报道的过程组织化、系统化了,让更多民间观察者乐于参与到“取之于民、民媒合作、用之于民”的新闻生产方式中,创新了新闻生产途径。

(二)专家鉴别实现品质新闻

法国24小时新闻台特地在观察者专区设置“揭秘”(truthorfake)栏目,以揭露虚假信息,捍卫新闻真实。该栏目坚持用专业的团队核实新闻信息。法国24小时新闻台的官方团队会通过联系政府机构、行业专家等方式,对民众观察者提供的信息进行核查。官方团队还会与专家和国际事实核查网络(IFCN)等组织合作,对信息进行交叉核实。此外,官方团队还加入了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的第三方事实核查计划,合作打击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法国24小时新闻台也会向大众推广所运用的反向搜索工具,如InVIDWeVerify新闻验证工具,以提高民众的新闻素养,尽可能保证新闻真实。

除了虚假新闻外,杜绝“后真相”的发生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履行的义务。近年来,“后真相”成为热词,符合其特点的新闻大多观点先于现实,感性先于理性。虽然观察者专区的新闻报道常以直接引用的方式呈现民众感性的观点,但官方编辑会在新闻真实的要求下,遵循理性的原则,尽量选取多样化的观点展现在报道中,平等地传达每一种声音。

可见,“揭秘”(truth or fake)栏目在民众和专业团队的力量下,打击了虚假新闻,正确引导了舆论,把可能引起的错误、冲突遏制在了摇篮里。

(三)PU共建提升媒体信任

根据法国媒体2022年1月26日报道,民调显示,电视、广播、纸媒、互联网这四种信息媒介中,没有一种获得法国人半数以上的信任。主流媒体公信力缺失已然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法国24小时新闻台却一直保持较好的口碑,观察者专区获得过许多高度评价,推特账号也有386.9万关注者。

这依赖于法国24小时新闻台拥有PU共建的良好新闻生态。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观察者专区会将大量事件目击者和部分社交媒体的“意见领袖”作为观察者,从民众等多角度探索新闻事实。而在编辑新闻工作中,观察者专区经常直接引用当事者的话语,并保留其原来的语种,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传播中造成的理解偏差。新闻报道中,“草根記者”的参与和发声有利于唤起民众的认同,提升新闻的可信度。在辨别信息虚实方面,观察者团队也会以PU联合的方式推动新闻事实确认,以提升新闻的可信度。法国24小时新闻台设置以PU为基础的观察者专区、“揭秘”栏目的行动本身也体现了其做人民信赖的新闻媒体的决心。

所以,PU共建有利于提升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促进媒体可持续发展。

二、PUGC模式下的新闻呈现

法国24小时新闻台在PUGC模式下呈现的新闻内容往往对民众具有独特的亲和力,且拥有较高的新闻美学价值。此外,其应和融合传播时代注重受众参与感的特色,制作出了许多具有交互性的优质新闻。

(一)受众参与增强内容的亲和力

互联网时代,“受众意识”转向“用户意识”,传统媒体须主动出击,以用户的视角探寻新闻报道角度,才能生产出用户喜闻乐见的新闻[2]。而“草根记者”作为观察者所生产的内容更具有先行优势。观察者群体覆盖面广,灵活性强,收集信息的时效性强,他们来源于普通民众之中,最能感受到民众最关注的各类新闻信息。观察者往往在社交媒体上寻找新闻素材,而他们的“嗅觉”也因社交媒体大信息量和可用算法归类人群、快速捕捉、发酵热点的能力变得更为敏感。例如观察者专区曾报道了一则取材于Tik Tok热搜榜单上的新闻#Quit My Job:Americans share their resignations during Covid-19 on TikTok#,深入报道疫情对人们工作的影响,这正与民众所关心的话题息息相关。综上,PUGC内容生产模式符合社交媒体用户对新闻内容交互的期待,弥补了主流媒体在新闻信息与数据上的缺失。

同时,观察者也是帮助法国24小时新闻台看到“更隐秘的角落”的多只眼睛。例如观察者专区曾对加拿大数十个土著社区缺乏清洁水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让弱势群体能够被看见。

可见,出自大众群体的观察者能帮助法国24小时新闻台从微观的角度报道民众所关心的新闻与社会热点,促进新闻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使新闻生产更贴近生活,更加以人为本。

(二)专业生产构建新闻美学

“传播的审美构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事实素材;以人文关怀作为事实素材展开的阐释立场;以尊重受众的审美诉求作为新闻传播的落脚点。”[3]观察者专区的新闻报道则体现了其“传播的审美”,无论是新闻内容,还是新闻呈现形式,都蕴含着其对美的追求。

孙德宏曾表示,在融合时代,新闻作品越来越多,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他认为,好的新闻作品应该具备审美价值,“这要求我们突破现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固有框架,引入美学、哲学所重点思考的‘情感‘愉悦等概念,把审美价值作为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只有如此,新闻传播才有可能实现最理想的效果”[4]。而法国24小时新闻台正在践行这些优秀的新闻品质,让新闻兼具内容美和形式美。

首先,观察者专区以美作为基准线选择素材,追求文化多样性,力求报道出富有人文关怀的新闻。前文提到的观察者专区的报道内容取材于社交媒体,具有亲和力,常关注弱势群体的特点就是法国24小时新闻台实践美学价值的证明。

其次,网络纪录片(webdocumentaries)专区的新闻则体现了法国24小时新闻台在报道形式上对美的追求。该专区报道历史、文化、气候等多个领域的新闻,对应不同的内容,其页面风格也会发生改变。例如,在报道法国知名的舞蹈家、歌唱家约瑟芬·贝克尔(Josephine Baker)时,以油画风格的图片作为页面背景,插入了大量艺术插画,给了受众独特的艺术化阅读体验。在崇尚美的时代,简单的大标题、普通的照片与文字叠加式排版已不能吸引受众,而法国24小时新闻台基于本土艺术设计优势,根据文章特色布局版面设计,推出了许多在形式上颇具美感的新闻,达到了“一图胜千言”的目的。

此外,网络纪录片专区还常采用媒体融合的形式报道新闻。在气候变化等专题中,该专区运用多种图表,直观地表现当今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局势。在报道SHRINKING SPACES -The question of return to Syria中,该专区配上了难民营里孩子们的唱歌声和被采访者的一段短采访音频,借助听觉传播打造新闻美学。在其他报道中,该专区也常结合照片、图表、音频、视频形式报道新闻,给受众沉浸式浏览新闻的体验。

法国24小时新闻台的媒体融合报道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感染力,还具有跨文化传播效力。鲁迅曾说,“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不同语种、文化水平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接受更容易被理解、较为准确的信息,感受传递者的情绪。所以,大量运用图画和音频元素的媒体融合报道既达成了对传统新闻报道的创新目标,也使法国24小时新闻台的新闻内涵得以传播。

(三)交互传播提升受众体验

注重交互也是法国24小时新闻台新闻报道的特色。当前,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业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来源。而交互性则是互联网新闻产品中被高频论及的核心词。

在法国24小时新闻台的交互式新闻中,受众拥有选择的主动权。受众可以通过点击不同链接阅读不同的报道信息,实现个性化的新聞阅读体验。例如在有关选举法国总统的网络报道中,报道的第一页展示了所有竞选者的肖像,点击肖像即可了解这名竞选者的详细信息。同时,用户拥有忽略不感兴趣的竞选者信息的选择自由。

泰普斯科特曾说,“人们因为互联网的可主动选择性而倍加期待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5]。法国24小时新闻台基于受众接受驱动的交互叙事就给受众提供了更个性化的体验,让受众的角色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置身”新闻现场主动获取信息,给了受众更多的阅读自由。

而法国24小时新闻台也在利用交互设计,从个性化和全面性新闻服务中寻找微妙的平衡。相对于直接用算法定位受众喜好,交互的个性化设计避免了“信息茧房”的产生,因为它并没有隐藏受众可能不感兴趣的内容,只是把选择权交到了受众手里。

此外,交互新闻也改变了传统新闻的叙事范式。叙事者以“片段化”的方式快速呈现新闻事件,在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中不断拼贴新的“片段化”报道,最终形成完整的由点到线及面的开放式叙事系统。此时的新闻产品不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系列故事”[6]。叙事范式的改变使新闻阐述更简洁易懂,避免了新闻过于冗杂而让受众产生的阅读疲劳。交互的趣味设计也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传播性。

而对媒体而言,交互也有利于收集受众信息反馈,有效定位受众需求。受众的信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及时反馈给新闻出品方,从而可以让新闻出品方及时调整新闻内容,进一步完善针对受众量身定制的新闻,实现精准传输。

三、结语

在融合传播时代,融合专业生产内容和用户生产内容的PUGC模式已成为各类媒体融合转型的创新方向。对法国24小时新闻台来说,开放的合作方式为扩充观察者队伍、观察者持续产出内容提供了动力,观察者实名制和对观察者的采编行为的规范也降低了内容产出时可能遇到的风险。UGC模式丰富了新闻线索,增强了新闻内容的亲和力,增强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同时,其专业团队有效过滤了劣质内容,确保了新闻真实性和美学价值,为输出高质量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融合传播时代,新闻媒体可以借鉴法国24小时新闻台的新闻生产路径,主动探索和发展整合了用户生产内容与专业生产内容优势的PUGC模式,保障了用户的自主选择和参与积极性,促进了新闻高效高质输出。

参考文献:

[1] 克莱·舍基.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M].胡泳,哈里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82-183.

[2] 郑红艳.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革新[J].今传媒(学术版),2021,29(11):41-43.

[3] 孙德宏.“美”的新闻作品一定能“打动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美学”[J].中国记者,2021(6):55-59.

[4] 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5] 何天平.“交互即信息”:互联网新闻产品交互设计基本理念与创新路径[J].中国出版,2019(20):31-35.

[6] 陈燕侠,孙丰菊.交互新闻的叙事机制探析[J].中国编辑,2021(12):71-75.

作者简介 李若涵,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王智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康秋洁,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国际新闻、跨文化传播、媒体。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交互
实验激发思维 问题交流智慧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大学英语教师“交互”信念、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