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月满西楼》艺术风格与演唱

2022-12-29 08:01何春燕
轻音乐 2022年2期
关键词:西楼咬字李清照

何春燕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而这些诗词被广泛应用在现代音乐作品创作中。《月满西楼》声乐作品的创作就是以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为歌词,作者结合该词创作背景,在其古韵味上融入了现代音乐风格元素,促使该作品有了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和艺术表达风格。演唱者在实践表演该首声乐作品时,需要切身体验到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思想情感,并结合个人演唱风格进行演绎。

一、声乐作品《月满西楼》艺术风格

(一)诗词与曲的结合艺术风格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诗词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诗词作为人们阐述心灵的一种文学艺术,能够充分表现出作者的个人精神世界、丰富情感以及社会生活。诗词为现代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中声乐作品《月满西楼》就是一首将古代诗词与现代民族音乐科学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基于当代多元化发展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也愿意去学习接触各类文化,并将其实践应用在当代工作生活中。与白话文相比较,古代诗词的词义有着更为明显的含蓄性、凝练性[1],作者苏越在《月满西楼》声乐作品创作过程中通过利用李清照的词有效营造出了具有丰富艺术韵味的意境,充分体现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的完美融合,实现了对现代声乐歌曲的创新创作发展和延伸。声乐作品《月满西楼》创作沿用了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所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内容,音乐风格延续了词人所要表达的分离悲伤孤独之情,“云卷云舒、雁来雁去、花开花落”,在自然万物反复循环发展中体味与爱人的别离之苦。作者苏越在牢牢把握词作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声乐创作技巧重新为观众呈现出了古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创作该词内容背后的爱之深与情之切。

(二)曲式结构及调式艺术风格

在声乐作品《月满西楼》调式调性设置上,作者采用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创作中的七声雅乐羽调式,该种调式极为符合李清照所写《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义内容想要表达出来的落寞孤独的情绪。因此,《月满西楼》声乐作品的创作者选择应用该种调式结构是极为贴合原词创作背景的。而在音乐间奏创作设计上,作者苏越则是科学采用了“重复”创作艺术手法,将重复旋律编织在音乐当中构造出一种缠绵回环的艺术情境,无不让人感到歌曲想要传递出来的倍感孤独寂寞、难以捉摸的内心感受[2]。整首作品通过平静而又丰富内涵的旋律展现出来,能够轻易打动广大听众的内心,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声乐作品《月满西楼》为A、B两段曲式结构,作者在其中采用了“同头换尾”的音乐艺术创作手法。其中,B乐段的旋律创作有效抒发了词内容中离别之后的相思愁苦之情,能够与A乐段形成先抑后扬的对比。声乐作品《月满西楼》的调式音乐艺术风格凸显出了一种极具特色的主题断句,作者将其有效贯穿到整首曲中。

(三)器乐造型艺术风格

在声乐艺术创作中,器乐造型工作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其能够让声乐作品变得更加丰富,提升音乐伴奏魅力。声乐作品《月满西楼》中的器乐伴奏,首先是体现在短暂的跳奏方面,当一声充满幽怨之情的叹息发出之后,作曲者利用工整的打击乐和二胡声营造出原歌词中“红藕香残”的艺术意境,其落寞冷的色彩将声乐前奏的乐思充分展现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切身体验感受到该段故事的伤心动人之情。声乐作品《月满西楼》的歌词部分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该首词的创作缘由是因为年轻的李清照与丈夫分居两地,而他们之前的感情又极为深厚,因此李清照感到无比的孤独和伤心,将浓郁的思念之情寄托在文学诗词创作中[3]。《月满西楼》作曲者苏越通过利用现代电子乐严密规整的伴奏,有效衬托出现场演唱者悲伤落寞的演唱风格。在歌曲间奏中,作曲者还加入小鼓乐器不太重的敲击声,这样能够表达出一种仿佛说不完的哀怨倾诉之情。在音乐短时间离调处理后,歌词“红藕香残”的愁思之情又一次被唱出,而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向听众表明了歌词主人公的落寞愁苦之情。

二、声乐作品《月满西楼》演唱分析

(一)咬字、吐字演唱处理

由于声乐作品《月满西楼》创作所运用的歌词是出自古词《一剪梅》,因此当演唱者在实践表演该类音乐作品时,必须保证自己演唱过程中咬字、吐字的清晰规范性,确保能够向听众准确完整传递出古诗词中每个字的涵义,避免影响到听众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演唱者在实际演唱时要注意字头发声保持清晰有力,字腹发声则要保持连贯准确性,最后字尾收声则要保持快速简洁,只有认真做好这三点才能够真正实现一气呵成的完美演唱效果。声乐作品《月满西楼》歌词的押韵在于“秋”“舟”“楼”上,当演唱者在处理这三个字的咬字发音时,要注意比其他字加强一点,同时还需适当拖长韵母发音,促使能够将自身丰富情感融入歌曲表演中。“秋”“舟”“楼”的科学咬字演唱处理,能够向听众传递出一种孤独凄凉、落寞愁苦的伤感季节氛围。声乐作品《月满西楼》歌词开头部分的各个字基本都是由多个音符表达一个字[4]。比如,我们以歌词开头部分“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香”字为例,当演唱者在演唱这个字时,要注意咬紧字头、延长字腹、收准字尾。演唱者要合理运用一字多音的咬字吐字方式表达这个字,这样有利于表达出歌词文化内涵中的孤独凄凉和思念之情。当演唱者在演唱到《月满西楼》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段落时,要注意“一”这个字后面存在着十六分休止符,因此演唱者在演唱“一”这个字时要凸显出韵母“I”,并要留有一定的停顿感,创造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演唱者除了要准确表达出来十六分休止符,还需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能够让听众感觉到演唱者仿佛在悲伤啜泣,从而为后面演唱表达“愁”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愁”这个字蕴含了词人对于丈夫的相思之情,演唱者在演唱时,要运用到丹田气息去带动整个身体,促使能够充分表达出该首音乐作品歌词对于丈夫的无比思念之情。“愁”字演唱过程中的咬字要注意准确发出韵母“o”的音,归韵时演唱者要让双唇发力拢成“u”音。在“愁”字演绎表达上,演唱者可以采取使用拖腔的演唱技巧,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抒发情感,还可以让整首声乐作品表演推向最高潮,带动观众内心的情感情绪。

(二)演唱呼吸运用处理

在舞台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正确认识到控制呼吸的重要性,呼吸不仅可以带动演唱声音,还可以释放个人丰富情感,让整场音乐演出效果提升一个档次。在声乐作品《月满西楼》旋律一开始处,演唱者就要面临小字二组的d调,虽然说该音调不高,但是对于女高音演唱者来说其属于换声区。演唱者要注意利用嘴巴和鼻子进行同时吸气[5],能够促使外界空气吸入到肺部的最深处,双肩要处于一定放松状态,保持肩膀以下的吸气,在往肺部吸气过程中促使肋骨往周围扩张,确保最终吸入的气体能够完全支撑起接下来所要演唱的所有乐句。在声乐作品《月满西楼》实际歌唱过程中,演唱者要维持良好的吸气状态,通过以横膈膜作为核心支点,合理控制收缩腹肌,促使气息能够均衡呼出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吹响声带。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还需注意不能让小腹放松,要维持一种像锥子拧紧的状态,这样能够使发出来的声音拢在口腔当中。当演唱人员在演唱“花自飘零水自流”乐句时,要通过控制情绪调动呼吸,演唱者要表现出一种带有强烈激动的情感情绪,保持自身气息的强有力,在用口腔鼻腔进行吸气后,维持吸气状态不放松。气息吸入到人体肺部后仍然维持着吸气状态,在一声叹息后想象气息流动向腰部的周围铺开,小腹向内向上进行缓慢收缩,最终构成一种存在对抗的呼吸控制支持。声乐作品《月满西楼》演唱的每一句最后一个音都属于长音,特别是在演唱到整首曲子的最后一个音,演唱者需要在小字1组的b上唱满四拍,同时还需进行减弱处理。演唱者在演唱这个尾音部分时,要控制呼吸为吸气状态,并经过叹息处理促使气息能够带动声带,让下巴喉咙处于放松状态,这样一来演唱发出来的声音能够无任何阻碍地传递到听众耳朵中。在弱音处理上,演唱者要做到弱而不虚、弱而不懈,强化身体对抗力量,确保能够准确表达出本首曲子的丰富情感状态。演唱者在日常演唱学习训练中,要注重加强对各种呼吸控制方法的掌握运用,只有通过灵活运用各种呼吸方式,才能够充分表达出个人与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

(三)字腔运用演唱处理

中国声乐主要涵盖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等,在声乐作品《月满西楼》演唱中,演唱者要学会使用依字行腔的演唱方法,咬字吐字要科学有效遵循“字头轻轻发音,渐转字腹,徐归字尾”的咬字规律,“共鸣腔体竖且圆”基本原则,真正做到字正腔圆。演唱者在演唱《月满西楼》这首歌时,要注意合理运用以腔行字的演唱技巧,在咬字过程中强调辅音与元音进行分开咬,其中辅音要用前嘴咬,元音则要用后嘴咬。比如,当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月满西楼》的第一句第一个字“红”时,要保证咬字发声轻而短小[6],促使能够发出清晰有力的字头,然后再快速准确转入到韵母“ong”,演唱者要让韵母从咽部发声,并且要努力做到连贯圆润性,让整个下巴处于一种放松状态,这样有利于口腔发出的声音无任何障碍就传递到听众耳朵里。在声乐作品《月满西楼》演唱中,演唱者要注意行腔与咬字所形成的字头、字腹以及字尾要具备良好的连贯性,变换咬字要在喉咙打开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无论演唱到声乐作品《月满西楼》的哪个乐句,演唱者在进行咬字行腔时都必须科学有效遵循以腔行字的演唱基本原则。在针对声乐作品《月满西楼》歌词中“相”“裳”“满”“花”等几个存在一定咬字难度的字时,演唱者要注意先立腔、后行字,这样才能够保障自身演唱发出来声音的饱满通透,不会让听众感到过于聒噪。

(四)演唱情感处理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演唱,演唱者都必须高度重视情感的优化处理,需要将自身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表演中,这样的歌曲演唱才能够打动听众的内心。声乐作品《月满西楼》的创作本身是以李清照所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为歌词,该歌词充分表达了李清照与丈夫离别之后的落寞思念之情。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要将自己当成那个期待远方丈夫归来的孤独女子,这样才能够更好传递出作品的真实艺术情感。声乐作品《月满西楼》的第一句歌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话的含义是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从歌词开头就能够让人感受到主人公独自一人的凄凉感受,赋予了整首词一种无比悲凉的艺术情感色彩。因此,当演唱者要演唱歌词开头第一句时要带着悲凉哀怨的情绪进行演唱。而在第二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主人公李清照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与丈夫分离之后的李清照只能够选择一人去湖面划船,以此来缓解对丈夫的相思之愁。演唱者在演唱这句歌词时,要想象自己孤独一人所处一个环境的感觉,将自身孤独的情绪带入到歌曲演绎中。第三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演唱者在演唱这两句歌词时,要注意凸显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孤独落寞之情,尽力唱出内心深处的悲凉以及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在声乐作品《月满西楼》的第二段第一句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演唱者要演唱这句歌词时,要注意表达出主人公浓郁的相思愁苦之情,可以借助拖腔技巧去演唱本句的最后一个“愁”字,演唱者要使用逐渐变强的拖腔演唱方式,科学准确抒发出内心深处的愁苦落寞之情。演唱者要深入剖析作品歌词的深层次含义,运用自身丰富情感去进行演唱发声。比如,在演唱此句歌词时利用暗淡的音色、音调去表达出歌词中所蕴含的与丈夫分离的思念之情。本首声乐作品的最后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难以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烦乱的心头。从这句歌词中,演唱者要了解到主人公李清照对于离别丈夫的相思之情是难以消除的,即便是眉头当下舒展开来,那种思念之情又会浮现在心头。演唱者在演唱这句话的“才下”“又上”两个词时,要注意情感的起伏表达,充分表达出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将歌曲推向最高潮。

结 语

综上所述,声乐作品《月满西楼》的创作是以古诗词作为核心题材,并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该首作品不仅传承发扬了传统古诗词的艺术文化,还为现代音乐作品创新开辟了新的创作思路,科学有效完善了现代音乐的创作主题。演唱者要演唱该首作品时,要深入剖析作品歌词的创作背景,将中心思想感情融入到音乐演唱中,这样才能够打动听众。

注释:

[1]周 枫.声乐“跨界演唱”交融现象探寻[J].民族音乐,2017(01):21—23.

[2]马艺鸣.浅谈声乐演唱作品——以《月满西楼》为例[J].音乐茶座,2018(03):54—56.

[3]蒲金晶.谈艺术歌曲《月满西楼》的音乐风格及词义内涵[J].今古文创,2019(05):74—76.

[4]张 敏.古词新曲——《月满西楼》的演唱分析[J].音乐与文学,2019(07):15—17.

[5]周 箐,余 锐.歌曲《月满西楼》的声乐美学研究[J].音乐创作,2018(03):145—146.

[6]刘 潘.低音男中音沈洋演唱艺术特征探析[J].西江文艺,2017(09):71—73.

猜你喜欢
西楼咬字李清照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春花秋月望西楼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月宫折桂的女子——写给西楼的《穿越白》
浅谈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转变
修篱种刺
歌唱的咬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