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路径选择和质量保障

2022-12-30 05:16朱爱国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办学院校

朱爱国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国家的政策要求和鲜明导向。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2022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在此期间,职业本科教育在学校设置、专业设置和学位授予等方面都有了国家专门意见和专项标准,基本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闭环”。这些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法律支撑,现在关键是清晰路径、提升质量、强化保障,确保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稳中求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国家关于职业本科教育的相关政策

一、路径选择:确保稳中求进

在国家政策的强劲推动下,自2019年开始,职业本科教育在我国逐渐“破冰”,先后出现了“升格”、“转型”、“合并转设”等办学形式。经教育部批复设立的职业技术大学32所(如表2所示)和开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3所,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职业本科在校生12.93万人[1]。教育部正在以部省合建方式,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的职业本科示范学校。由此可见,通过国家推动与地方试点,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模式和途径逐渐明朗起来,关键是各地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推进路径,确保稳中有进。

表2 截至2022年3月国家批准设置的本科职业学校名单

(一)解决办学主体的问题

职业本科教育由谁来办,是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高职院校举办本科教育或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办学逐渐出现在政策视野中。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应用技术本科”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为此,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主体应是优质高职院校和转型发展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2]103。

(二)解决办学形式的问题

现实中关于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形式主要有高水平高职院校直接升格为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双高”院校部分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方式的利弊,有三条优化路径:一是优先遴选符合条件的“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成职教本科学校,让2019年教育部首次遴选的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使“双高”学校升格和举办职业本科专业成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主渠道。这批学校办学有基础、有实力与有特色,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推动地方新建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具备转型发展的良好“功力”,只要走好、走稳职普融通之路,保持定力和持续发力,就能办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应用型高校[2]104。三是优化整合高职资源,将行业相近的优质高职院校进行合并组建、资源整合,举办职业本科教育。

(三)解决办学路径问题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还处在起步的关键阶段,不能一哄而起,一拥而上。必须明确路径,循序渐进。一是稳步发展。在各级政府的统筹和统领下,以“全面衡量、保证质量、择优遴选、稳步发展”为原则,把握好发展节奏,做到稳中求进,确保更加注重务实管用、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更加注重引领超越,摆脱传统的靠规模上效益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合并转设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论证和协调工作,满足各方利益诉求,确保平稳推进。二是合理布局。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试点的高校数量较少,办学实力普遍不够强。要进一步优化全国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及专业布局,以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等产业较为发达地区,扩充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数量,打造区域职业本科教育示范高地[1]。三是科学设置。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总要求,将职业本科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事业规划的“大盘”,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落实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设置的“国标”,把好学校和专业设置的“关口”,推进试点,打造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与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切实做到稳中求质,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

二、质量提升:确保稳中求优

提高质量,提升形象,是职业教育的两大任务。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不只是为了提升学历层次,重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本科院校安身立命的“本钱”,是扮靓颜值的“王牌”。作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应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需求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均需要进行全新探索。

(一)以系统思维确定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从职教纵向贯通来看,建立“中—专—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突出职业规范意识,以技能为主、技术为辅;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突出技术技能的融合,强化某些专业领域技术技能的综合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简单机械地“加码”,应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支撑和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职普横向融通来看,职业本科教育教学不以传授深厚的学术性知识为目标,学术性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无论什么层次的职业教育,都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特别是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劳动精神的培养[3]。各职业本科院校必须打破固有的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根据所处的区域位置、社会需要和学科优势等方面情况对学校的战略目标、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形成自身的“拳头产品”和品牌特色,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二)以现实急需设置职业本科学校专业

科学设置专业是办好职业本科教育的关键。教育部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明确了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的国家标准。各地各校要依据“国标”,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高起点”、“高层次”与“高要求”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特别是要对接和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布局,设置具有区域特色和发展前景的特色专业,加快培养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要健全专业设置机制,建立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预测与发布机制,构建常态化校企共研、共建和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协作机制,形成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评价标准研发以及实施评测的常态机制[4]。

(三)以突出实践教学加强课程建设

职业本科教育是学术性教育和技术性教育之间的融合地带,课程设置要兼顾学术性和技术性,突出实践性。要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制定与产业需求和行业要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尽可能少些理论课程的灌输,多些实践课程的现场指导,让理论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按照“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要求,对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把技术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增加职业技能训练、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要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技术需求,建立健全职业本科教育课程标准并实行定期更新机制。职业本科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将有代表性的技术、工艺与规范以及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实践内容,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及评价指标,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1]。

(四)以注重校企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办学方面,要从简单的校企合作转变为校企深度融合,从校企“双主体”走向“一体化”;在培养方面,要从零散的工学结合转变为系统的工学融合,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让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在生产、建设、销售和管理的一线进行实操,实现与工作流程的“零距离”接触;在实践方面,要从象征性的顶岗实习转变为实质性的顶岗工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顶岗实践、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5];在学位方面,要促进“现代学徒制”向“学位学徒制”升级,校企联合开发学位学徒制课程,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行为准则,发展其创新能力。这样,通过“校企双制、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此外,可促进“1+X证书”向“可堆叠证书”升级,注重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技术技能的高度,体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纵向阶梯递升[3]。

三、条件保障:确保稳中求活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理论、制度与经验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人力、财力及物力保障,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激发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活力,形成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范式,力求特色发展。

(一)着力强化标准引领

注重发挥标准在职业本科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作用,落实已有的学校和专业设置标准,适时制订出台职业本科教育的师资配备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教材编写和审定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标准以及办学水平评价标准等各项标准,构建对接国际要求、体现中国特色、鼓励地方创新的职业本科教育标准体系[6]。以标准为引领,进一步明晰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避免与普通本科教育同质化发展,突出职业本科教育的“学术+技术”特色。要科学制定职业本科学士学位标准,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框架体系,打通中职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通道”,建立起“本科—硕士—博士”一体贯通的培养体系。

(二)着力加强经费保障

现阶段,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仍然是我国教育经费保障中的“短板”,经费总量不足仍是影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国家层面应分地区制定职业本科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最低标准,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本科学校生均预算事业费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职业本科学校的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与普通本科高校一致并保持同步增长。鉴于一些发展落后地区的财力有限,中央财政应增加职业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为职业本科教育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着力优化招生制度

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要练“内功”、增动能,也要畅通道、紧“链条”,把各类职业教育衔接起来,建立起完整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学习者在这个大体系中能够累积性地进行学习。这就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的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推动中职学校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让大部分中职学生愿意把“职教高考”作为其升入高等学校的重要途径,使职业本科教育乐于采取“职教高考”途径从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学生,有意识地为职业本科教育输送真正喜欢技术、擅长技术的优质生源。并分类优化“职教高考”制度,“文化素质”测试采取全国统一考试的形式,“职业技能”测试采取省级层面统一命题、学校统一组织的形式[7]。

(四)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理论深厚和技术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以教师能力提升为核心,打破现有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在准入、培养和考核等方面的“瓶颈”,推动校企联合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完善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探索“全职引进+柔性引进+分类扶持”的方式,注重引进行业企业领军人物、产业教授、能工巧匠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到职业本科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释放人才磁场效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五)着力优化技术人才成长环境

由于职业本科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其特色专业名称与普通本科专业名称不一致,导致职业本科毕业生在事业编制考试与公务员考试报名时,因专业与国家目录不吻合而造成资格审核不予通过,相关部门应尽快将职业本科专业纳入“考编”和“考公”目录。要清理对职业教育人才的歧视性政策,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与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7]。另一方面,要在思想观念、制度体系、发展空间、待遇薪资和工匠精神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全社会尊重、重视及关心技能人才的成长,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办学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