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高校体育社团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3-01-02 02:50皓,于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团成员体育

张 皓,于 易

(1.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2.中共株洲市委党校,湖南 株洲 412000)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年轻人头脑要聪明四肢也要发达,高校体育社团作为体育活动在高校内的补充,能够有力地发挥体育锻炼作用,促进高校师生锻炼强健体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这指引着高校教育改革需要扛起体育教育改革大旗。“中国的一流大学必须办一流的体育”,换言之,没有一流的体育就不是一流大学,教育者必须转变旧观念,顺应新发展理念,应对复杂的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管理,使高校体育社团活动更加规范有序进行,同时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当前我们必须鼓励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与壮大。这有利于丰富广大高校师生的课余生活,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范围与辐射面,使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未来国家教育改革大方向追求的是“走品质与内涵发展道路”[1],同样,高校体育社团发展也需要走品质与内涵化道路。新发展理念告诉我们,未来国家发展不再注重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不再延续过去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式发展,而是转向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新发展理念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发展理念下高校体育社团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正确把握新发展理念下高校体育社团的创新方向[2]。高校体育社团的创新发展契合了“双减”政策下教育改革的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得高校培养人才的作用进一步提升。

一、新发展理念下完善高校体育社团机制的行为阐释

(一)国家层面:发挥高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用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应只是纸面功夫,更需要落到实处。新发展理念下高校体育社团改革要做到努力培养体魄健康、人格完善、理想远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受尊重、可信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这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体育社团的作用主要落点在“德智体美劳”中的“体”,体育锻炼在于学生从不同的体育项目中获得兴趣、情感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树立基本的规则意识。每一项体育运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体系都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在参与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些规则。

高校体育社团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中的作用有:一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体育运动的开展讲究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同样是道德标准的一种体现,拥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使人更加能够遵守道德规范,使学生们在进入社会后养成良好德行。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利于脑部供氧,增加脑部氧含量,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氧气,满足大脑运行所需,这大大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三是延长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高校体育课程开展时间有限,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力地补充了在校学生的业余体育活动时间。四是培养成员对“运动美”的欣赏能力。“运动美”需要在实践中去发现,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创造了发现“运动美”的条件,成员之间会不断相互发现美,并且努力向“运动美”的方向看齐,不断成为美[3]。五是利用社团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本就是从劳动中脱离出来的,那么社团活动可以开展一些劳动教育,在艰苦劳动中提升体育水平。

(二)社会层面:满足高校体育需求多元化

新发展理念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那么高校体育社团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先发优势,引领新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创新性地满足当下高校体育需求的多元化。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方政策的引领,我国人民的运动健身活动日益丰富,高校学生的体育需求趋向多元化,所以我国高校体育社团需要不断创新项目开展类型、丰富项目开展形式、提高项目开展质量,力争满足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受欢迎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上,而新兴体育项目课程化开展无法实现。那么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基础体育课的补充,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可以根据部分学生的体育需求,创新性地开展一些新兴体育活动,既能满足部分学生的体育需求,也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活动,创新性地发挥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够借助高校体育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习生活、体育锻炼、国家意识形态培养三者统一融合起来。满足学生需求的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可以是代表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如蹴球运动、高脚竞速、搏克运动等,也可以是代表世界潮流的新兴体育运动,如电子竞技、轮滑、保龄球等。

(三)个人层面:疫情常态化下承接高校学生体育活动

有学者认为,当前学生缓解压力需求是基于其在面对日常生活中学习与处理一些繁杂事务所产生的不良情绪而急需通过适当的媒介途径进行舒缓的一种必要需求[4]。在当前疫情带来不小的身心压力以及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大型体育活动受到疫情影响容易停摆,而且相对于不易管控的大型社会体育活动来说,高校学生在校园内参加由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校园体育活动更加能够保障学生安全。目前,伴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扩大了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所以大学教育改革必须抓住这条主线,满足日益增加的体育需求,增加体育课程资源的同时更加需要发挥高校体育社团对满足体育需求的补充作用,以满足时间充裕且运动能力成熟的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建设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尽早承接“双减”政策日后在高校的压力。高校体育社团要解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使大学生体育锻炼更加具有组织性与目的性。疫情防控期间,高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会采取封闭式管理,长时间的在校隔离极易引发身心不悦、负面情绪滋生等情况发生。高校体育社团能够有力缓解隔离期间的不良影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措施在于:一是组织校内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社团体育活动;二是组织成员寝室内健身活动,利用简单器械或者对抗自身阻力在寝室内开展健身活动;三是宣传体育与健康知识,利用微信群、QQ群推送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是体会“规则至上”的体育精神,服从学校管理,为疫情防控减轻负担;五是开展体育爱好者线上社交活动,正确引导学生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学习压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运动新技能,为日后的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二、新发展理念下高校体育社团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制约其发展壮大

高校体育社团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高校体育社团成员流动性较大[5]。一是对新入成员管理审查不严。吸收成员只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只要是对该体育社团感兴趣就可以参与社团活动,正式成员更是只需要走“填表—报名—注册”等简单流程即可,较少考虑成员的具体情况,如新入成员的课余时间是否能迎合社团活动的固定开展时间、成员是否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成员是否具有不适合体育运动的疾病史、成员能否自备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械等。这些方面的问题没有提前沟通好的话,极易为后期成员管理增加难度。二是缺乏对专业指导人员的管理。高校体育社团专业指导人员一般是体育教师和体育专业的学生。首先,体育教师囿于高校体育社团的指导不与绩效考核挂钩,其指导行为只能是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高校体育社团内部难以强制性要求体育教师对其进行固定指导。其次,聘请学生体育专员进行指导,但高校体育社团只能要求学生体育专员在空闲时间对其进行指导,无法固定管理,缺乏管理机制。三是较少吸收体育骨干。高校体育社团的目的是将热爱某项体育运动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发挥团体的力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高校体育社团一定要广泛吸收体育骨干,这样才能够提高社团的专业能力,让参与到社团的成员能够相互学习,但是大学中的体育骨干较少,这在没有体育专业的院校中更加明显。没有体育骨干社团就难以长久运行下去,最终导致同质化严重而解散。以上三点就造成了高校体育社团成员流动性较大,没有较好的运行管理是难以实现长足发展的。

(二)内涵式发展缺乏校园体育文化助力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活跃的氛围,塑造人格,培养情操,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把学校的精神文化与校园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以全方位的方式为学校创造独特的体育氛围,体现出体育文化和校内设施的教育属性,真正实现师生的体育思想、体育情感和体育信息的相互交流[6]。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物质形态的体现,更加需要具有深刻的体育文化内涵的体现,如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勇于开拓、坚持不懈的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精神;敢于突破、自强不息的奥运金牌第一人许海峰精神;等等。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体育精神,它们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心灵,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在师生心中的形象。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目前正是缺少这样一种带有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和氛围,缺少学校体育在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的灵魂,难以凝聚学生体育锻炼的动力,无法展现学校的积极形象,阻碍我国向“一流大学办一流体育”前进的步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体育品味,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是学校的体育环境氛围,换而言之,身边每一个人都是体育爱好者的话,你也会成为一名体育爱好者,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环境教育的一支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助力高校体育社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人财物”三方关系统筹较差

高校体育社团的“人财物”三方关系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未能统筹专任教师的师资力量,未能得到学校财政的大力支持,未能协调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最终导致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促进身心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是“人”的问题,86%的高校体育社团是由高校团委进行管理,10%的是由学生处进行管理,4%的是由体育部和其他机构进行管理。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校体育社团主要由团委管理,其弊端在于:一是无过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管理知识,管理有效性不高;二是对体育场馆和器材的使用需要通过体育部门的场馆管理中心,增加了审批流程;三是团委工作与社团工作衔接性不强,需要抽出更多时间进行两方面工作;四是高校团委管理难以统筹专任教师对高校体育社团进行专业指导与日常运作。其次是“财”的问题,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是收取的成员会费以及学校财务拨付的专项活动资金。成员会费收取不能过高,一是过高会影响吸收新成员,二是学校对会费的收取有上限规定;学校财务专项拨款又很难申请,需要采取“申请—报批—拨付”的形式来获取运行经费,一般社团活动难以获得拨款,学校只有在举行大型体育活动时,才会为协助举办体育活动的高校体育社团拨款。离“高校体育社团运行经费来自社会资源”[7]的自主筹集形式还有很大差距。最后是“物”的问题,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是有统一安排的,一要服从课程安排,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时,任何情况都不得占用体育场地设施;二是学校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时社团不得占用体育场地设施;三是校运动队训练时要避免占用。所以一般在条件有限的高校内,白天体育场地设施基本饱和,只有晚上才能腾出一定时间来满足高校体育社团的使用,这样不利于合理规划社团活动时间。

三、新发展理念下高校体育社团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健全高校体育社团运行管理机制,减小社团成员流动性

健全高校体育社团的运行管理机制,加速实现民主化运行管理,统筹规划新发展理念下高校体育社团的创新改革,留住社团成员,激发开展社团活动动力,创新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以减小社团内部流动性。未来高校内社团之间应成立一个社团联合会,对退出社团的学生实行惩戒机制,让其坚定加入社团的决心与督促其参与社团活动。主要措施如下:一是提高社团成员质量,设置准入门槛。以往的高校体育社团吸收成员没有门槛,报名成员是凡进必要,一些意志不坚定、想法不确定的成员往往流动性大,造成社团凝聚力下降。在招收社团成员时设置准入门槛,如:“最低社团服务时限”,如自愿加入社团后没有达到服务时限就退出的,社团联合会可以拒绝该同学再加入其他社团;“最低社团运动技能标准”,如羽毛球社团设置高远球、发球至指定区域内,达标后方可进入社团,篮球社团设置一分钟定点投篮个数、往返上篮最低时间;等等。以此来提高社团成员运动素质,方便后续活动的开展。二是聘请专业体育人才进行指导与管理。高校体育专业人才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有体育专业学生,对于体育教师,可以让社团联合会出面与学校体育部进行沟通,以联合的形式聘请体育教师进行有偿指导,联合会将指导费用分摊下去,这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单个社团的财务压力。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社团联合会可以将参与到各个社团的体育专业的成员组织起来,成立一个以体育专业成员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派驻到各个社团内部进行专业协助,以此来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二)培养和传承具有内涵的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社团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实质上就是培养和传承具有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等优秀品质的体育文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要想让学生深刻领会体育文化中的精神品质,必须要宣传优秀的体育精神。可以从社会肯定的体育精神入手,结合校园自身能够体现体育精神的事迹进行宣传,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人争当顽强的新青年。其次,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品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值得学习的体育精神,什么是需要唾弃的体育行为,在体育活动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真正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价值观发挥出来,让学生明白真正的体育不是以胜负定英雄而是在体育中发挥人性的魅力。最后,高校体育文化也需要一些物质形态的承载,例如关于体育的雕塑及建筑,是高校体育的物质实体的承载;高校内使用的体育宣传用品、比赛用品,是高校体育的物质行为的承载;高校开展“课间操”“校园跑”以及“体育节”的活动场地,是高校体育物质空间的承载。以上几种体育物质形态的展现,能有效地促使校园体育文化在培养和传承中形成自身的内涵。

(三)优化“人财物”三方关系,实现社团发展社会化

要想实现高校体育社团长足发展必须统筹好“人财物”的关系。既要将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推向社会化,也要保证高校体育社团接受校团委的领导,这样才能发挥出高校体育社团的体育锻炼作用和思政教育作用。充分发挥社团联合会对“人财物”的统筹作用。在“人”的方面,由于在大部分高校内体育专业人士属于稀缺资源,社团联合会要充分吸收体育专业人士的加入,要合理利用体育专业人士的指导,部署体育专业人士参与到各个社团轮训与管理之中,使得高校体育社团的专业性得到提升。在“财”的方面,社团联合会将大有可为。以往单个社团在资金筹集方面略显单薄,但成立社团联合会以后,一是学校会更加重视这股体育力量,以集体的名义申请资金的成功率将大大增加,统一调配学校资金给各个社团,保证其发展成为必然。二是对于社会资助的吸引也将提升,社团成员的扩充能够有效地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积极联系社会声望较高的家长,得到其社会资助是高校体育社团资金来源的第二途径。在“物”的方面,在基于“财”的支持的基础上,利用与学校和社会的良好沟通,申请学校体育场地的使用和开放社会公共体育场地以及闲置场地的使用权限,为社团成员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

(四)利用互联网推动高校体育社团创新发展

佘涛认为“网络体育社团的发展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8]。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高校体育社团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助力,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在面临疫情的户外环境下,高校师生可以选择以网络体育社团的形式来开展社团活动,这样不仅拓宽了活动空间、丰富了开展形式,而且保证了防疫工作有效进行。利用互联网推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方法有:一是利用互联网传播社团活动信息,提前布置社团活动内容,使社团成员在线上进行预习准备,如观看实操和动作讲解视频,线下在学校体育场馆进行统一练习,并组织友谊赛。二是利用线上“云健身”方式督促社团成员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锻炼,从而提高其基础运动素质。如利用糖豆、乐动力、小米运动等健身App进行每周的基础锻炼,布置社团成员需要完成的常规锻炼和选修锻炼,提高成员的身体基础素质,以保证在社团进行专项运动教学时能够做出舒展、优美以及具有力量感的运动动作。三是避免社团成员在寒暑假期间停止运动。寒暑假往往是学生容易放松学习、减少运动的时期,在寒暑假期间,学生由于没有家长和学校的督促,缺乏运动且作息不规律,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而网络高校体育社团可以延伸到社团成员的寒暑假之中,采用网络约球、网络运动数据比拼、网络交流等互联网形式来督促成员进行体育活动,使成员在寒暑假期间走出家门、走进运动场,参与体育运动。

四、结束语

新发展理念下,学校体育由游离在学校边远位置向核心层转变。学校体育的改革非一日之功,必须借助各方力量促进,高校体育社团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走上时代舞台,成为中国高校体育多元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新时代的年轻人既要头脑聪明也要身心健康,目前,“双减”政策正在中小学阶段如火如荼地开展,“双减”效应将在不久的将来传递到高校层面。高校体育社团作为体育活动在高校内的补充,能够有力地发挥强身健体作用,未来必将承接更多高校师生强健体魄的责任。

猜你喜欢
社团成员体育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