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与对策建议

2023-01-02 05:18刘瑞辛潘绍京柏正林
治淮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资源量供水量滁州市

刘瑞辛 潘绍京 柏正林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7°09′~119 °03′, 北纬31°51′~33 °13′ 之间。境内地貌主要为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总面积13328km2。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滁州市属淮河、长江两大流域,淮河、高邮湖、滁河三水系,是典型的江淮分水岭地区,过境水量多,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迫切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对滁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全面摸清全市河湖库地表水、过境水及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提出对策建议,是制定滁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其他有关专项规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

一、水资源量

(一)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通过降雨径流法、上下游径流相关法、多年均值法、比值法等对实测径流资料进行插补展延;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对区域农灌耗水量、工业和生活耗水量、蓄变量、分洪水量进行还原计算,得到天然径流量;采用面积比、降水量和面积比缩放法、移用径流特征值法、等值线法等推求计算单元的地表水资源量。按照分区、面积权重计算地表水资源量(限于篇幅,计算过程及成果表略,下同)。计算滁州市多年评价降雨量为966.1mm,降雨总量为128.8 亿m3,地表水资源量35.825 亿m3。频率为20%、50%、75%、95%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49.983 亿m3、32.844 亿m3、22.226 亿m3、11.235 亿m3。

(二)地下水资源量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地下水类型区按三级划分。评价选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参考《安徽省滁州市地下水资源调查及供需对策研究》《安徽省天长市城区地下水资源论证》《水文地质普查—定远幅》《水文地质普查—蚌埠幅》及五道沟实验站实验成果综合分析确定。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法采用水均衡法,以近期条件(1980—2020年)为基础,计算各项补给量、排泄量以及浅层地下水蓄变量,平原区的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各项补给量之和。

山丘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从山丘区总排泄量中扣除回归补给地下水部分为山丘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即山丘区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滁州市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4.972 亿m3,频率为20%、50%、75%、95%,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5.319亿m3、4.800 亿m3、4.108 亿m3、3.689 亿m3。

(三)深层地下水资源量

浅层地下水通过黏性土对隔水层向深层地下水越流补给,形成深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水资源量。调查计算,多年平均深层地下水可动用量0.225 亿m3,其中弹性释水量、黏性土压密释水量分别占中深层孔隙地下水资源量的5.2%、94.8%。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入渗补给量之和。计算滁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945 亿m3。频率为20%、50%、75%、95%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55.103亿m3、37.964 亿m3、27.346 亿m3、16.355 亿m3。

(五)出入境水量

滁州市分属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淮河流域中分属淮河水系和高邮湖水系,淮河水系的出入境河流主要有淮河、池河、高塘湖等,高邮湖水系有白塔河、高邮湖等,滁州市属长江流域中的滁河水系,分别按淮河水系、高邮湖水系和滁河水系进行出入境水量估算。计算入境水量327.3 亿m3,出境水量374.0 亿m3。其中淮河入境水量322.1 亿m3,出境水量331.2 亿m3;池河入境水量0.8563 亿m3,出境水量9.660 亿m3;高邮湖入境水量1.039 亿m3,出境水量4.613 亿m3;滁河入境水量3.227 亿m3,出境水量28.53 亿m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一)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以2020年为基准年,根据滁州市现状供水工程、可供水量及现状条件下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量,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50%年型供水量满足需水量;75%保证率时全市缺水率为20.5%;95%保证率时全市缺水率为42.5%。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以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基准年2020年的现状用水、耗水量分析包括水资源开发率和水资源消耗率指标,定量说明滁州市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地表水资源消耗率

地表水资源消耗率指地表水用水消耗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用以反映水资源利用的程度与水平。滁州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5.825 亿m3。2020年全市地表水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农田灌溉、林牧渔用水量11.12 亿m3,扣除过境水量得地表水的用水消耗量约10.72 亿m3,地表水资源消耗率为29.9%。

2.地表水资源开发率

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指标主要用于反映和评价区域内地表水资源总量的控制利用情况。调查2020年滁州市地表水资源开发率为81.17%,水资源行政分区中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最高的是定远县94.3%,其次是全椒县93.2%。

3.地下水资源开发率

地下水资源开发率指地下水源供水量占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百分比。滁州市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838 亿m3,2020年浅层地下水供水量为0.4032 亿m3,计算现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1.9%。各行政分区的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7.1%~39.6%之间,天长市开发程度最高,来安县地下水开发率其次。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1.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

全市75%年型缺水率为20.5%,95%年型全市缺水率为42.5%,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滁州市分属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典型的江淮分水岭地区,过境水量多,可利用量不多;地表水的实际可供水量小于地表水资源总量。

2.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

滁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利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严重。在农业生产中,主要表现为灌溉方式落后,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小,水生产率低。供水管网漏失率高。

3.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根据境内水资源的特点和用水户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农业用水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率低,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二)对策建议

1.节约用水

大力实施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降低管网漏失率。干旱年份在保障重要工业用水的同时,酌情削减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用水量。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供水计量服务系统,做到水质水量同步监测。

2.开发新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采取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分质供水体系、污水回用等措施。建设规划中的水利工程,如滁州市区新建郑家坝水库、山许水库,明光市新建冷水涧水库,定远县实施储城寺水库扩容。建设节水工程,如集雨水工程、污水回用工程等。

3.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水资源地区分布

对滁州市区3 大工业区(南谯区工业园区、城东工业园区和国家级的滁州经济开发区)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工业。农业用水因地制宜,适应水资源地区分布,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灌利用系数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水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经济建设。

4.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改革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对滁州市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城乡统一管理的体制,逐步建立补偿机制,谁耗费水量谁补偿,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同时,利用补偿机制逐步建立保障机制,即水量的供需平衡,水质达到需水标准,水环境与生态达到要求。对防洪、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实施一体化管理。

全面编制或修编完善水资源专业规划,包括节约用水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供水规划、污水治理规划以及河道整治规划等,并尽快实施■

猜你喜欢
水资源量供水量滁州市
夏至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有个地方叫童乐谷——安徽省滁州市永乐小学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创新试验田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银川市日供水量与气温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银川市城市供水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分析
习作点评
双柏县降雨径流特性分析
南阳市唐白河水系水资源量及演变情势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