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除术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疗效

2023-01-03 07:19林风宁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宫腔镜息肉内膜

林风宁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病,其临床发病率较高,相关的研究众多。本病可导致阴道异常出血及不孕等情况,而这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1-2]。与子宫内膜息肉相关的研究显示,对本类患者的治疗评估方面中,除对息肉的有效清除外,对于子宫内膜容受的损伤控制与改善也是治疗方式评估的重要参考方面,同时也是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亟待改善的方面。近年来临床中关于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方式的研究中,刮宫术与宫腔镜电切除术是常见手术方式,且临床中关于两类手术方式的比较性研究可见,但是其研究差异仍存在[3-5],且对患者的应激程度、子宫内膜容受的影响研究不足。故本研究探究宫腔镜电切除术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疗效及对应激程度、子宫内膜容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纳入标准:年龄20岁及以上;于本院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手术史;1个月内接受子宫内膜息肉相关治疗;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慢性病;合并心肝肾等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年龄25~50岁,平均(36.16±6.93)岁;病程5.5~26.0个月,平均(15.36±3.39)个月;其中单发35例,多发15例。观察组,年龄25~49岁,平均(36.20±7.06)岁;病程5.0~26.5个月,平均(15.50±3.51)个月;其中单发34例,多发16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刮宫术治疗,常规术前准备,麻醉后采用阴道窥器有效暴露宫颈,将宫颈进行细致全面的消毒,采用宫颈扩张器将宫颈进行有效扩张,采用合适的细长的刮匙将病灶进行刮除,并进行负压吸引处理,将子宫内膜送检。观察组则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常规术前准备,麻醉后采用阴道窥器有效暴露宫颈,将宫颈进行细致全面的消毒,使用宫颈扩张器将宫颈进行有效扩张,将宫腔镜置入宫腔,5%葡萄糖液进行膨宫处理,维持压力在90~100 mmHg,麻醉后以膀胱截石位进行治疗,采用环状电极对病灶基底部进行切除,切割及电凝功率分别为70~90、40~60 W,对息肉及周边内膜组织进行有效切割。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及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手术前后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应激程度指标及子宫内膜容受指标。(1)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感染、粘连、异常出血等情况进行细致统计。(2)复发情况:于术后3、6、12个月分别统计两组复发情况(超声检查再次出现粘连情况)。(3)应激程度:于术前及术后1、3 d分别采集两组的空腹肘静脉血,将采集的4.0 ml血标本即刻送检,并采用医用离心机处理(3 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进行前列腺素E2(PGE2)及白介素-1β(IL-1β)等应激程度相关指标的检测。(4)子宫内膜容受: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血流分支及分型,其中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包括Ⅰ型(血管穿过子宫内膜外侧低回声区域,但未到达高回声的外侧边缘)、Ⅱ型(血管穿过高回声的外侧边缘,但未达到子宫内膜的低回声区域)及Ⅲ型(血管达到子宫内膜的低回声区域)[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率比较[例(%)]

2.3 两组手术前后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两组术前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

组别 月经量(ml)子宫内膜厚度(mm)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n=50) 219.96±18.36 139.32±12.36 143.13±13.69 150.02±16.11 10.63±1.66 7.32±1.51 7.51±1.52 8.16±1.16观察组(n=50) 220.19±19.53 110.01±10.63 121.03±11.32 129.38±12.05 10.72±1.65 6.01±1.02 6.19±1.06 7.11±1.10 t值 0.060 12.713 8.797 7.255 0.271 5.083 5.036 4.644 P值 0.951 <0.001 <0.001 <0.001 0.786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程度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应激程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应激程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程度指标比较[pg/ml,(±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程度指标比较[pg/ml,(±s)]

组别 PGE2 IL-1β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对照组(n=50) 160.16±15.93 218.90±22.75 196.35±19.90 1.32±0.16 2.93±0.31 2.31±0.23观察组(n=50) 159.63±16.32 190.32±18.77 173.63±17.61 1.29±0.18 2.10±0.25 1.60±0.19 t值 0.164 6.852 6.046 0.880 11.008 16.828 P值 0.869 <0.001 <0.001 0.380 <0.001 <0.001

2.5 两组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子宫内膜容受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子宫内膜容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指标比较

表5(续)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所致,且各个年龄段均可见。患者多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及不孕等因素就诊,是临床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的一类疾病。与子宫内膜息肉相关的众多研究中,关于手术方式的效果研究与比较多见,其中刮宫术是既往常见,且效果较好,经验积累较为丰富的手术方式,但是本类方式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对子宫内膜损伤相对较重,因此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7-8],进而影响到患者术后妊娠等情况,因此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且控制子宫内膜容受性损伤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9-10]。与子宫内膜容受相关的评估方面中,除子宫内膜厚度等常见因素外,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血流分支及分型也是重要的评估方面,与临床妊娠率及生育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也可作为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的重要参考[11-12]。另外,应激反应是手术患者表现突出的方面,且其反应程度与创伤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也是手术方式可取程度的重要评估因素[13-15]。近年来临床中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多见,研究普遍对其治疗效果给予了肯定[16-17],但是其对本类患者应激程度及子宫内膜容受的影响研究相对匮乏,因此其在有生育需求患者中的研究意义较高。

本研究探究宫腔镜电切除术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疗效及对应激程度、子宫内膜容受的影响,结果显示,宫腔镜电切除术与刮宫术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腔镜电切除术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控制,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应激程度指标及子宫内膜容受指标的检测与评估方面均优于刮宫术(P<0.05)。因此认为宫腔镜电切除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其中宫腔镜电切术对病灶进行针对性地切除,且在直视条件下进行切除,对病灶的清除效果更为直接有效,且有效降低了对子宫内膜的损伤及不良影响,因此效果更为直接的同时,更有助于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方面的改善,这为术后的生育等改善奠定了基础[18-20]。

综上所述,宫腔镜电切除术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疗效值得肯定,且可有效控制机体的应激程度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因此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宫腔镜息肉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