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刍探

2023-01-03 05:23曾志红
成才之路 2022年3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综合素养道德品质

曾志红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乎幼儿的成长与成才,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幼儿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能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幼儿的优秀道德品质,助力幼儿成长成才。在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保证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形成家园思想品德教育的合力。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综合素养;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6-0105-04

幼儿是祖國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品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开展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我国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人的现代化的需要。幼儿教师同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责任。“三岁之魂,百岁之才”,从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才能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幼儿在成长初期,开始形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逐渐形成了思想情感、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指导幼儿正确完成这个过程。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就必须要遵循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正确把握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实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思想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社会化教育已成为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正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家庭与幼儿园。社会化教育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社会群体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并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推动个性化发展。思想品德教育能提升幼儿社会化品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幼儿完成社会角色定位,让幼儿积极融入社会。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独生子女在当今社会十分普遍,部分家长因此往往会溺爱孩子,满足孩子的各方面需求,其中包括合理与不合理需求。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思想品德教育能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培养幼儿独立生活意识,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让幼儿形成自尊、自强、自信的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幼儿爱国情怀

开展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幼儿年龄较小,可塑性强,这一时期是培养他们爱国情怀的重要时期。为此,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开展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幼儿爱国情怀,让幼儿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

在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非常重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其行为习惯以及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庭也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个生活环境,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幼儿能受到优秀思想的熏陶,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幼儿园要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以陶冶幼儿的思想情操,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

2.思想品德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活动是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分析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并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课堂内容相联系,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幼儿实际生活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幼儿园可以与家庭开展联动教育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签到”活动,要求家长按时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同时要进行签到。这能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教育,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进行理论教学,提高幼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培养幼儿优秀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多种多样,教师要积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实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保证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环境的熏陶以及理论知识教学,保证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为此,教师要运用综合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幼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很容易被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保证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提高幼儿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幼儿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行为进行判断,使幼儿具备一定的道德标准判断能力。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师应重点关注积极健康的言行对幼儿产生的熏陶作用,提高幼儿道德认知能力,并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践行。

4.加强道德教育的组织联系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家庭、幼儿园与社会教育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幼儿所能够接受到的教育知识系统性较弱,很容易产生认知不全等状况,这一状况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加突出。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应重点关注各个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强化家园联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可以采取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互补,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有效的教育成果。

5.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抽象的、枯燥的,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就要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教师要把握其启蒙性,并结合幼儿园教学活动突出其主题性、开放性、活动性、情境性。

(1)把握启蒙性。教师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出发,注重激发幼儿的心理动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启蒙教育内容是粗略、浅显的,但必须是科学的。因此,不管教哪个班,在学期初,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德育大纲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幼儿德育大纲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学期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总要求和实施步骤,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努力做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2)突出主题性。教师要注重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和幼儿认知特点组合为若干个教育主题,并采取多种教育形式进行合理运用、综合运用,实施动态有序的系列教育活动。“如何适应集体生活”“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是什么”“如何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幼儿。为帮助刚入园的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并能正确处理自己和集体、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教师可设计“我和小朋友在一起”等主题性教育活动,通过让幼儿听故事、学唱歌曲、做实验、亲身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明确“我爱大家,大家爱我”的道理,使幼儿逐步建立起与同伴的友好关系。

(3)贯彻开放性与活动性。教师要注重创设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课堂、活教材,使园内教育与社会环境教育相结合,对幼儿实施一种立体性、活动性的开放教育。喜欢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开放更是教育的真谛。例如,在“我爱美丽的家乡———民勤”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幼儿观赏家乡的美丽景色、古建筑和珍奇樹木,参观科技馆和附近农村的果园,伴之以观看民勤地图、风光景色图片,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并进行学儿歌、猜谜语、画意愿画以及总结性谈话等,使幼儿的感知、情知、认知相结合,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这种开放式、活动式的教育效果,是封闭式、静止式教育完全达不到的。

(4)把握情境性。教师要围绕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创设的教育环境或情境中进行学习活动。如为了进行礼貌教育,教师可设计“奇妙的十个字”教育实践活动。在教室内张贴“礼貌十字用语”图片,让幼儿通过看图片、听故事、学唱歌了解“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在教室门口设立“礼仪岗”,让幼儿轮流站在门口接待来园的幼儿及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学会了尊重长辈,友爱同伴,对人有礼貌,养成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

(5)强调参与性。教师要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参与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显露才能,促进学做结合,培养幼儿主人翁意识,进而把自身的思想感悟化为实际行动。如“祖国”这个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的,不易被理解,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热爱祖国启蒙教育时,教师要让幼儿参与到其中,在具体的耳闻目睹和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另外,教师可组织幼儿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让他们从认识国旗开始,通过听故事、诵诗歌、看图片等一系列教学手段以及参观、访问等诸多形式,向幼儿介绍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丰富资源、灿烂文化以及光荣传统,使幼儿在所见所闻中,萌发爱国之情,并付诸相关行动。

6.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工程建设

思想品德教育工程建设是系统而全面的,其是否成功对幼儿具有深远影响。如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接受采访时说道,他最喜欢幼儿时代的学习时光,在那段学习时光里他是快乐的,不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还学会将知识和成果与人分享,小伙伴的感情是最真挚的,很少有生活的烦恼,大家坦诚相待,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感情是真挚的、纯粹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污染。他能够成为杰出的科学家,除了与天赋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有直接关系。笔者在调查家长对于幼儿道德品质的认知程度的问卷中发现,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学习成绩,而非智力发展,对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关爱别人、如何与他人合作等却总是忽视。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道德品质培养,这与幼儿教育目标相差甚远。因此,教师要转变家长思想观念,让他们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功能,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要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多与教师沟通交流,学习更多的教育方法,掌握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使家庭教育更加合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2)家园联动,形成合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地方。家庭环境的熏陶,再加上父母的谆谆教诲,能加强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和教师取得联系,经常沟通交流,使家园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因此,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应该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庭访问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和在家的实际情况,向家长介绍德育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主要内容,可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并以实际行动为幼儿做出表率。实践证明,家园联动,能形成合力,提高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和整体性。

教师要以幼儿道德品质培养为主,无私奉献、用心策划各项活动,让品德教育融入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要注重随机教育,对所有幼儿能够一视同仁,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不断探索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更新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提升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思想,实现教育目标,使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得到长久、健康的发展,让幼儿在正确的教育方式下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7.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对幼儿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高大的,幼儿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师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楷模,其言谈举止对幼儿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一些不好的习惯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幼儿模仿性强,他们对于教师的品德和举止观察得最细、感受得最深,时时刻刻都在对教师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及乐观的心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幼儿做出榜样,而且必须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使幼儿敬畏自己、爱戴自己,成为幼儿的贴心人。为了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幼儿做出表率,春风化雨般地使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和情感并付诸行动。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查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密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的眼睛都盯着他。要知道,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深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各种细微变化更敏感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那样能捉摸最细微的事物。这充分说明了幼儿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成为言行一致的人。受教师模范行为的影响和感染,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会得到不断提升,行为习惯会更加规范,道德品质会更加高尚。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个性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不是泛泛的说教,需要滲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幼儿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使其养成文明习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促进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玉波.谈如何在情境互动中对幼儿开展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界,2018(05).

[2]胡娟.家校协同视角下幼儿品德教育实施的研究———谈家庭中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J].儿童与健康,2022(01).

[3]张秀丽.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 2016(20).

[4]张秀丽.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 2016(20).

[5]马丽.学前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J].天津教育,2019(35).

[6]叶保红.浅谈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家教世界,2019(15).

[7]王丹.开展幼儿德育的有效途径[J].湖北教育,2017(05).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Zeng Zhihong

(Minqin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growth and success of children and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Children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formation.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e their excellent moral quality, and help children grow into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teachers should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rganically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with practical activities, ensure the effective penet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master the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form the resultant forc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ir homes. In addition, teachers should set an example for children to learn from.

Key words: children;ideologicaland moraleducation;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moralcharacter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综合素养道德品质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