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成像仪在婴幼儿外周浅表静脉穿刺中的研究

2023-01-03 14:04吴金洪卢健华骆新年
健康之家 2022年18期
关键词:婴幼儿研究

吴金洪 卢健华 骆新年

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成像仪在婴幼儿外周浅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接收的婴幼儿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需要进行外周浅表静脉穿刺治疗,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研究组患儿采用血管成像仪进行辅助穿刺,比较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穿刺耗时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需要进行外周浅表静脉穿刺治疗的患儿采用血管成像仪进行辅助穿刺,有助于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耗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血管成像仪;婴幼儿;外周浅表静脉穿刺;研究

外周浅表静脉穿刺属于儿科治疗中十分重要且常见的一种操作,由于儿科患儿普遍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哭闹、个体血管分布差异较大、脂肪较厚以及静脉血管较细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难度[1]。一旦患儿伴有外周循环差、腹泻以及发热等症状,还会进一步增加穿刺难度。为了降低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静脉穿刺成功率,选择最佳穿刺方案并评估静脉穿刺条件,还需为患儿选择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外周浅表静脉穿刺方法[2]。目前临床上针对婴幼儿的外周浅表静脉穿刺主要采用血管成像仪来进行辅助穿刺[3]。为了探究血管成像仪在婴幼儿外周浅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接收的婴幼儿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需要进行外周浅表静脉穿刺治疗,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男患儿32例,女患儿28例;年龄最小的2个月,年龄最大的9岁1个月,平均年龄(5.32±1.24)岁;穿刺部位:头部8例,右脚背3例,右手背19例,右手肘1例,右肘部1例,左脚背2例,左手背20例,左前手臂1例,左足背5例;留置时间1~78 h,平均留置时间(39.53±1.12)h。研究组男患儿29例,女患儿31例;年龄最小的2个月,年龄最大的9岁1个月,平均年龄(5.31±1.33)岁;穿刺部位:头部4例,右内踝2例,右前臂1例,右手背14例,右手肘部3例,右足1例,右足背6例,左内踝4例,左手背17例,左足1例,左足背7例;留置时间20~84 h,平均留置时间(52.00±2.22)h。两组外周浅表静脉穿刺患儿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年龄1~14岁;患儿需进行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不配合、静脉穿刺有禁忌指征的患儿。

1.2 方法

研究用物品:(1)5.5头皮针;(2)24G留置针;(3)深圳市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VIVO500S。

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法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护士不使用任何辅助设备,按照传统的解剖定位法、触摸法以及目测法来评估患儿静脉血管后,通过个人经验开展外周静脉穿刺[4]。

研究组患儿采用血管成像仪进行辅助穿刺:穿刺前,穿刺护士使用中科微影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VIVO500S设备来评估患儿静脉血管的深浅、曲直以及粗细,并为其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并在设备的投影辅助下开展穿刺[5~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使用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家属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略高于常规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穿刺耗时区别比较

研究组穿刺耗时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非常满意50例,满意8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6.67%;常规组非常满意27例,满意23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異显著(χ2=5.925,P<0.05)。

3讨论

静脉输液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经常被应用于维持内环境稳定以及纠正机体酸碱平衡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中,可快速补充患儿机体所丢失的液体,改善患儿机体营养状况。通过静脉给药可快速达到血药浓度,发挥疗效[7~8]。在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对外周静脉血管条件较好的患儿来说,护士可通过触摸或肉眼观察评估血管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为患儿进行穿刺[9]。但对婴幼儿来说,其血管条件较差,血管较为细小,加之皮下脂肪较厚,极易导致穿刺定位困难,穿刺难度大,首次穿刺成功率低,但反复穿刺会增加患儿痛苦,且穿刺不佳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药物外渗、静脉炎以及出血等不良事件。部分患儿在进行多次穿刺失败后只能被迫选择PICC置管、桡动脉或股静脉等有创置管,这极大地增加了后续护理难度,还会增加临床治疗费用[10]。因此,选择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穿刺方式对提升婴幼儿外周浅表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具有积极影响[11]。

传统的解剖定位法、触摸法以及目测法,一次穿刺成功率与护士的经验密切相关,二次及以上穿刺不仅会增加患儿痛苦,还会导致其依从性降低,影响患儿家属情绪低,甚至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12]。血管成像仪的工作原理为脱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强于周围组织,可以通过向感兴趣皮肤部位投射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并由光敏元件收集皮肤红外图像,借助数字图像处理而形成外周浅表血管轮廓分布图,之后通过投影仪将图像准确且清晰地还原在患儿皮肤表面[13]。在血管成像仪的辅助下,护士可对患儿血管的分叉、弯曲、深浅、走向以及粗细等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同时改成像仪还可反映患儿血管是否病变,有效规避穿刺风险部位,从而为患儿选择一种合适的进针方向与角度,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耗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护患儿血管,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保障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穿刺耗时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对需要进行外周浅表静脉穿刺治疗的患儿采用血管成像仪进行辅助穿刺,有助于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耗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晓果,沈德新,王芳,等.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新生儿外周腋静脉穿刺困难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22,30(2):6-10.

[2] 付晓霞,胡晓春.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门(急)诊复杂血管穿刺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1,(23):66-67.

[3] 陈万莉,李洁霞.投影式远红外线血管成像穿刺法在提高5年内年轻护士对水肿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12):3042-3044.

[4] 顾丽琴.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2):153-155.

[5] 李洁霞,陈万莉.血管成像仪在肾性水肿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科,2020,15(3):360-361.

[6] 李利.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癌症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2):152-153.

[7] 侯利娜,王月莲.血管成像仪在中重度脱水患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180,182.

[8] 颜双凤,王建福,陈雪玲,等.Eyes-On血管成像眼镜在创伤性休克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17):1290-1293.

[9] 王黎茜,王維波,王双锦.血管成像仪在慢性肝病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1):146-148.

[10] 关瑞莹.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临床护理复杂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4):177,183.

[11] 韦月琼,蔡玉兰,赖昌生.血管成像仪在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33-35.

[12] 何英,肖丽萍,黎如金.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1):192-194.

[13] 梁羽,蔡玉兰,韦月琼.血管成像仪在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4):106-108.

[14] 申瑞红,罗烈访,陈章霞.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4):80-81.

猜你喜欢
婴幼儿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