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长麦380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23-01-04 08:32峰刘丽明庭会陈诚常云龙刘彤李瑜辉谭维恒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冬麦区晚熟白粉病

袁 峰刘 丽明庭会陈 诚常云龙刘 彤李瑜辉谭维恒

(1.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 山西 长治 046011;2.山东省夏津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 夏津 253200)

小麦是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850万亩,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小麦的增产潜力,推广与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是小麦增产的重要途径。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将种植品种优良性状充分表达,最终实现高产稳产,增收增效[1-2]。

长麦3809是由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的节水耐旱、多抗广适的小麦新品种,组合是长治04-5399/长4738,202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200009)。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种植。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层整齐,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后期灌浆快、落黄好、丰产性好。本文作者介绍了长麦3809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为小麦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1 特征特性

长麦3809幼苗半匍匐,抗冬春冻害能力强。株高82 cm,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茎叶无蜡质,叶片深绿色,旗叶短小直立,穗层整齐,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穗型纺锤形,穗长8.7 cm,小穗密度中等。后期灌浆速率快,落黄好、丰产性好。粒形椭圆、白色、商品性好。一般亩穗数45万穗,穗粒数35粒,千粒重45.4 g。

2018年、2019年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接种鉴定,长麦3809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长麦3809籽粒容重802 g/L,粗蛋白(干基)14.49%,湿面筋29.0%,每100 g吸水量58.6 mL,面团形成时间1.9 min,稳定时间0.6 min,弱化度257 F.U.,粉质质量指数21 mm,评价值27。

2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 818.8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6.4%;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 973.7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8.2%,增产点率为100%。2年区试平均产量6 896.3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5.9%。

2019-2020 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148.0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8.3%,产量居第1位,增产点率为100%。

3 配套栽培技术

长麦3809适合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种植。其配套栽培技术如下。

3.1 播前准备

3.1.1 精细整地 为了保证小麦出苗快、苗齐、苗全、苗匀、苗壮,播种前一定要精细整地,土壤达到深、细、平、松、净、实的程度。休闲麦田应在8月上中旬深耕一次,每隔2~3年深翻一次,打破犁底层,促根生长,提高水分利用率[3-5]。旋耕深度12~15 cm,播深3~4 cm,表墒差可增加播深1~2 cm,播后镇压,并及时耙平旋耕留下的土垄,确保苗齐。复播麦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将秸秆粉碎,秸秆长度小5 cm,旋耕深度15~20 cm,再浅旋12~15 cm,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

3.1.2 科学施肥,用养结合 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大量元素与微量配合使用;控制氮肥总量,底肥与追肥合理配施,磷、钾肥依据土壤养分情况适量补充,做到平衡施肥[6-7]。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1 500~2 000 kg或精制有机肥150~200 kg。亩产≥600 kg的田块,亩施氮肥(纯N)17~18 kg、磷肥(P2O5)9~10 kg、钾肥(K2O)5~6 kg;亩产500~600 kg的田块,亩施氮肥(纯N)16~17 kg、磷肥(P2O5)8~9 kg、钾肥(K2O)4~5 kg;亩产400~500 kg的田块,亩施氮肥(纯N)14~16 kg、磷肥(P2O5)6~7 kg、钾肥(K2O)4~5 kg。旱地麦田一次性施入底肥,一般亩施氮肥(纯N)8~10 kg、磷肥(P2O5)6~8 kg作底肥。

3.1.3 种子处理 小麦在播种前1周左右,可以进行晒种。这样可以打破种子休眠,具有杀虫、杀菌的作用。在购买种子时,要选择包衣或拌种的种子,可以有效地预防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小麦苗期白粉病、锈病等。也可以自行包衣和拌种,预防地下害虫,每50 kg种子用40%辛硫磷乳油100 g或50%二嗪磷乳油50~100 g,对水3~4 kg拌种。预防全蚀病、腥黑穗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每50 kg种子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 mL或2%戊唑醇湿拌种剂50~100 g,对水2.5~5.0 kg拌种,杜绝“白籽”下种。

3.2 适期、适量播种

长麦3809小麦新品种,籽粒大小均匀,发芽势强,适期适量播种便能一次保苗全、苗齐、苗匀。一般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适播期为10月1~5日。海拔低的地区适当晚播,海拔高的地区应适当早播[8-10]。如遇秋涝或者其他原因,晚播可以持续到地冻以前,但是要适当增加播量,最大播量不超过375 kg/hm2。

3.3 及时查苗补苗

播种后10~15 d应查苗,发现有漏播或遭地下害虫而造成缺苗时应补种。补种应品种相同,最好浸种露白后播种,并适当增加播量。表墒差时应先开沟撒种,顺沟浇水,水下渗后覆土,最后踩踏,促进出苗。

3.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小麦出苗后3~5叶期进行化学除草,除草效果好而且安全。防除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等阔叶杂草,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40~50 mL,兑水30~40 kg喷雾,防除野燕麦、节节麦、雀麦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世玛油悬剂(3%甲基二磺隆)17~30 mL,兑水30~40 kg喷雾[11-12]。在很多地区已经出现杂草对苯磺隆的抗药性,不建议单独使用该除草剂。如果冬前没有除草,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在6℃以上时进行化学除草。特别要注意拔节后禁止化除。

小麦返青拔节期,以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麦蜘蛛为重点;生长中后期以防治条锈病、白粉病,穗蚜为重点。

3.5 浇越冬水和拔节水

长麦3809是一个节水耐旱水地品种,对水分利用率较高,具备一定的抗旱能力,生长期间如果灌浆期间不严重干旱,浇好越冬水和拔节水便可获得高产。一般秸秆还田田块提倡早浇越冬水,应前移至3叶期后开始,培育壮苗,确保安全越冬。正茬麦田可在昼消夜冻时浇越冬水。小麦拔节之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需要水量越来越大,而且拔节期进行两极分化,此时缺水会直接影响群体发育与幼穗分化,从而影响产量。一般在第一节间定长时浇水为好。降水较多的年份可以少浇或不浇。

3.6 预防倒春寒

3月到4月的气温极不稳定,小麦起身拔节后对低温的抵御能力较弱,“倒春寒”发生的风险增加。因此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降温前及时浇水施肥或喷施芸苔素和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抗寒性,减轻危害;受冻后要及时追施氮肥,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补救,减少损失。

3.7 生长后期“一喷三防”

小麦抽穗灌浆期,进行“一喷三防”技术,一次施药可以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粒重的目地[13-15]。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针对白粉病、锈病和蚜虫的“一喷三防”,从抽穗至灌浆后期间隔1周连喷2~3次。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 g,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 g,和麦保饱40 g或灌浆宝20 mL兑水40 kg喷雾。

猜你喜欢
冬麦区晚熟白粉病
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中国四大冬小麦主产区品种农艺性状的综合性分析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晚熟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