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

2023-01-04 10:54贾春阳
健康之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胆酸胆汁酸淤积

贾春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生在孕晚期,即孕30周后,也有少数发生在孕6~10周。该病发生率在0.1%~1.0%,多见于大龄孕妇和经产妇中,存在家族聚集倾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主要症状

瘙痒

这是最先出现的症状,起初只是间歇性的瘙痒,之后转为连续性瘙痒。多出现在孕28~32周,有少数会在妊娠12周之前表现。瘙痒部位主要在手脚心,特别在夜晚,会更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睡眠,引起孕妇失眠和抑郁。通常瘙痒症状可持续到分娩结束,分娩后两天基本可消除,也有部分产妇在分娩后一周左右才消失。患有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女性再次怀孕后可能复发。出现瘙痒的主要因素是胆汁过多淤积,感觉神经末梢受胆盐刺激引起瘙痒。

黄疸

有近50%的患者在瘙痒发生后的数日或数周开始出现黄疸,也有的瘙痒与黄疸同时发生。黄疸表现较轻,通常只是角膜有轻度的黄染。在分娩后一周内,黄疸基本会消失。若再次妊娠,可能会复发。

其他表现症状

若孕妇瘙痒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会引起失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浑身乏力等。有很多患者在出现黄疸前,尿液颜色加深,而粪便颜色变浅。患者由于肠道中胆汁酸含量减少,脂肪吸收效果欠佳,增加了粪脂肪的排泄,会有轻度脂肪痢。

体征表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通常没有特征性的体征表现,但四肢皮肤会因瘙痒而出现抓痕与点状红斑,没有急慢性肝病特征,小蜘蛛痣的发生概率与正常妊娠女性相同。右肋下方可能触及到质地较软的肝边缘,会有轻微压痛感,但分娩后数小时或者数日压痛感会消失。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的治疗

治疗原则

以减轻患者的瘙痒症,恢复正常的肝功能,降低胆汁酸水平为主。要多注意监测胎儿宫内情况,确保有问题可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改善妊娠结局。该病对孕妇的危害不是很大,但却会严重危害胎儿健康,如引起早产或围生儿死亡。病症较轻者可对局部使用润滑止痒洗剂,比如炉甘石或者含薄荷成分的润滑剂。

一般处理

孕妇应适当卧床休息,建议选择左侧卧位,这样可增加胎盘血流量,同时进行吸氧、维生素以及能量治疗,以保证肝健康,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胆酸,准确掌握病情发展。此外,尽量少抓挠皮肤。

药物治疗

(1)S-腺苷蛋氨酸:这是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首选药物,可杀灭雌激素的代谢物,刺激膜磷脂的生成,增加膜上钠离子与钾离子的活性,增加膜的通透性,阻滞雌激素引起的胆汁淤积,从而缓解瘙痒。同时,还能抑制胆固醇与磷脂溶解,保护肝细胞,降低ALT与AST水平,外源性补充了S-腺苷蛋氨酸,帮助受损肝细胞恢复。经研究发现,该药物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并可降低血清胆汁酸水平,降低血液中转氨酶和胆酸浓度。每天使用量在500~2000 mg,静脉滴注,按疗程使用,15 d为一个疗程。

(2)熊脱氧胆酸:属于一种内源性胆汁酸,可抑制疏水性胆酸的重吸收,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胎盘代谢环境。根据患者体重,每天使用量在15 mg/kg体重,分三次服用,一个疗程20 d。虽然停药后容易复发,但对母婴很安全,不仅能有效缓解瘙痒,也可降低胎儿早产率和死亡率。

(3)地塞米松:能诱导酶活性,抑制胎儿肾上腺脱氢表雄酮的分泌,降低雌激素的生产,缓解胆汁淤积,促进胎儿肺成熟,可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征的发生,缓解瘙痒症状。推荐使用量为12 mg,连续使用一周。有研究发现,每天使用地塞米松20 mg,连续使用6 d,可明显降低雌激素水平,缓解瘙痒。

(4)苯巴比妥:属于一种诱导剂,可诱导肝细胞微颗粒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还可消除肝内胆红素水平,降低胆红素含量。此外,该药物还能增加胆小管中胆汁酸分泌速度,影响胆汁酸的生成。使用剂量每次0.03 g,口服,每天服用3次,连续使用15~20 d为一个疗程。

(5)消胆胺:属于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可紧密结合胆汁,降低其吸收率,从粪便中排出,阻断胆汁酸的肝肠循环,降低血清中胆汁酸浓度,明显减轻瘙痒症状。每天服用2~3次,每次服用4 g,连续服用10 d为一个疗程。但该药物容易造成孕妇出血,口服治疗中应注意补充维生素K和其他脂溶性维生素。

(6)抗组胺药物和苯二氮?类药物:有效缓解瘙痒症状,但不能改善生化指标,仅用于替代疗法。

(7)紫外线照射:病情严重时可选择紫外线照射疗法。有研究发现,每周進行紫外线照射3~5次,可明显改善瘙痒症状。

(8)其他:应加强胎儿的监护,遵医嘱进行无应激试验、B超和胎儿心电图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终止妊娠;做好新生儿的监护以及预防产后出血。

产科处理

(1)确诊患有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要在高危门诊定期做随访检查,因为该病会造成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宫内窘迫或胎死宫内等。

(2)加强胎儿健康监护:定期进行NST、B超以及胎儿心电图和脐动脉血流图检查,预防宫内窘迫的发生。建议在孕35周前每周都进行NST检查一次,孕35周后要每天检查一次,及早发现胎儿的隐匿性危险,保证胎儿健康。

(3)及时终止妊娠: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儿死亡率较高,多发生在产前不规律宫缩开始时,因为宫缩会加重胎儿宫内缺氧。若孕妇出现黄疸,且胎龄达36周;或者无黄疸但胎儿肺发育成熟;或胎盘功能减退;或出现胎儿窘迫时,都要终止妊娠。

(4)加强新生儿监护: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会造成胎儿宫内缺氧以及胎发育迟缓,生产时发生羊水粪便感染的风险更高,更容易造成新生儿窒息。因此要加强新生儿的监护与护理,及早发现问题,正确处理,降低围生儿期的发病率。

(5)预防产后出血:分娩前后一定要做好凝血功能的测定,若有异常需做好输血准备。特别是第三产程中,必须认真细心观察,同时做好各项护理措施,记录好各产程出血量,胎儿娩出后应立即促使胎盘娩出,减少出血的发生。

猜你喜欢
胆酸胆汁酸淤积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