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医案1则

2023-01-04 23:46郑晓丹刘杰民孙佐梅刘洋宏陆廷飞
健康之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三仁汤肠易激综合征

郑晓丹 刘杰民 孙佐梅 刘洋宏 陆廷飞

摘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属中医“腹痛、泄泻”范畴。对湿热内蕴证型的IBS-D患者,《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推荐使用葛根芩连汤清热利湿止泻。然而湿性氤氲黏滞,缠绵难除,兼证甚多,或夹寒或夹热,常伤及脾胃之阳、脾胃之阴,故病程长,当临證细推。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辩》,基于三焦辨证,治以宣上、畅中、渗下,因势利导,使三焦湿热之邪上下分消。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加减可宣畅三焦气机,清热祛湿并重,则热去湿化矣,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三仁汤;肠易激综合征;三焦辨证;《温病条辩》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s)之一,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感,并伴排便异常(包括频率、粪便性状)或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1]。现代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发病与脑-肠轴调节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胃肠道感染与炎症、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菌群紊乱等密切相关[2]。

循证数据表明,中医治疗IBS疗效显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范畴,肝郁脾虚是IBS-D发生的核心病机,在各种病因作用下导致脾失健运,升降失司,进而形成水湿、湿热、痰瘀、食积等病理产物,阻遏胃肠气机,引起大肠传导失司[3]。IBS-D主要有肝郁脾虚、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脾胃湿热、寒热错杂5个证型。

1辨证论治思路

中医辨证论治在于辨病邪、病性、病位、病势。根据所辨四要素,遣方用药,因势利导,驱邪外出。《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道:“病之起始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截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根据邪气性质及所在部位,加以疏利引导,使邪气从最便捷、最快速度的方式排出体外。吴鞠通[5]在此基础上,总结创立了“三焦辨证体系”,根据湿热之邪的致病特点及病位辨证论治,针对湿热之邪不同的病位,予以不同的治法,因势利导,使湿热之邪上下分消[4]。

例如:湿温邪在中焦,内有脾不能运化水谷之湿,加之复感时令之湿,若纯清热则湿邪留恋,纯祛湿则热更盛,运用黄芩滑石汤可使湿热两清[5]。方中既有黄芩、滑石、茯苓皮清湿中之热,又有蔻仁、大腹皮、通草、猪苓调畅气机,化热中之湿,使湿热俱去而不伤其正。治湿尤注重宣畅气机,皆因脾为土脏,喜燥恶湿,而湿土同气,同气相求,故外感湿邪,困阻经络肌肉,脾主肌肉,肌肉受困,脾亦受湿所困厄,脾主升清,脾胃为升降之枢纽,脾胃困于湿,则不能运化水谷之湿,湿邪更甚也。湿热的产生,一因脾胃虚弱,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水气停留而成湿,二因外感时令之湿,湿土同气,内外相引,或郁久而化热,或阳气盛,湿气从体质而化热,亦或因饮食辛辣,夹杂热邪而治病。故而湿热多居于中焦。

湿者,多兼夹他邪而治病,李东垣根据所兼夹的邪气病性、病位、感邪方式等不同,提出“治湿九法”,即为祛风胜湿法、清热燥湿法、散寒祛湿法、理气除湿法、渗利除湿法、辛开苦降法、上下分消法、升阳除湿法、补中除湿法。湿性氤氲黏滞,缠绵难除,兼证甚多,故难速去也。吴鞠通言“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中气实病在阳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脏,湿邪从阳化热,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热重则易伤津耗气;中气虚病在太阴,则从阴化寒,湿重于热,湿重则伤阳也。故伤脾胃阴者,因湿热之邪从阳化热,或治疗时一味投芳香温燥之品,而致热重于湿,热邪伤阴也;或因患者素体阴虚、年老而肝肾亏虚,加之湿郁化热,热而伤阴,加重阴液亏耗,表现于外则见口干舌燥,舌干或舌中有裂纹。

2组方分析

2.1 葛根芩连汤

专家共识意见推荐使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内蕴证型的IBS-D患者。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组成,其中以葛根升清阳而止泻,以苦寒之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泻,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盛天骄等[6]研究表明,葛根、黄芩、黄连具有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改善炎症反应、减少病理产物堆积等作用;此外,黄连中提取的小檗碱是现代西医常用的治疗腹泻的药物,具有消炎、杀菌、止泻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7],葛根芩连汤可能通过抗炎、保护肠道黏膜屏障、调节胃肠道运动、调节肠道菌群等对IBS-D发挥疗效作用。

2.2 三仁汤

三仁汤是《温病条辩》中体现“三焦辨证体系”的代表方之一。三仁汤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竹叶、滑石、厚朴、半夏、通草组成,其中杏仁轻宣上焦肺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得宣,升降协同,将水湿下输膀胱,是以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调畅中焦脾胃升降功能,薏苡仁淡渗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三仁合用,使湿热之邪顺势从三焦分消;而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薏苡仁渗下之功;湿邪弥漫三焦,脘腹胀满,予苦燥之厚朴、半夏行气燥湿,降气除满,辅助恢复脾胃升降。全方芳香化湿、苦燥胜湿、淡渗利湿同用,使表里之湿从内外分解,上中下三焦同治,使三焦湿热从上下分消,寓理气于祛湿之中,纳清热于渗利之内。

因其三仁汤上下分消的特点,使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脏等疾病。任玺[8]等实验研究表明,三仁汤能减轻脾胃湿热证大鼠胃肠道病理损伤,降低IL-1,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免疫功能,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保护胃肠道黏膜。

现举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证IBS-D的医案一则。

3典型案例

患者贺某,女,68岁,已婚,退休人员。主诉:反复左下腹疼痛伴大便糖稀1+年,加重1+月。一诊(2022年4月1日):患者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疼痛,呈阵发性隐痛,与排便相关,伴大便糖稀,间隔2~3 d解稀便2~3次,伴大便不尽感。曾多次于贵阳三甲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予匹维溴铵解痉止痛,盐酸小檗碱抗炎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稍缓解。此外,患者诉自行服用黄连上清丸后上证亦有所缓解,但反复发作。1个多月前,患者因饮食辛辣后感左下腹疼痛加重,疼痛呈持续性隐痛,自觉左下腹灼热感,大便解后左下腹疼痛可减轻,间隔2~3 d解大便2~3次,粪质稀溏,伴大便不尽感,遂求诊于我院。

刻下症见:左下腹疼痛加重,呈持续性隐痛,自觉左下腹灼热感,大便解后左下腹疼痛可减轻,间隔2~3 d解大便2~3次,粪质稀溏,伴大便不尽感,精神尚可,睡眠欠佳,进食减少,口干舌燥,舌质红,苔黄腻,舌中有裂纹,脉弦细而滑。完善全腹CT检查、胃肠镜检查、大便常规+隐血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中医诊断:腹痛(湿热内蕴证)。此为患者湿热内蕴日久耗伤阴津所致。法当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方选用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加减。处方如下:黄芩10 g、黄连6 g、葛根12 g、砂仁6 g、薏苡仁20 g、茯苓20 g、麸炒白术15 g、淡竹叶10 g、姜厚朴10 g、陈皮10 g、玄参15 g、麦冬15 g、甘草6克。中药3副,每天一剂,分3次内服。

二诊(2022年4月5日):服方后左下腹疼痛及灼热感减轻,口干舌燥好转,间隔2 d解大便2次,大便质稀,排便不尽感有所改善,舌质红,苔黄腻较前消退,舌中裂纹范围较前缩小,脉弦细而滑。守一诊方,将薏苡仁加至30 g以强化淡渗利湿之功。共14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分3次内服。

三诊(2022年4月20日):服上方后患者诉无左下腹疼痛及灼热感,无明显口干舌燥,进食较前改善,大便成形,约2 d解1次,无排便不尽感,精神可,舌红,舌根处可见散在黄腻苔,舌中裂纹较前明显消退,脉弦。考虑湿热未尽矣,守二诊方去黄芩,改黄檗10 g清下焦湿热,继予中药7剂巩固疗效,煎服法同前。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反馈腹痛未再发,无口干舌燥,大便成形,无排便不尽感,嘱其合理膳食,切勿过食辛辣之品,避免过度劳累。

4讨论

患者反复左下腹疼痛伴大便稀溏1年余,患者老年女性,素体阴虚,脾虚则运化失司,湿邪内生,加之患者平素饮食辛辣,酿生湿热,湿热内蕴,阻滞气机。吴鞠通认为:“伤脾阳,在中则不运痞满,传下则洞泄腹痛。”故见左下腹疼痛,脘腹胀满,纳食不香;湿热之邪困阻清阳,蒙蔽三焦,氣机不畅,运化失司,胃肠蠕动减缓,故见大便2~3日一行,湿性黏滞,故见粪质稀溏,排便不尽感。

湿热内蕴日久则耗伤阴液,如吴鞠通所言“湿久生热,热必伤阴也”“伤胃阴,则口渴不饥”。故患者自觉左下腹灼热感,口干舌燥,进食减少。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而滑,舌中有裂纹为湿热内蕴、耗伤阴津之象。故一诊治以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加减,方中黄芩、黄连为君,清热利湿,苦燥坚阴,厚肠止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故臣以葛根升清阳以止泻,砂仁芳香行气,醒脾化湿,调畅中焦气机,盖因此病病位在胃肠,属中下焦,白蔻仁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上焦,然而砂仁归脾、胃、肾经,其化湿之力偏中下焦,且有止泻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砂仁具有保护胃肠道、镇痛消炎、抑菌、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13],故将三仁汤中的白蔻仁更换成砂仁;淡竹叶、薏苡仁淡渗利湿,助君清热利湿,使湿热之邪从下焦而出;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厚朴、陈皮理气燥湿,降气除满,降浊以升清,助茯苓、白术恢复脾胃升降气机,气化则湿化;湿热伤阴致患者口干,故佐以玄参、麦冬养阴生津,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疾病是进行性发展的,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病机是不同的,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时,应辨明病邪、病性、病位、病势,明确疾病的发展转归,抓住主要矛盾,适当兼顾病情进展过程中延伸出的次证。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医杂志,2017,58 (18):1614-1620.

[2] 汪龙德,张萍,任培培,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16-19.

[3] 李雨芹,赵美丹,张迪,等.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12[2022-09-21].

[4] 刘景源.《温病条辩》通俗讲话[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5] 禹思宏,呼兴华,王晓琳,等.《温病条辨》治疗湿热病证用药规律分析[J].河北中医,2020,42(7):1091-1094,1100.

[6] 盛天骄,耿晓,孙笑然,等.加减葛根芩连汤治疗脾胃湿热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9):1039-1041.

[7] 李间清.葛根芩连加味方对湿热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

[8] 任玺,文小敏,洪冰,等.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2):181-184.

猜你喜欢
三仁汤肠易激综合征
治疫经方三仁汤证治规律浅析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三仁汤加减方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4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米安色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