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与质量提升策略

2023-01-06 15:08宋晶晶
安徽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纯林经济林树种

宋晶晶

(望江县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200)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整治国土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1]。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在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 望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

1.1 工程实施规模大、范围广

望江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7 426.67 hm2,其中坡耕地造林3 493.33 hm2,配套荒山荒地造林3 933.33 hm2。至2005年底,完成坡耕地造林累计3 493.33 hm2,共涉及10 个乡镇和大治圩公司、128 个行政村(或社区)、农户2 500 余户。

1.2 工程实施效果好、影响深

2014年,望江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8.27%提高到12.34%,提高了4.1%,增幅达49.2%,增绿效果显著。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和保护,降低了水土流失,调洪蓄水能力持续提升,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得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昔日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一度荒凉的荒冈废地,如今又披上绿装、恢复了山清水秀的面貌。

1.3 群众受益大、满意度高

按照退耕还林补助政策,20年来,中央财政对望江县3 493.33 hm2坡耕地造林给予连续两个周期的补助,涉及生态林和经济林退耕还林户粮食和生活补助资金达1.44 亿元,有效地解决了退耕户的经济补偿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群众满意度较高。

2 现阶段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低

一是成熟杨树林老化、退化严重。沿江沿湖洲圩区退耕还林杨树纯林,因树种单一,栽植期长,林木已进入衰退期,急需进行树种更新。

二是部分林苗两用林经营难以为继。有价无市,再加上土地续承包费用高和营林经济效益低下,从而使退耕户对巩固造林成果丧失信心,经营抚育林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干脆放任不管。

三是松树纯林抚育不到位,林分质量差。香茗山、南山及太阳山脉丘陵低冈区,松树纯林占绝对主导地位。在退耕还林前期工程建设中,国外松造林初始密度达到167 株/667m2,最低的也有110 株/667m2,后因抚育跟不上,林分质量越来越差,从外观看,林分郁郁葱葱,进入林内就会发现小树多,部分被郁闭死亡,同时存在着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大发生的隐患。

2.2 经济林保存率低未形成效益

坡耕地退耕还林中,经济林面积284 hm2,占总面积的8%。以桃、梨、板栗、柑橘为主的经济林,由于种苗质量、栽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多方面原因,总体保存率较低。2002年栽植的经济林,有些到现在还未产生应有的效益,加上2008年特大冰冻灾害造成很大损失,导致工程后期有些退耕农户在原造林地上补植国外松、香樟等树种。

2.3 退耕还林林地巩固难

退耕户土地流转期限一般是按照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周期签订,政策补助到期,土地承包期限也相应到期。造林主体在失去政策补助和难以采伐的双重压力下不愿意续包土地,退耕还林成果很难被巩固[2]。另外,地方建设项目和工程征占退耕还林地等,也成为退耕还林林地巩固难的因素之一。

3 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和质量提升策略

3.1 巩固现有退耕还林林地成果

制定退耕还林林地管理细则,规范占用退耕还林地的程序,畅通异地补造和生态植被恢复费缴纳渠道,明确标准,确保退耕还林面积总量不减,巩固成果[3]。

3.2 保障承包造林户合法权益

林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应积极寻求和加大社会资本的投入,鼓励全民参与促进持续快速发展。望江县退耕还林地权属多为集体,大户流转承包造林较多。20年来,伴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土地升值、政策补助到期、林木收益权的争议和矛盾逐步增多,有必要重申“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林权收益政策,保障造林户权益,稳定承包关系,支持社会力量投资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3.3 分类施策、因地制宜

根据生态功能区位及林木保存现状,从生态、经济方面考虑多方面需求,采取“保护一部分、更新一部分、腾挪一部分”的分类施策方式。

对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以及生态功能脆弱、植树难的区域,采取延长补助周期、提高补助标准,或纳入公益林生态补助试点范围,予以重点保护,巩固成果。对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条件较好、比较适宜林业发展的区域,应当放活管理,在兼顾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林农的自主性,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做到以林养林、以短养长,促进林农增收、致富,保障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持续稳定。对确实不能长期保存、不宜发展林业的区域,应当科学对待,因地制宜地调整变更,在保证总量不减的前提下,采取异地变更补造措施。

具体可根据林种或树种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一是洲圩区的杨树林分,由于其为速生、短轮伐期树种,目前已是成熟林,生长放缓,甚至负增长,建议轮伐更新。选择多品系杨树优良无性系或其他耐水湿树种如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乌桕(Sapium sebiperum)等混合造林,提升林分抗逆性和质量。二是丘陵区的国外松林分,由于初植密度过大、病虫危害、过度割脂等原因,林分整体质量不高,允许对其进行中、高强度间伐,获得部分收入用于补植朴树(Celtis sinensis)、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乡土阔叶树种,进行生态修复。三是对于部分香樟(Cinnamomum campn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林苗两用林,应允许对部分林分采挖售卖,并对剩下的林分采取修剪整形、施肥等措施,提高林分经济价值。四是对桃、梨、柑桔等经济林,允许淘汰质量不好、经济价值不高的部分品种,将其更换为市场前景更好的薄壳山核桃、油茶、茶树等。在更新改造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应简化审批程序、提供相应的采伐限额、加大项目支撑力度、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3.4 依托试点、示范带动

2021年望江县被纳入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省级财政资金项目试点,规划选择望江县两种不同生态区位且具有代表性的上一轮退耕还林小班,分类施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升森林质量。试点建设主要采取更新造林和退化林修复两项技术措施,其中采伐更新老熟杨树纯林13.33 hm2,采用多品系优良杨树无性系混合造林,以‘69 杨’‘72 杨’和雄性无絮杨树为主,行块状栽植,株行距4.0 m×6.0 m(内圩)或3.0 m×8.0 m(江外滩),28 株/hm2;修复退化退耕还林湿地松纯林6.66 hm2,间伐病弱、退化松树,去小留大、重点修复,补植无患子、朴树、枫香等树种,形成混交林,树种由8 松2 阔组成,22 株/hm2,实现多树种针阔混交。

猜你喜欢
纯林经济林树种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树种的志向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心中无戒堕深渊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