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信用“连连看”

2023-01-08 09:24
中国信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信用监管工作

1、山东:全面完成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

山东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工作,是山东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年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日前,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总结会,会上提出,山东省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

据介绍,通过数据一体化建设,有效解决了数据归集不准确、不及时和多头归集的问题。2021年上半年,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归集总量只有22亿条,截至目前,数据总量已突破153亿条,其中今年归集数据65亿条,数据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通过网站一体化建设,建立起了风格统一、数据互通、管理规范的信用网站集群,从根本上解决了省市信用网站公示、查询结果不一致的问题。通过服务一体化建设,在全省范围建立起流程统一、标准统一、结果统一的信用服务支撑体系,全面提升了信用服务效能。信用核查和联合奖惩系统累计查询量突破1.5亿余次,其中今年查询量超过8245万次。信用修复、异议处理、信用报告下载实现了省市一体化协同,处理时效、准确性大幅提升。通过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将信用平台运行管理工作,以制度、标准的形式进行规范,制定了2个方案、5个制度和8项标准,全面提升了一体化平台的管理水平。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一体化建设为契机,继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力争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努力推动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大众日报)

2、天津: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

近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明确,《天津市旅游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下月起施行。“《条例》规定,要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工作,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二级巡视员、综合处处长李彤说。

《条例》规定,本市将实行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民宿质量标准等级评定制度,对提出评定申请的经营者,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评定并公布。没有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能利用行业组织、学会、车友会、俱乐部等形式,或者通过产品推介销售、教育培训等活动从事旅行社经营业务。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条例》明确,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经营活动和服务质量,要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依法查处旅游相关违法行为。”李彤说。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公开和共享,建立信用档案,并对信用信息进行管理。此外,还将建立旅游经营者信用评价机制,依法组织开展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工作。

(来源:今晚报)

3、安徽:“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市场监管全省推行

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市场监管,夯实基层监管基础,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将在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

“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三位一体新型监管将从6个方面统筹推进。建设监管信息化系统,为网格日常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综合指挥调度等提供技术支撑,推进监管更加规范高效。全面实施网格化监管,通过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流程,实现日常监管、线索核查、问题上报等“清单化、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提升信用监管全流程赋能水平,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推动信用监管与日常监管、重点监管深度融合,形成长效治本机制。推进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加强“照后”核查,强化“证照联动”监管,建立“双随机+网格化”工作机制,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领域实行全覆盖重点监管。完善市场监管综合指挥调度机制,建设市场监管综合指挥调度模块,强化数据分析研判。推进市场监管协同共治,完善面向公众的数据服务,推行“一企一码”模式,引导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市场秩序的治理。

据悉,自去年7月以来,宿州、芜湖、黟县等地已试点建立“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三位一体新型监管模式,有效整合了监管资源,改进了监管方式,提升了监管水平。此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计划到2022年底实现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模式基本建立,初步实现监管职责明、企业底数清、信用画像准、处置流程畅;到2023年底,基层监管实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盲区”,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网格化监管相互融合的监管新模式高效运行。

(来源:安徽日报)

4、宁夏:强化金融信贷支持 助力行业纾困解难

为进一步落实落细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助力交通物流企业渡过难关、健康稳定发展。近日,宁夏组织召开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工作推进会,听取物流专项再贷款工作情况汇报,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近年来,受疫情反复冲击、运输成本上升、运输需求萎缩等多重因素影响,交通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压力较大。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指挥部全力做好企业纾困解难工作,推动相关金融机构不断强化金融信贷对交通物流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印发《关于做好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的通知》,建立全区交通物流“两企两个”主体名单,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两企两个”主体,掌握行业融资需求,及时提供申请便捷、利率优惠的金融信贷产品。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新增贷款31.87亿元,在全部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中占比超过10%。6月末,运用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交通物流企业54户、金额1.88亿元,支持货车司机5655户、金额15.35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两企两个”主体的融资需求。

下一步,自治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指挥部将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快落实已出台政策,用足用好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确保交通物流“两企两个”主体应申尽申、应享尽享,将国家政策红利转变为助力交通物流行业发展的工作实效,为交通物流企业渡过难关、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宁夏交通运输厅)

5、江苏:全国首部省级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白皮书发布

日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建设座谈会上发布《江苏省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白皮书(2021)》(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全国首部省级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白皮书。

132例MCN患者中MCN-nIC 115例(87.1%),其中MCN伴低-中度异型增生113例(85.6%),MCN伴高度异型增生2例(1.5%);MCN-IC 17例(12.9%)。MCN-nIC与MCN-IC的比例为6.8∶1。

《白皮书》显示,去年,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全流程信用监管助力交通运输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信用评价,纳入2021年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评价的从业单位进一步增长至8467家。推行“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执法模式试点。强化重点监管,对6.2万辆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实施信用记分64.8万分,交通运输、公安、省高速公路营运部门联合打击“黑车”、累计推送失信车辆6001辆;在全国首创“信用+船舶过闸管理”的基础上,《苏北运河船舶信用管理办法》的出台支撑起京杭运河苏北段“信用2.0”时代,与京杭运河山东段联合实施船舶信用管理,首创水运跨省合作模式。“网上司机之家”信用修复模式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双渠道,去年全省交通运输部门信用修复办理1676件,涉及企业529家。

(来源:新华日报)

6、贵州:召开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业务推进会

近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业务推进会,深入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和贵州省助企纾困有关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信贷直通车”业务。省农担公司、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省信用联社、贵州银行、贵阳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信贷直通车”业务自2021年5月启动以来,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积极组织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宣传、推介、服务等工作,会同省农担公司和各有关银行机构,扎实推进惠民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会议要求,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化争先意识、创新意识,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国家农担公司、各有关银行总行的政策支持,加强向上汇报、横向协同和向下联动,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节点限时办结要求,扎实推动“信贷直通车”业务在贵州省取得更大成效。

(来源:贵州日报)

7、浙江宁波:多措并举筑牢社会信用根基

近年来,宁波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宁波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宁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荣获全国“信用示范平台网站”称号,城市信用综合排名稳居全国前列。

信用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市社会信用条例》列入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项目。

利用数字化改革,提升信用服务。通过开通信用查询、异议、修复“线上办、掌上办”,实现信用服务“零次跑”,累计提供信用服务2114万次。

(来源:宁波晚报)

8、湖南长沙:企业今年以信用获贷超17亿元

日前,湖南省长沙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8月长沙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长沙“信易贷”平台)上线运行以来,长沙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大力推行“信易贷”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今年以来,长沙“信易贷”平台新增入驻市场主体超2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布融资需求超2000次,获贷率为56.7%。

长沙“信易贷”平台贯穿企业端、金融端、政府端、数据端、运营端“五维一体”,以多方联动深挖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覆盖率。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入驻45家银行分行机构及其386家一级支行机构,入驻中小微企业61727家,覆盖全市各区县(市)和园区,成长为“全国中小微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

长沙“信易贷”平台在线发布了多个类型金融产品,创新了信贷供需“实时对接、双向选择、信用支持”服务模式,各金融机构及时发布“纳税e贷”“惠农贷”等产品180个。今年以来,各金融机构通过平台完成授信426笔,合计17.51亿元。

(来源:长沙晚报)

9、安徽六安:“三优化”开展水运行业信用评价

为切实推进水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安徽省六安市地方海事处扎实开展全市水路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工作。

优化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水路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的实施、指导、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工作专人负责制和工作提醒制,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群,明确专人负责,部署指导评价工作。

优化评价质量。严格按照评价程序和职责分工要求,规范信息采集、信用自查、信用评价、等级确定等各个环节;强化信用等级复核管理,做到所有扣分项目都必须事实清楚,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真实、有据可查。

优化结果运用。加强宣传教育,聚焦水运市场主体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结合评价结果,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和信用风险预警等工作,结合内河船舶涉海运输专项整治行动,主动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对接,深化信用风险预警互动。

(来源:六安市交通运输局)

10、湖北宜昌:全面推行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

日前,湖北省宜昌市提出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备案)、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管理和服务活动中,或依法实施“容缺受理”“减证便民”等便利服务措施时,要求市场主体以规范格式作出信用承诺,并依法依约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将“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内容纳入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宜昌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审批替代型、证明事项型、容缺受理型、主动自愿型等信用承诺应用。推动承诺、示诺、践诺、监诺全闭环信用监管,将承诺履行信息归集至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同时,将信用承诺和履诺情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并在“信用宜昌”网站公示。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将各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信用承诺和履诺情况纳入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并推送至“信用中国”网站。

(来源:法治日报)

猜你喜欢
信用监管工作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不工作,爽飞了?
信用消费有多爽?
选工作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切实加强对网吧的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