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2023-01-08 12:40
智库时代 2022年31期
关键词:借贷区块金融

陈 平

(武昌首义学院)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的目标。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迅速与金融、会计、政务、司法、医疗、物流等行业紧密结合,为产业解决痛点,提高效率。特别是区块链与金融业的多方结合,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亟待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新的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扎实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持续推动标准规则体系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护航金融科技行稳致远。区块链技术是金融科技领域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其具有的多方共识、智能合约、可追溯、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特征在金融领域有巨大的应用优势,对于各类金融业态的商业模式,尤其存在中介机构的金融商业模式,对其具有颠覆性的变革。高校的传统金融专业已增加金融科技的教学内容,融合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培养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人才。金融科技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培养适应国家发展、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概述

当前社会对具备“金融+科技”知识结构和良好金融科技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为适应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要求,提升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能力,武昌首义学院面向大三年级学生开设区块链技术及应用课程,该课程是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区块链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解区块链技术对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促进作用,能够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务环节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基本原理和特征探索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模式。在课程思政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方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要求学生坚守诚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普及区块链技术中涉及的风险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法律素养。

二、课程内容

区块链金融是金融创新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是数字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的重要环节,数字化成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驱动力,金融业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场景,区块链金融场景的广泛落地,推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系统介绍区块链概念、技术架构以及区块链金融的运行机理,结合案例阐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务环节上的应用情况,区块链在金融业态的服务创新、风控创新、监管创新中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对金融领域中如何正确、安全使用区块链技术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区块链金融内容涉及区块链技术在各类金融业务各个环节上的深度应用。具体而言,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区块链技术架构及基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情况,如征信、数字货币、证券、网络借贷、支付、保险、众筹、供应链金融与票据、金融审计与监管等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运用区块链技术原理分析金融行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痛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够为教与学提供明确的思路和指导,让教学得到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1]。加拿大道格拉斯·克尔团队推出的BOPPPS教学模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全方位互动参与的教学方法,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能够被多种学科较好的应用于教学中。该模型将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引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与总结(Summary)[2]。区块链技术及应用课程以BOPPPS教学法为主要依据,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设计。课堂教学理念是,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优化设计引导性问题以促进学生探索未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互动式教学[3],并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引入

引入环节,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环节,一是课程导论,课程开始的第一课,介绍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和要求、考核方式以及学习资源与资料。通过导论部分的讲解让学生对区块链技术及应用课程有宏观的认识,能够清晰的了解“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二是每章节的导入,主要通过与本讲主题紧密相关的新闻时事、热点问题、金融政策法规、金融财经报道等资料,采用关键词、图片展示、短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讲主要内容,力求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达到抓稳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例如,在区块链网络借贷这一章教学时,以时事“2021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央行表示在营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已转入常态化监管。”,引导学生对网络借贷借助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的思考,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三是章节中间部分引入,主要通过回顾前期相关知识点引入。

(二)目标

目标环节,在引出本讲主要内容后,提出授课内容框架,并明确指出本次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对学习任务有清晰的方向感,本节课之后学生应该掌握什么、了解什么、应有什么样的态度或价值观。例如,区块链网络借贷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区块链的特性在其领域的可应用性,理解区块链技术与网络借贷契合本质和特点;通过与传统网络借贷相比,掌握区块链网络借贷交易流程;掌握构建区块链网络借贷新模式的基本思路。在展示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对即将探究的知识有结构性的认知,并可提升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三)前测

前测环节,其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前期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回顾与本讲内容相关的区块链基础知识,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深度。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测试题,并根据超星学习通的数据统计情况,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情况,从而确定授课进度,同时这一环节也完成了对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例如,在对区块链网络借贷学习中,前测可以通过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以及点对点网络传输等区块链技术及特性等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前测结果及时巩固薄弱项,学生根据前测结果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参与式学习

在BOPPPS教学模型中,参与式学习是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4]。该模型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模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区块链技术及应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教学内容中的每一章都有典型案例,案例教学贯穿始终,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对金融领域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性更优的解决金融业务瓶颈问题的思考,围绕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展开讨论,就区块链金融创新模式提出可能的实施方案,并运用学习通平台完成互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区块链网络借贷的案例分析以利德(LendChain)为例[5],探究其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借贷运营模式,对比传统的网络借贷,让学生讨论利德的特点,总结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借贷模式的构建思路,进一步理解区块链的信用价值传递问题。除案例法外,利用知链公司的开发平台,对区块链基础知识部分进行体验式教学。例如,哈希函数工具、区块工具、时间戳、区块链工具,在讲解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扫二维码进入相应的模型工具进行体验操作,增加了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学生主动思考操作中的错误,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实现了教学的信息化、讲解的可视化。

(五)后测

后测环节,其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选择随堂测试、课后讨论或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测试。和前测不同,后测更注重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后测比前测的难度大、综合性更强。例如,区块链网络借贷的后测,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我国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借贷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思考经营模式,并提出有效建议。通过后测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和学习内容会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并可提升其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金融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

总结环节,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和教学重难点内容的总结和反思。一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知识点、重难点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二是布置拓展性思考问题,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与综合应用能力;三是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反思。学生也可在超星学习通中留言,反馈学习情况。通过总结和反思可以促进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和完善,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实施及效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上述的六个教学环节,讲课框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理想的导入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课程内容框架、已学知识点与本课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新内容的事例或问题[6],所以本门课程的第一阶段包括引入、目标和前测;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参与式学习环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完成,基本结构是“未使用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业务发展现状——使用区块链技术可突破的瓶颈——区块链+金融应用优势分析——未来发展”。第三部分是后测和总结,每堂课都会发布测试题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对教学内容的及时总结,是便于学生梳理知识点并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可用超星学习通进行教学全流程管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使用学习通中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教师也可上传学习资料、学习通中发布测试题或者讨论等,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师生互动性,可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程思政上,主要通过导入部分和案例分析方式引入思政元素,本门课程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方针,深度挖掘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结合的思政元素,有效地与教学内容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要求学生坚守诚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职业素养。例如,在区块链数字货币的教学中,介绍了全球探索数字货币的现状,并强调中国是世界上首个官方探索数字货币理念的国家,且当前已试点发行数字人民币e-CNY,让学生关注国家金融发展动态,建立大国自信,学生们对祖国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且兴趣浓厚积极探讨了数字货币的发展问题。

BOPPPS教学模式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本门课程参考B0PPPS模式,使用六个环节细化分解和组织教学过程,可保障教学质量并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链接】

武昌首义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武昌首义学院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6月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民办高等学校,并更名为“武昌首义学院”。

据2021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武汉、嘉鱼两校区,校园总占地134.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0.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693.8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0.25万册、电子图书300.03万余种、电子期刊113.99万余册,各类数据库33个;设有8个学院,以及基础科学部,开办37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484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61人、外聘教师59人,生师比为18.2。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4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28.22%;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6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3.89%;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 74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6.64%。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试点专业1个,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7个,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湖北升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项目3个,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湖北省民办高校重点专业3个。

猜你喜欢
借贷区块金融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