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学术出版的职责使命与发展趋势

2023-01-09 14:11赵剑英
中国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丛书社会科学

□文│赵剑英

学术出版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研究的把关者、守护者和引领者,在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阐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学术、中国文化走出去,加快出版融合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出版业的核心板块之一,学术出版在贯彻落实《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推动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必须着眼“两个大局”,从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发展战略中找准自身定位,认清自身职责使命,把握学术出版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更多“三大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为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贡献自身力量。

一、学术出版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

纵观历史,思想的表达以及传播一直是出版的最基本含义。学术出版是出版基本的形态之一,其本质是为了表达人类思想并借以各种载体或媒介进行传播。

首先,学术出版可以通过自身的创意策划与组织学术研究,推动学术进展,扩大、提升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学术出版相较于个体学者和学术团队的优势在于通过把握学术研究的历史、前沿和发展趋势,以一定的学术理念,进行专业的选题策划与组织,打通学科间的壁垒,跨越学科间的界限,增强学科间的交叉研究,从而呈现更广、更大意义上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如以组织丛书方式推动学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史”系列丛书就促进了中国史的研究;“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对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气候变化经济学教材”丛书首次勾勒了气候经济学学科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多卷本)、《西方美学史》、《中国美学史》等也加强了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展示了这些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

其次,学术出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引领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学术出版通过创制一系列相互配合、衔接的体制机制来保障学术研究完成自己的目标,从而推动甚至引领学术研究向前发展。学术出版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终端环节,它以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劳动,可以促进甚至引领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学术出版要求学术研究首先严格遵循学术规范,重视学术史的积累与优良学风建设,更重要的是以崇尚学术创新来提升学术质量,推动学术研究向高质量发展,拒绝思想平庸或剽窃等价值观影响学术研究的正确方向。可以说,学术出版是学术规范和学术质量的守护人和把关人。任何一种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对于学术研究都会起着一种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如正在出版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基本覆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级学科,清晰呈现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脉络,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最后,学术出版可以推动学术成果广泛深入地传播,最大程度彰显和实现学术成果的社会价值。

学术出版是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平台,也是学术话语最集中的表达空间。学术成果以学术出版的方式在学术界、社会大众、国际间广泛传播,精彩的学术话语可以独领学术风骚,彰显其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学术出版对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构建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策划和出版更多的学术精品是学术出版增强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的根本。要发挥学术出版在国际交流与对外学术宣传的作用,引导国际话语权。比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的“理解中国”丛书、“中国制度研究”丛书等众多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图书,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过程中发挥了学术出版传播的重要作用。

二、着眼“两个大局”,把握学术出版的发展趋势

学术出版要紧紧围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全面提升社会公民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从中华文化瑰宝中汲取力量,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笔者认为,未来学术出版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学术出版主题化。在“两个大局”背景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中国发展应当被国内外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学术出版主题化就是从学术角度,以学术方式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学术出版主题化的关键是打通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壁垒,善于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使主题出版有更高的学术含量和学术水准。业界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以学术出版的方式开展主题出版之路。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先后策划出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理解中国”丛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华文化简明读本》、《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中国智慧》、《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等众多高质量的学术主题出版物。

学术出版原创化。原创性是学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原创出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学术的原创性就是以中国改革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面临的独特问题,进行学术原创性的研究,以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来提升中国理论。高质量的学术原创出版就是要推出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研究高质量成果。

学术出版大众化。学术出版不是每本书都“曲高和寡”,优秀的学术大众读物也是市场所需求的。专业化是立身之基,大众化是发展之道。学术出版大众化就是学术研究成果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当代社会服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出版领域的体现。学术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将优秀的专业成果以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进入人民群众的阅读世界。同时,学术出版大众化要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丰厚的学术资源更好地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作用。

学术出版数字化。学术出版数字化、新技术融合是出版的未来和方向。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学术科研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深度革新。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术成果的传播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巩固传统学术出版优势地位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学术出版新模式。加强学术出版数字产品的研发工作,将数字化理念融入到学术出版的每一个环节中。

学术出版国际化。学术出版国际化是中国学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输出国内的优秀学术图书,向国外展示中国文化经典和新时代中国优秀的学术成果,增进国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了解,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在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同时,有力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学术出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国际学术活动将当代中国优秀学术图书推介、传播到海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

三、以优异的出版新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将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将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把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推出更多深入研究与党的二十大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的主题出版成果,出版更多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有学理深度、学术厚度的重大科研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具体规划有以下几个方面。

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前布局、重点部署,策划具有独特价值的选题。重点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丛书、“从‘八八战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丛书、《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理论体系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丛书、“理解中国道路”丛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4-8卷)》、“马克思主义十观”系列、《列宁思想年编》等图书的出版工作。

紧紧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加强精品图书的策划出版。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今注本二十四史》、《中国哲学典籍大全》、《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等重大项目的出版工作。加快“剑桥史”系列图书的出版进程。继续推进“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社科学术文库”“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学者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等项目,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加强智库出版产品研发和品牌宣传,提升“中社智库”品牌影响力。加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的新成果,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智库报告。继续策划一批优秀的“一带一路”相关系列成果。积极拓展国家高端智库的作者队伍,办好中社智库论坛。

扩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年鉴出版规模和质量。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年鉴”系列方阵打造成新的学术传播高地。大力推进学科年鉴出版工作,扩大学科年鉴编纂出版规模,力争覆盖所有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部分覆盖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形成学科年鉴集群。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好重点图书的多语种出版工作。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丛书、“理解中国”丛书、“中国制度”丛书、“一带一路”手册等系列重点图书的多语种出版并与国外知名出版社合作做好海外推广,办好“一带一路”英文季刊,举办“理解中国”论坛,做好学术外宣和书展外宣。做好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主题相关图书的外宣工作。

推动融合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创新。继续优化迭代“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的产品功能,推动这些优秀数据库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年鉴数据库、有声书的发展路径,探索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大众出版要有新气象。通过推出青少年读本、普及读本等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加强传统文化普及、大众史学类精品图书的出版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重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2022年全国出版(版权)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出版业发展新方向新趋势对我们的新挑战,充分预估今年面临的困难问题和风险挑战,进一步明确学术出版定位,做强原创学术出版品牌,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丛书社会科学
论研究生的学术批判素养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辽宁兴城觉华岛历史学术研究综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