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推动新时代文学精品不断涌现*

2023-01-09 14:11秦艳华路英勇
中国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作家出版社精品文学

□文│秦艳华 路英勇

为推动出版强国建设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第一次将“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作为专节予以论述,将主题出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主题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新时代文学精品不断涌现,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十四五”时期文学出版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一、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文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文学出版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不断扩大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新时代文学精品的生产和供给,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文学出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出版导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学出版是文艺工作的一部分,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好文学出版“坚持什么”“为了谁”的问题。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诱惑,文学出版决不能在“为了谁”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坚定不移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学出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能进一步树牢导向意识,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表现人民的生活,传播人民的声音,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文学出版以文学精品记录时代、引领时代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做强做优主题出版,鼓励和引导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要使文学出版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更为有力地鼓励作家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推动文学记录新时代、表现新征程,创作出更多新时代文学精品,以文学的力量激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昂扬斗志与坚定意志,让文学真正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文学出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文学出版也必须积极回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在文学作品的“好”与“精”上见功夫、求突破。文学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最突出、最直观的尺度及表征,就是通过选题策划、精品生产、多介质传播的科学化组合和最优化配置,对文学出版的导向、品质、数据、服务等关键要素进行体系化重构,在持续加大文学精品的生产和供给的基础上,推动文学出版与网络视听、游戏、电影、电视、戏剧等各种现代传播形态的深度融合、联通发展,进一步拓展文学精品的传播渠道,进一步完善文学出版的价值链条,形成围绕文学IP运营的完整产业体系,实现传播效果和出版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二、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文学出版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为文学精品的创作、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文学出版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提供了广阔舞台。立于新时代新征程这一历史方位,文学出版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推出了一大批无愧于时代的文学精品,文学出版在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作家出版社坚持把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与多出文学精品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精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建设主题出版产品线。2019年起,作家出版社开始实施“五大优质产品线”建设工程,包括主题出版、原创精品、儿童文学、中外经典、文化教育。主题出版产品线居“五大优质产品线”之首,每年都有20余种选题进入主题出版产品线。对于这些选题,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激励力度;同时从编、印、发、宣传营销等多方面匹配社内社外优质资源,最大程度地保障这些选题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比如,张平长篇小说《生死守护》是2020年度作家出版社主题出版重点图书。这是一部直面现实的社会政治题材小说。小说完稿于2020年4月,当时正值新冠疫情肆虐的时期。编辑在加工书稿的同时,发行部和营销部也行动起来,从装帧设计到发行推广制定了一套完整方案。该书登上各种好书推荐榜单,并斩获首届“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截至目前,该书发行近10万册,影视版权收入达600万元。

二是积极参与中国作协主题创作工程。中国作协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理论引导,扶持现实题材创作,实施了“定点深入生活主题创作工程”“重点作品扶持工程”“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等主题创作工程。2019年9月,为进一步推动广大作家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创作记录时代的文学精品,中国作协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策划开展“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组织遴选优秀作家奔赴全国20多个省(区、市)扶贫点深入生活、实地采访、开展创作。作家出版社立即策划组织了“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丛书”。该丛书由10部报告文学组成,包括蒋巍的《国家温度》、吴克敬的《耕梦索洛湾》、任林举的《出泥淖记》、哲夫的《爱的礼物》、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该丛书被中宣部列为“2020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其中,《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被评为2020年年度“中国好书”。

三是刊社合作、资源共享。作家出版社与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下属的《人民文学》杂志社、《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杂志社,达成“刊社一体、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多方共享、多平台呈现的可喜局面。这一机制有利于整合力量、优势互补,使优质作品得到更快捷、更全面地发掘与呈现,为多出文学精品搭建了良好平台。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文学报》《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等第一时间组织、发表了大量抗疫主题作品,作家出版社策划了《战“疫”之歌》选题,将这些作品优中选优、汇编成书。2020年3月21日该书出版后,《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20多家媒体对该书进行了报道。《战“疫”之歌》兼具思想性、文学性与可读性,是抗疫主题出版物中品质上乘的文学作品集。该书的编辑出版也是一场快速出击、争分夺秒的“集团作战”。在此过程中,集团所属各大报刊积极配合,充分展示了在重大疫情之下的情怀、使命和担当。

四是组织重点选题“改稿会”。“改稿会”是提高作品质量、打造文学精品的有效手段。作家出版社针对主题出版重点选题,每年都组织召开多次不同形式的“改稿会”,收到了良好效果。举例来说,2020年年初创作完成的《暖夏》是作者王松以自己在天津郊区挂职的经历为素材,对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壮举予以高度艺术化呈现的长篇小说。2020年9月4日,《暖夏》改稿会在北京举行,20余学者、评论家在改稿会上相互交流阅读体验,对《暖夏》进行了客观而中肯的评价,提出了诸多修改建议,表达了对作者、作品的更高期待。会后,经过作者的精心修改,2021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立足于脱贫攻坚,又超越了脱贫攻坚,在某种意义上是乡村写作的一种新突破、新进取。该书被中宣部列为2021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今年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书”。

三、做强做优主题出版,要把握工作着力点精准施策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精准施策,才能做到整体谋划,全面推动,取得实效。由中国作协主办、作家出版社承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学工作重要论述,奋力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创作计划”旨在引导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文学力量“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用文学精品“开拓文学新境界”。为实施好这一“创作计划”,作家出版社将其纳入到做强做优主题出版的整体规划之中,准确把握“创作计划”的重点、关键、支撑、目标等,使之顺利有序实施。

从选题策划角度准确把握“创作计划”的重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突出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主体地位,是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必须把握的重点。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创造了无数波澜壮阔的伟大奇迹,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广大读者迫切希望能够读到更多深刻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的优秀文学作品。“创作计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创作,深刻展现新时代“山乡巨变”这一主题,通过反映乡村振兴的时代风貌,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艺术地再现农村新面貌、农民新生活。入选作品要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能够彰显新时代精神特质和理想追求,从历史和未来两个维度上体现“山乡巨变”的深远意义,体现“人民性”的价值导向。

从精品生产角度准确把握“创作计划”的关键。长期以来,文学出版一直存在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如何提升文学出版的品质、怎样才能精益求精打造精品,成为长期困扰文学出版的难题。为人民奉献有正能量、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新时代文学精品,对文学出版来说是最为迫切的任务。“创作计划”倡导让“山乡人”写“山乡变”,把目光投向那些身在山乡基层、饱含创作激情的写作力量,有朝气、有潜质、有阅历、有泥土气息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并向网络作家敞开怀抱。“创作计划”的目标和成果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峰”之作。

从融合发展角度准确把握“创作计划”的支撑。新时代文学精品的多介质传播,使文学出版获得了媒介技术的支持,推动出版流程重塑再造、产品形态转型升级,不同媒介通过内容、渠道、平台、终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能够极大地提高文学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创作计划”成果要实现向影视、戏剧、网络音视频等传播形态转化,推动文学IP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开发利用。通过加强与新媒体、新业态和新技术的交融交汇,充分释放文学潜能和价值,持续提升文学传播的影响力和到达率,为作家与公众搭建起思想与艺术互通的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掘文学精品的内容资源优势,传播知识、引领精神、启迪审美、造福社会。

从效益提升角度准确把握“创作计划”的目标。“创作计划”将围绕作者、作品和涉及的故事原型等,不间断推出融媒体创意产品,分时段跨平台多圈层分众化推送,持续为“创作计划”成果市场影响加热升温;通过线上线下组合营销手段,将“创作计划”成果打造成市场爆款,形成多介质产品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实现对市场覆盖最大化。“创作计划”还将大力推动成果走出去,不仅要实现图书出口,更要达成版权贸易,利用国外出版机构出版外语版本,用本土语言向当地读者传播中国“山乡巨变”的感人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此外,“创作计划”把效益提升作为目标,强调其成果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既是思想上、艺术上的成功之作,也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些作品的多介质传播所衍生出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将进一步达成效益提升这一目标的实现。

聚焦现实题材文学精品的生产和传播,是文学出版做强做优主题出版的中心环节。精心打造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不断扩大新时代文学精品的生产和供给。“十四五”时期的文学出版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作家出版社精品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了意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精品画廊
风中的树
幸福一日
釉光青精品欣赏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