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2023-01-09 21:15汪燃黄菲
天津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因性肺癌量表

汪燃 黄菲

(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肺癌是来源于细支气管黏膜以及腺体的一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于世界第一位[1]。肺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放化疗、免疫学疗法等手段为辅。这些治疗方式不但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严重危害,而且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巨大负面影响[2]。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进展,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改善患者的生命品质,是肺癌患者所面对的全新挑战[3]。希望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癌症患者的一种有效应对策略,使其痛苦减轻,应激状态得到缓解[4]。肺癌治疗和预后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有关。临床分期晚、恶性度高的患者症状较明显,影响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心,进而降低患者的希望水平。研究显示[5],有效的希望干预在癌症患者的治疗康复中起积极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现状,并对改变患者希望水平的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改善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为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希望水平的相关概念

希望是癌症患者克服困难的重要因素。20世纪初弗洛伊德将希望的概念运用到医学中,提出希望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6]。CORN等[7]认为希望的概念随所应用的环境发生改变。HERTH[8]提出希望是一种使人们相信在未来可以实现某种积极目标的信念。赵海平等[9]在20世纪90年代将希望理论引入中国:不管结果怎样,个体总是对未来的生活抱有坚定的勇气和信心。希望的概念涵盖了三层含义,即个人对未来的良好憧憬、坚定的信念和期望目标。

2 希望水平测量工具

2.1希望量表 由GOTTSCHALK[10]1974年研制,是第一个用来测量个人希望水平的量表。它要求被研究的对象尽可能地详细描述出在过去4年内出现的所有重要事件。对事件的评价运用7等分法,包涵4个充满希望和3个缺乏希望的得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仅为0.16,但是它的编制也为日后希望水平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11]。

2.2米勒希望量表 由MILLER等[12]1988年研制。主要是对健康成年人希望水平的评估,分为积极和消极2个维度,共40个条目,计分方法为Likert 6级评分法,最终得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该量表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ɑ系数为0.88。由于操作繁琐,被调查者配合度低,国内较少使用此量表。

2.3诺氏希望量表 由NOWOTNY[13]1989年设计而成。用于衡量成年人及肿瘤患者的希望水平。包括以下6个层面:信念、积极参与、内在动力、自我信仰、与他人联系以及对未来的可能性等,共29个条目,计分方法采取Likert 4级评分法,最终得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分数越高希望水平越高。该测试量表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ɑ系数为0.89。

2.4Herth希望量表 由HERTH[8]1991年研制。主要用于肿瘤患者及老年群体希望水平的测定,包含以下3个维度: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选取积极的行为、同他人维持联系,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最终得分为各项目分数之和,分数越高希望水平也越高。该量表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ɑ系数为0.85。中文版经赵海平等[9]汉化及王艳华检测[14],具有良好可行性,可操作性强,是目前国内外护理领域使用最广泛的量表之一。

3 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希望水平的研究以及方法等比较完善[15]。在过去30年内,希望水平的概念逐步地被引进到了肿瘤学领域。李秋芳等[16]通过量性研究指出我国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面对自己的诊断,肺癌患者积极寻找方法,以积极的眼光看待自身的患病情况。目前希望水平研究方法多为定量研究,国内鲜见该方面的定性研究[17]。定性研究可以对希望的意义、概念框架等进行更深入探讨。NIEROP-VAN等[18]通过定性研究得出医务人员的积极反馈可以增加癌症患者的希望。

4 影响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相关因素

4.1人口社会学因素 陈迪等[19]研究发现,年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均可影响患者的希望水平。年龄越大的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表现越强烈,希望水平也更低。霍艳飞[20]通过对130例肺癌患者希望水平进行了研究,提出文化水平是影响患者希望水平的另一个原因,而经济状况也与希望水平有关。文化层次低的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知存在缺陷,经常使其希望水平受到严重影响。经济状况好的患者心理压力小,对疾病预后期望较高,其希望水平较高。

4.2疾病相关因素BANDO等[21]研究表明肺癌患者症状与其希望水平存在负相关。作者指出呼吸困难、疼痛对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影响最大,而症状改善具有重大积极影响,作者提出这项发现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症状管理。因此国内临床人员可结合我国肺癌患者的特点,进行有关症状与希望水平的研究,为肺癌患者的症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3焦虑、抑郁 治疗引发的毒副作用以及对疾病预后、医疗费用的担忧使肺癌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22]。胡汉娇[23]根据相关性研究比较肺癌患者抑郁情况和希望水平的分布,发现二者评分呈负相关,即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其希望水平越低。提示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阶段应积极关注肺癌患者的身心状态,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服务,给予患者适当心理帮助,从而缓解患者不安、压抑的负性情绪。

4.4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动作乏力、情感倦怠、身体疲倦和意识倦怠,已成为肺癌患者的首要症状。睡眠和休息不能改善,而且时间过长,还存在着不可预测性[24]。 麻杰等[25]通过对240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认为癌因性疲乏在肺癌患者中普遍存在且较严重,并提出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呈负相关。医护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表现,必要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从而改善其身心状态,防止患者出现消极人生观。

4.5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提供的物质、精神或者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肺癌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希望水平也越高[26]。为肺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及时的心理社会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促进其幸福感,并对生活质量产生正面影响。

4.6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指个人通过保护性的成功应对挫折而得到发展和新生的心理机制,它通过聚焦个体的正性心理应答,促进了个人在逆境中对自身潜力的发挥,目前正成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27]。心理弹性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心理弹性得分越高的患者其希望水平也越高[28]。因此医护人员可对患者的心理弹性予以关注,通过针对性干预改善心理弹性水平。

5 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干预措施

5.1病友互助模式 病友互助指曾经体验癌症治疗与康复的患者,自愿为其他癌症患者服务并提供支持。郑萍等[29]将该模式运用于肺癌患者,通过征集符合要求的肺癌防治志愿者,并对其开展系统培训与考核,实施责任制互助,以病房探视交流、向患者介绍自身治疗经历、讲述注意事项及分享经验等多种形式,协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明显提升了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及主观幸福感,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5.2“自我效能加油站”计划 自我效能是人们面对一件事时对自我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认为自己能否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信心或信念,可以通过学习培养而成。房颖等[30]在肺腺癌患者中开展该计划,具体内容涉及认知干预、汲取经验、希望性治疗、运动训练和增加外部帮助等5个方面,通过强化成功经验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指导,从而养成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结果表明,开展“自我效能加油站”计划的观察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患者内环境稳定和生存质量改善均有积极作用。

5.3生活希望干预计划 该计划是应用于癌症患者照顾者的干预计划,由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护理学院研究开发,干预对象主要是癌症患者照料者,以此间接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31]。李慧娟等[32]通过对83例肺癌患者实施该计划,主要包括引导患者观看生活计划干预视频、记录希望日记以及阶段目标完成时给与奖励,最终取得了较好效果,患者的积极情绪状态得到明显调节,不仅提高了患者希望水平,其自我感受负担也得到缓解。

5.4尊严疗法 尊严疗法的本质是一种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法,主要用于晚期癌症患者,通过激发患者讲述真实思想与感情,进而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增强患者自尊度,促进积极心理的建立。杨柳[33]在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临终照料中开展尊严疗法,通过采访形式让患者回忆有意义的事情与珍贵的人生体验,并引导患者亲属的积极参与,让亲属主动投入到照护服务中,成功地构建起患者与亲属的良性交流,使患者体会到被需要、被关注,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希望水平和自尊度均明显提升。

5.5其他干预方法 目前针对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干预手段很多,王玮等[34]针对肺癌患者进行持续1个月分阶段心理干预并结合亲情式关怀,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让他们的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得以提高。夫妻自我表露[35]和协调家属护理[36]等干预措施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有助于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法,促进积极情绪的培养,希望水平得到提高。

6 小结与展望

对肺癌患者来说,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到长期管理,患者会经历身体症状、经济压力、情感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障碍,而希望的提高可为患者增强因想要战胜病情所出现的内部动力,从而鼓舞患者内心动力与斗志。由于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一般处在中等或偏上,且患者的希望水平受人口社会学影响、病理类型、忧虑与沮丧、生命质量、癌因性疲乏、社交支持、心理弹性等多方面影响,因此采用病友互助模式、“自我效能加油站”计划、生命希望干预、尊严治疗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肺癌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提升希望水平。积极心理学中的希望也是肺癌患者在面临病情发展时的重要保护性措施,对病情恢复产生推动作用。医护人员对经济困难、文化水平较低、采取阻塞性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给与更多关怀与呵护。同时针对治疗肺癌患者身体表现要予以重点注意,严密监视随时间改变的希望水平轨迹,为患者进行持续动态的个体化护理,以便在根本上提高其希望水平。

猜你喜欢
因性肺癌量表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