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法的实践探究

2023-01-09 03:57
读写算(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会意字识字汉字

卢 燕

(张家港市白鹿小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生字的掌握是学生读书与作文的基石,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认字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内容。以往的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常使用单一的授课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单一的抄写以及背诵,这样是无法提高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因此,教师需开展趣味识字法,以此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根据造字规律,追本溯源

识字方法的类型较多,包括字理识字、韵语识字等,充分体现出教材对于识字的重视。教师通过构字结构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识字教学,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培育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形声字归类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汉字中大约有80%文字属于形声字。形声字主要是指部首表意,声旁表音。教师能根据汉字的这一个特点指导学生识字,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程度,以此提高识字效率。这样学生不仅能猜出字的读音,还知道字的意思,以后自主学习字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以“蜻蜓”“蝴蝶”“蚯蚓”“蜘蛛”为例,它们都是用“虫”字旁来表达字的含义,而右半部分为字的读音。又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认识“清”“情”“请”“睛”“晴”“青”字时,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学习,如图1:

教师运用形声字进行对比讲解,学生不仅更好地明白这些字的意思,而且还掌握了学习文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字的能力和兴趣。

(二)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进行归类对比学习

很多汉字都有一定的构字规律,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在识字的过程中,相同的构字方法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识字。这样,学生掌握的字词带有一定的统筹性、规律性和对比性,不仅掌握得快,而且非常牢固。小学部编版教材非常重视这一点,如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是象形字,“明”是会意字,针对《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中的“脖”“肚”“腿”“脚”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这些字都有“月”字旁,表示身体的一部分。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 识字加油站”也把一些会意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识记,如“锋”“峰”“蜂”等字。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认真观察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做相关动作识字,并启发他们:“在做动作的过程中,每一组都用到了什么?”从而认识每组字的读音和理解字义。如:

(三)结构组合法讲解会意字

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组合法展开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趣味教学,还能将文字分解后,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分解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将其分解为有意义的部件。比如,“溯源”是追溯各个部件分解后的含义,而“组合”则是将分解之后的部件结合到一起,理解汉字的含义。整体而言,教师可以将“符号”与“语义”相结合,通过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可以知道学生分解生字的部件,随后将其与对应的内容相结合,促使静止的汉字可以在学生的脑海内生动起来,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须”时,常会出现学生将二者的位置弄乱。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简笔画勾勒出面朝左边的人像,随后在人像左右侧分别画上三条胡须,且两幅画胡须的位置不同,随后询问学生:“哪幅画正确?”教师对学生提问之后,可以让学生牢记“须”的左右内容,并活跃识字课堂的氛围,显著降低学生写错的可能性。此外,会意字内的结构在造字之初较清晰,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部分会意字的结构较难辨认。比如,“一束花”内的“束”字,其字形主要为独体字,但从字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束”属于会意字,其是使用绳索捆住木头,且“口”表示绕木头一周的意思。针对这一类汉字,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谨慎的处理。教师可以选择两种形式:第一种为讲清字的源头、图形索义。第二种,教师可以采用其他的识字形式进行教学。由于这两种汉字的会意部位不太显著,故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分解。

二、把握学生特点,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其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故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常对学生实施单纯的讲解,无法让学生长时间维持注意力以及兴趣。而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各类电子游戏活动,以创设生动、活泼、好玩而又实际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电子游戏活动中采用独立、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并培养独立识字习惯,最后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教育目的。

(一)“编儿歌”游戏识字法

编儿歌就属于这种印象记忆的方式,也是低段学生最喜爱的游戏方法之一。它可以以儿童歌曲的形式,使原来单调、机械的识字学习流程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性、通俗易懂,既可以迅速打消学生对识字流程的畏难情绪,又能朗朗上口、易于记住,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而且教师还可以抓住童谣的这个特点,把即将认识的新生字串联为童谣,并让学生识记。而且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歌唱的方法对所学生词印记逐渐深入,从而防止了一遍又一遍地单调、反反复复念记,并且学生在识词流程中还可以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当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生词之后,教师还可教学生自编顺口溜,对所学生词加以学习复习强化。借助儿歌的“外衣”让对陌生而繁杂的汉字更加亲切、了解,儿童识字的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动作表演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肢体动作展示字的形义联系。比如教学“跑”字,教师先引导学生想一想跑是什么动作,之后再请同桌示范几下,透过示范的表现形式学生就能知道“跑”的时候因为要使用双脚(足),所以是“足”字旁。又如学习“掰”字时,先请一名学生将二个手掌心相对地合拢,然后左右由另一名同学向两侧依次作相互拉扯的动作。再如“看”字,很多教师往往将“看”字下面的“目”字写成“日”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教师在教学之前启发学生思考:“孙悟空怎样看的?”学生会刻意模仿孙悟空的动作,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孙悟空是把手放在眼睛前面眺望远方的,所以‘看’字下面是‘目’字,也就是眼,所以人们都是借助眼睛看事物的。”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可以降低学生识字的错误率。通过这种动画讲解的形式,结合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不仅记清了字,还明白了词义,学习起来既省时又省事。

三、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微课的时候,需要从多个方面收集教学的资源,创建趣味性的识字方案,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一)提高识字教学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置合理的微课教学识字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比如,在讲解部编版《识字四》的时候,由于教材内包含着一首儿歌,教师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使用微课设计出合理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当学生反复朗读儿歌的时候,常会出现一些学生不认识的生僻字,但学生对此反复朗读,也会对生僻字产生基本的认知。因此,教师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并将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最终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

(二)使用微课资源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通常教师对学生展开的实际教学内容,其常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展开的,促使教师可以展开符合学生需求的识字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常对故事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微课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设计出以故事为主的微课教学内容,从而展开高质量的微课教学活动。

(三)使用微课具体化识字教学

小学识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教师结合微课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识字教学氛围,并通过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方法实现识字教学的具体化目的。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演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促使学生通过微课识字教学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对识字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升识字教学效果

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设置趣味游戏,结合本节课的识字教学目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打造出生动、有趣的识字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识字游戏竞赛、表演识字、识字接龙等方式,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使课堂呈现出无限趣味。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把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几个生字制作成卡片,采取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识字。当学生初步了解字的读音后,教师先为学生讲解识字比赛的规则,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拿出一张卡片,学生进行抢答,并记录第一名回答出准确读音的学生,看看哪一名学生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便是获胜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数量,还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趣味识字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二)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可以把识字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出小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让其主动探寻文字的奥妙。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识字游戏活动、文章朗读以及课外阅读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并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生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为小学生推荐优秀书籍,让学生自主阅读,对于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这样不仅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发展了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创新识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虽然小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识字学习后,能够掌握一些汉字,但是由于学习时间过久,学生很容易将一些汉字遗忘掉。为了巩固学生的记忆,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应创新识字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接龙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已学汉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接龙的游戏,让第一名学生说出字形中带有“贝”偏旁的汉字,以此类推,直到大家无法说出有关“贝”结构的汉字。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营造出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识字能力,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生字。

(四)强化师生交流活动,巩固学生已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可以将动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将复杂的汉字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的理解以及学习。动画识字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汉字的动画,将一些难以理解的生字变得拟人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口耳目》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卡通古代人物画像,并说:“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请同学们看看都少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眼睛、嘴巴、耳朵。”接下来,教师在课件出示“口”“耳”“目”的古文字,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当学生观察过后,教师进行引导:“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作象形字,同学们看看是哪些字?”当学生思考过后,教师出示“目”的动画字理演变图,让学生了解目字是如何演变而成的,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生字的意思,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小学生实施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时候,虽然教师可以在识字过程中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但是,由于语文教师对于趣味教学的理解不足,在教学课堂内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极易导致教学进入误区。因此,教师需明确识字教学不能将课堂识字作为单一的教学目标,需将识字教学与趣味教学相结合,随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高效的教学活动,领略到汉字的无穷魅力,充分享受识字教学的趣味,丰富学生的汉字库。

猜你喜欢
会意字识字汉字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画说汉字——摆(bai)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有趣和会意字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品形汉字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