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新生儿科的应用

2023-01-09 10:54张丽平朱国强
护理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预警病情新生儿

张丽平,朱国强,苏 丹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473000

新生儿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身对外界病原体及其他刺激的抵抗力较弱,加之新生儿既无行为能力且疾病症状又不典型,所以一旦发病,病情易迅速恶化[1-3]。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评估患儿病情,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由此导致的医患纠纷时有发生。英国母婴健康调查机构(CEMAH)的一份报告显示,约2/3 的新生儿死亡是可以通过有效监护进行预测的[4]。因此,寻找一种客观的且能帮助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病情进行预警的评分系统,可有效提高临床对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和干预效率,降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甚至挽救新生儿生命。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NEWS)系统是通过对新生儿简易生理参数赋值、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快速识别潜在危重症新生儿,以及时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是目前预警系统中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5],该评分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评分系统所涵盖的项目仍不完善。因此,本研究探讨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情况,以便为护理人员准确预警危重新生儿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172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预警评分系统不同分为对照组90 例和研究组82 例。纳入标准:日龄<28 d 者;在新生儿科住院时间至少24 h 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致死性畸形者;转至我科时伴有呼吸、循环衰竭或需要进行心肺复苏者;中途家属放弃治疗或要求转院者等。两组患儿性别、出生胎龄、入住新生儿科原因分布等一般资料及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相关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该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患儿入新生儿科后采用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测评。①根据护理人员监测到的患儿生命体征,对比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标准,根据不同评分等级在患儿床头悬挂不同颜色警示牌,其中0 分悬挂黑色,1~4 分悬挂绿色,5~6分悬挂黄色,≥7 分悬挂红色。②加强病区巡视,记录患儿评分变化及时间,交接班时让接班护士全面了解患儿评分情况和病情变化,增加悬挂红色警示牌的患儿巡视次数和病情监测,并及时告知值班医生。

1.2.2 研究组干预方法 患儿入新生儿科后采用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测评。

1.2.2.1 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建立 检索国内外相关儿科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相关文献,包括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信息化系统[6]、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7]、住院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8],其中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信息化系统是应用最早的专门用于新生儿的预警系统,但缺少血氧饱和度(SaO2)、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末梢血糖及吸气性三凹征等指标;改良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和床边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年龄跨度大(0~16 岁),对新生儿的预警特异性较差,基于以上量表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包括体温、呼吸、心率、意识状态及收缩压5 个项目,总分0~14 分,分值越高,提示新生儿病情越危重。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包括体温、呼吸、心率、意识状态、吸气性三凹征、SaO2、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末梢血糖8 个项目,总分0~23 分,分值越高,提示新生儿病情越危重,具体见表2。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5,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2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当截断值为6 分时,其特异度为80.7%,灵敏度为89.2%,故而将6 分定为触发预警值,若该量表评分≥6 分或任一指标达3 分,提示患儿需要进行及时干预,可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表2 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标准与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标准

1.2.2.2 实施干预方法 将护理人员监测的患儿生命体征录入该系统,系统后台按照下列程序工作:识别异常数据→界面提示预警→保存评分→向主管医师提示预警→护士立即进行干预→医生下达医嘱。建立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标准:0 分提示所有指标均正常,电脑不做提示;≥1 分电脑界面显示总分,并弹出“监测到异常预警评分项目”,其中1~2 分弹出“监测到异常预警评分项目”,警示框及异常指标字体均为黑色;3 分弹出的警示框及异常指标字体为黄色;若≥6 分警示框及异常指标字体均为红色,显示总分,并提示“请立即干预”红色字样。

1.3 评价指标

1.3.1 疾病相关指标 包括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NICU 例数及住院时间,并统计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是指各项指标赋值及总分计算均正确的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呼吸障碍、意识突变、窒息晕厥、休克、心脏骤停等。

1.3.2 护理质量 采用我院自制的新生儿科护理质量调查量表评估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包括对预警评分系统的掌握熟练度、护理相关技术操作、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及服务态度4 个方面,每项25 分,共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越好。本研究应用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前后的护士均为同一批护理人员,共20 名,均为女性。该量表评分由护士长根据日常巡视情况及患儿家属的反馈进行综合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间预警评分系统实施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疾病相关指标及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疾病相关指标及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比较

2.2 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前后护理 人员护理质量比较(见表4)

表4 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得分比较(±s) 单位:分

时间应用后应用前t 值P人数20 20对预警评分系统的掌握熟练度24.03±0.88 20.02±2.27 7.366<0.001护理相关技术操作23.37±1.05 18.89±2.68 6.961<0.001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23.04±1.74 17.70±3.37 6.297<0.001服务态度23.33±1.04 22.04±2.26 2.319 0.026

2.3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 表5)

表5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自身的原因,早期疾病症状多不典型,但病情变化却十分迅速,如果单纯依靠护理人员临床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容易延误病情或过度治疗。研究显示,多数患儿病情恶化前24 h 内均会出现某种或多种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9-10],因而推测通过患儿生命体征异常变化可以预测患儿病情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早期预警系统应运而生[11]。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使用年龄跨度大,适用于16 岁以下的人群,对新生儿的特异性较差[12]。为此,有学者建立了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该系统使用简单,易于掌握,实用性强,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疾病危险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预测,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13]。但随着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发现该量表对患儿病情恶化前异常生命体征的涵盖范围较少,还有一些病情恶化前发生变化的生命体征并没有在该系统中显示;此外,该系统是根据不同评分等级在患儿床头悬挂不同颜色警示牌,需要加强病区巡视,手动记录患儿评分变化及时间,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繁重且效率不高[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及转入NICU 比例明显下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住院期间研究组患儿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包括体温、呼吸、心率、意识状态、吸气性三凹征、SaO2、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末梢血糖。通过电脑自动弹出的警示框及异常指标字体的颜色可准确、快速地评估新生儿病情,异常指标的变化一目了然,有助于护理人员对异常指标的快速识别,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相较于床头悬挂不同颜色警示牌的预警方法,该系统可为护理人员提供动态的信息以帮助其快速评估患儿病情变化;充分利用视觉色彩优势,根据不同评分将警示框及异常指标字体设置为黑色、黄色和红色,对于红色预警,提示“请立即干预”红色字样,护理人员可通过醒目的色彩提示直观评估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措施。除了护理人员外,该系统还直接与医生的电脑信息系统链接,值班医生也可根据信息提示及时下达医嘱,从而缩短干预前的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故而有助于预防患儿病情恶化,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及转入NICU比例[16-17]。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应用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后,护理人员对预警评分系统的掌握熟练度、护理相关技术操作、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及服务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应用前。提示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既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助于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优化人力资源。传统的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需要护理人员记录各项预警评分并计算总分,过程烦琐,耗时长,且存在计算错误的弊端,工作效率低[18];另外,在床头悬挂不同颜色警示牌的预警方法存在滞后性,并不能实时反映新生儿病情变化,容易延误治疗时机[19]。而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实现对新生儿预警评分的动态检测,实时监测患儿病情变化,且自动计算各项总分,准确度高,省时省力,故而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20]。

4 小结

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实现对新生儿预警评分的动态检测,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预警准确率,降低了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比例、转入NICU 比例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缩短了住院时间,既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有助于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

猜你喜欢
预警病情新生儿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