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特色及价值意蕴

2023-01-09 21:37徐佳惠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现代化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创造的新的文明形态,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的新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统筹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方面和谐发展,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与特征对丰富现代化道路论体系具有深刻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0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即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走出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道路所不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给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

二战后,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理论。西方的现代化理论是以西方经验为基础构建的,但是这种理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缺乏解释力。我国从1840年开始,可以说是被迫进行现代化,开始了对现代化的艰难摸索,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我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走了一条向西方学习的现代化道路,但这种向西方学习的救国道路无不以失败告终。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如何走向现代化,并逐步形成了这样一种独具中国气质的现代化新道路。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独特的中国气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结合自身实际,不照搬照抄西方理论的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从毛泽东提出“四个现代化”到周恩来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设想,再到鄧小平的“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即“小康之家”,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式,最终找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新道路,这条路是基于我国的底蕴与国情出发的,是适合我国的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表明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只有一个方向,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模式都不是唯一的,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国家。我们实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而开辟出的新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发展。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明确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立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就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并创立了群众路线,成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与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为了全体人民共同的利益,始终是为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奋斗。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显著成果,我们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断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我们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也是一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最后,中国的现代化是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是多方面共同发展,全面的进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单方面片面的现代化,而是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在内的多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不是被资本控制下的只注重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全面统筹、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多方面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在总结西方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特色

2.1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基本的就是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物质资料的需要,所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其内含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向,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的发展重点是放在经济上的,是以资本为中心进行发展的,简单地把经济的发展,资本的发展归纳为现代化的核心。并且直到进入现代社会,资本的力量仍在不断扩张,并逐步通过法制化来保护资本的利益,由此导致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探索和实践,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在,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了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共同富裕是现代化道路的应有之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共同富裕不是少部分人的富裕和发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都得到保障和发展,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不是均富贵的平均主义,而是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保证每一个中国人民都能享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了八年的脱贫攻坚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为继续朝着共同富裕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也体现党继续向共同富裕奋斗的坚定决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征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实体现。

2.2是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同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也要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撑和灵魂所在。

精神文明是现代化绝对需要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文化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凸显。现代化道路中的文化建设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其中有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智慧,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中华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与现代化相矛盾的地方,所以,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被遗失,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在新时代,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革命文化是无数革命先烈在革命年代用血肉谱写而成的红色基因文化,在当今时代,更不应该被忘却,时刻牢记革命先烈的拼搏与奉献精神,激励新一代年轻人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而拼搏奋斗,唱响青春的奋斗旋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彰显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不断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文化,是新时代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

现代化道路的建设同样离不开价值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价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六个字,充分表明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教导什么样的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支撑。

2.3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过程大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伤,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能也不会再走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老路,即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而是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突出人与自然是一體的环保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重要部分,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得到不断凸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伤害自然来获取经济发展的做法是极其不可取的,对自然的毁坏最终也会使得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环保放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进行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中国式现代道路一定不是西方国家只注重经济发展而污染环境的道路,而是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人类不仅具有社会属性,同时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具有天然的自然属性,同自然界紧密相连,对自然的损害和污染就是对人类家园的损害,造成生存环境的恶化,破坏自然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经济的发展不能把环境污染作为代价,追根究底,环境也是民生,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所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4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强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绝不是一国独大的霸权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的发展,始终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目的,坚持发展友好邻国关系,不欺凌,不霸权,向世界释放友好合作,和平发展的理念。全球新冠疫情的来袭,更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大国担当的形象,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大力支持别国,携手共度人类这次全球性的灾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中国用行动向世界传达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平发展不是为了一国一地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展才是目的,但这种发展不应是以牺牲他国的利益为代价的,中国的现代化是坚持共同发展的,坚决不搞一国独大,同时和平的环境才能促进更好地发展,和平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

2.5最本质的特征是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不仅包含物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人的现代化,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追求。中国式的现代化始终围绕着人的发展进步开展,把人放在重要的中心位置,坚持实现人的现代化。

西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资本在其中占支配地位,最终导致了人成为“单向度的人”。这是哲学家马尔库塞在批判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指出技术理性实现了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封锁与控制,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虚假需求”的世界,丧失了自由。这样的一种现代化发展道路就是忽视了人的现代化,而只注重了物的现代化的结果。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则是始终以人的全面发展来作为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各个方面的发展其中都蕴含人的现代化这一深刻的本质。因为我国的发展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服务的。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目标为人提供更好地物质生活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为人提供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精神享受,生态文明发展是为人提供更好地自然生活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全世界、全人类提供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人的需要得到了全面的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

3.1为丰富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现代化的理论起源于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实现现代化有且仅有一条道路,也不意味着西方现代化理论就是唯一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为丰富现代化理论体系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效地避免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从指导思想上,一开始就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在价值追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西方的现代化以经济作为衡量标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最本质的不同就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中国的现代化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为资本服务的。在发展布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方位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对外关系上,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发展逻辑,开辟了中国式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的模式,打破了实现现代化只有西方这一种模式的论断,为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丰富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3.2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走上现代化的新的道路方向,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西方走向现代化的这种发展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国家,每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可以是多姿多彩的,但由于受到西方现代化思维模式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盲目模仿照搬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这种照搬来的发展模式与本国国情不符,与国家制度与发展理念产生冲突与矛盾,因而没有走上现代化发展的正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诸多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的进程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新的发展模式,打破了只有一种现代化道路的论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国国情而探索出的中国方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摆脱了西方政治模式、发展理念的单一化模式束缚,为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另一种走向现代化的方式,即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具有普遍意义。

中国用自己的实践经历所探索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行动证明了“走自己的路”是可行的,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不必囿于西方现代化模式这一种道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奇迹和经验,充分证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有很多不同的选择的,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路、贡献了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N].人民日报,2021-01-26(002).

[6]齐卫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J].江汉论坛,2021,(09).

作者简介:徐佳惠(1994-),女,汉族,河南焦作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