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2023-01-09 10:39邢红兵高月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创新路径企业管理

邢红兵 高月

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经济形态,对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传统企业管理滞后性的阻碍,为迎合数字经济浪潮,现阶段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下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创新发展趋势,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加大企业数字化技术自觉投入,明确数字化战略。因此,本文利用文献综述等方法分析我国当前企业管理现状,深入剖析数字经济给企业管理创新带来的优化企业管理流程、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开放性等影响,以此提出企业管理创新路径,以期为企业管理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企业管理;创新路径;理论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09

2022年国务院颁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强调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经济形态,其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更是顺应时代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的重大战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对各行各业均有着一定的影响。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34.8%,202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7.8%,由此可见,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当下,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而这对企业管理即使机遇也是挑战。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事态,因此适应数字经济的冲击、培养企业数字化管理理念、提升数字化技术是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剖析。贾国明(2019)围绕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展开讨论,指出现有企业存在企业管理观念滞后、企业员工对企业创新存在抵触情绪、缺乏有效地创新管理方案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与完善措施。罗卫华(2021)以战略管理为视域,阐述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深入剖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此对这类企业管理创新策略进行探讨。吴文娟(2021)以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国有企业现存的工作效率缺乏活力、竞争力等问题进行探析,以期为增加国有企业活力提供理论参考。殳利华(2022)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企业管理创新模式进行分析,针对现存的企业管理模式存在问题提出创新经济管理理念、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建设经济管理平台、完善相关监管机制等措施。王子源(2022)基于网络时代,站在宏观角度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研究,以此提出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并针对网络时代下的企业管理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总体来说,现有文献针对我国现阶段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做出了系统研究,但针对数字经济为背景进行探究的较少。因此,本文以数字经济为背景,深入剖析我国企业管理现状以及数字经济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以此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的创新提供相关对策。

1数字经济概述

1.1数字经济的概念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利用数字化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同时结合相关技术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数字经济则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區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广泛代名词。现阶段,数字经济占我国经济比重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2数字经济的特点

1.2.1可持续性

数字经济的可持续性具体表现在能有效杜绝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等危害,以此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2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网络用户从使用某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用户的总数量有关。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而数字经济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是因为数据生产要素流动性强,空间地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性小,局部市场信息较易传播,全社会高度联通,数字经济由此可以产生较强的外部性。

2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2.1企业管理理念固化,缺乏数字化管理思维

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否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颇深。数字经济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我国各行各业均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我国仍有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企业管理理念固化、数字化管理思维缺乏。第一,我国有不少传统企业对数字经济认知不足,认为数字经济与自身企业发展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只会对互联网大厂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使得这类企业虽深处数字经济的漩涡,却不懂得抓住时机,闭门造车。第二,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企业经营者传统管理理念根深蒂固,认为数字经济虽快速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不会对本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这类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无法跟上数字经济的浪潮,管理创新困难,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第三,部分企业虽已察觉数字经济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由于数字经济作为新兴事物,传统管理层由于不具备超前的数字化思维,且企业缺乏相应的数字化技术,导致这类企业无法利用数字化技术管理企业、无法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

2.2企业管理技术落后,无法适应数字化变革

首先,由于企业传统管理理念固化,管理层缺乏数字化管理思维,甚至对数字化管理有排斥心理,使得管理層不愿意拨出资金进行企业管理创新,使得这类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资金周转不足,无法创新。其次,由于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占主体,经济实习不强,不少企业连维持企业正常运营都很困难,即使有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也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再加上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不少中小微企业处于濒临破产的局面,对数字化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也是有心无力。再次,由于对数字经济了解不够深入,多数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理解仍停留在运用钉钉等软件线上打卡、沟通。最后,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使得部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易受外界错误信息干扰,导致企业的经济判断分析能力大大削弱,从而做出错误的转型判断。基于上述原因,使得我国多数企业数字化管理技术停滞不前,未能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无法利用给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2.3企业管理内容匮乏,数字化管理混乱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数字化企业管理与传统模式的企业管理完全不同。传统模式的企业管理对企管理的内容要求不高,绝大多数是管理层为中心,仅依据管理决策者对企业短时间内经营生产的判断从而进行企业管理。而数字化企业管理则削弱了管理层的职能,依托大数据平台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领域必须联系紧密,一部分内容管理失误将会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产生影响。但由于部分企业的管理内容匮乏,主次不分,使得数字化管理较为混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数字经济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企业内容数字化管理的专业人才稀缺,往往是资历较老的管理人员,管理能力较强但缺乏数字化思维或者新生代管理人才数字化思维超前但缺乏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具备管理能力和数字化管理理念的专业人才稀缺,导致部分企业管理混乱,无法精准、正确地做出管理决策。

3数字经济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

3.1优化企业管理流程

传统的企业管理流程包括计划制定、审核、开发、实施、营销、售后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往往需要管理层按流程逐级审核、实施、反馈、修正,程序复杂,效率低下。而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打破了企业部门间的界限,管理层在做出决策之后不需要逐级逐层通知,只需借助数字技术便能让企业各部门在第一时间知晓各自的工作信息和变化,从而做出相应对策以此提升工作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流程。除此之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根据企业自身优势和未来发展规划,对企业管理的流程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使得企业内部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3.2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依托网络信息数据,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管理成本。首先,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数字化背景下,人工智能逐渐取代了纯人工生产经营,既能使企业生产更健全、精准,同时又能避免因经济发展而逐年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其次,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信息收集的成本降低,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有针对性地收集对企业有帮助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或不全面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可以让企业客户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依据自身需要选择或定制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最后,数字化技术使得客户的售后评价一目了然,企业可以根据网络实施评价和大数据分析,适时做出调整,以此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3.3提高企业管理开放性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自身所具备的开放性的特点,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第一,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各部门、各层级的信息资源从邮件或会议等方式不定期分享转变为利用数字技术随时随地共享资源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信息传递时间,减少信息传递壁垒。第二,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使得企业内部决策、人事调动等信息公开透明,这使得员工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企业相关变动,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同时也使得员工避免工作空缺,适时做出工作交接和调整。第三,企业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建立自己专属网站,既能加强与客户的实时、有效沟通,又能使潜在客户了解到企业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以此吸引与潜在客户的合作。

4数字经济化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路径

4.1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数字化思维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对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导致企业管理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对传统管理理念的滞后性问题进行消除,促进数字化思维创新。而为了确保企业在数字化管理创新过程中,能够适时、准确的转变企业管理理念,专业性人才必不可少。第一,企业需加强对原有管理人才的培训。由于企业原先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情况较为熟悉,因此企业只有着重培训原有管理团队,提升其数字化创新思维,就可以让其发展成综合性数字化管理人才。第二,针对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岗位引进一批创新型数字化人才,组件现代化、数字化的企业管理队伍,由内而外更新替代,以此转变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

4.2加大企业数字化投入,增强管理技术

企业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对数字化管理的先进程度有着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加大数字化技术的资金投入,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针对资金较为欠缺的企业,在综合考量其他同等级企业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与本企业相匹配的第三方数字化平台对企业的软、硬件进行数字化创新,将企业内部各部门数据集中化管理,以此提高企业决策效率。考虑到资金投入,这类企业可以将部分数字化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处理,以此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资金相对充足的企业,可以针对企业自身管理框架,自购数字化应用,以自身企业为依托,探索出更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数字化平台。借助此类数字化平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此获取有效信息。企业通过收集来的数据资源以及自身在生产经营中华不断产生的数据资源,挖掘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做出适时的战略调整。这种自购平台的方式既能保证公司核心数据不外露,也可以在数字化创新中培养出综合性员工,为企业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4.3明确企业管理内容,确立数字化戰略

数字经济为主流发展的当今,企业必须明确管理内容,确立数字化战略。特别是当前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受阻,主动迎合数字化转型能让企业获得更多的机遇。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字经济,主动了解时事,研发制定出与企业相匹配的数字化管理方案,明确数字化转型路径。此外,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规定,在对企业未来发展综合考虑分析后,对制度进行更新,保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在企业管理实施方面,企业应更多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收集、处理相关客户资料,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建立客户资料库,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企业应建立完整的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和内容,以此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

5结论

基于上述探讨与研究,本文以数字经济为背景探究企业管理的创新路径,指出我国企业管理存在企业管理理念固化,缺乏数字化管理思维、企业管理技术落后,无法适应数字化变革、企业管理内容匮乏,数字化管理混乱等问题。同时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以此更好地提出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数字化思维、加大企业数字化投入,创新管理技术、明确企业管理内容,确立数字化战略的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9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2]贾国明.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讨[J].中国商论,2019,(24):122-123.

[3]罗卫华.战略管理视域下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略谈[J].现代盐化工,2020,47(04):96-97.

[4]吴文娟.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7):71-72.

[5]殳利华.“互联网+”对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影响[J].商业文化,2022,(11):30-31.

[6]王子源.基于网络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商展经济,2022,(05):113-115.

[7]梁银修.企业管理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要求[J].中国经贸导刊,2022,(04):66-68.

作者简介:邢红兵,江苏吉诺思美精准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月,南京中大生物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创新路径企业管理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