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链视角下高职双创孵化基地“三维融合”运行机制研究

2023-01-09 18:37陈奕庭陈广仁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职业教育

陈奕庭 陈广仁

摘要:院校通过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式建设,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三类创新创业型人才,以满足现代产业对人才升级的需求。本文基于人才链理论视角,构建以基地为载体的“功能+模式+人才”“三维融合”运行机制,重点研究包括精准定位、引入项目、提供支持、政策优惠等要素的机制建设策略,以期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具有系统性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孵化基地;人才链;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18

0前言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制定《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双创基地”)作为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双创人才培养、项目孵化、教育实践的基础功能。高职院校建立大学生双创基地,对于双创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关于对大学生双创基地的研究,学者提出了较为丰富的理论观点与研究成果。金玲、殷春华(2015)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策略进行研究,认为基地在教育培训、信息咨询、政策保障、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大学生有力支持;李涛(2016)则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十种运营管理机制进行比较分析;贺志涵(2019)以院校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和合作机制;李斯(2019)为基地运营的服务体系提出优化改善的具体措施。然而,现有文献较少将基地建设、运营与人才培养三个因素进行综合性研究,导致其研究结论与建议可能缺乏严谨性、系统性以及逻辑性。由此,本文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导向、运营机制与人才培养进行多元维度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机制研究,以弥补现阶段多数文献对双创基地的综合性研究不足的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基于三类递进式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归纳双创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剖析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导向和运营机制。综合而言,本文主要基于人才链的理论视角,设计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基地的“三维融合”模型,剖析创业孵化基地的三类功能导向,提出三种孵化基地的运营模式,为三个层次的双创人才培养提供策略,最终构建双创基地的“三维融合”运行机制。

1人才链视角下的“三维融合”机制构建

1.1人才链视角下的“三维融合”模型

双创人才包括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层层递进、逐步上升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三类人才,由此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特征建立相应的培养模式,对双创基地进行功能定位,形成人才鏈视角下的“三维融合”模型,该模型可示意如图1。

1.2双创人才链构成

(1)创新型人才。孵化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基地,将给学生提供初步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广泛的创新空间。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刚步入创业阶段的学生。培养的方向是向学生普及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动力。

(2)复合型人才。孵化基地作为项目训练基地,将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项目孵化运营,培养他们多维度的综合能力。复合型人才主要针对掌握一定创业经验的学生。在这个阶段中,有目的地让学生参与和完成更多创业环节,锻炼他们选品、销售、分析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多方面综合素质技能过硬的创业复合型人才。

(3)应用型人才。孵化基地作为学生实践的基础性资源,将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地经营创业项目的保障支撑,充分培养他们作为项目经营主体的能力。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其创业实践兼有主动性和创新性,具备将所学知识和所具有的素养转化为创业实践的高级综合能力。依托双创基地,高职院校可从大规模的双创人才中甄选及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的创新创业高级人才。

1.3双创基地的内涵及类型分析

(1)创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性功能,是将其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实践的主要载体,通过设计各类项目活动,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对学生进行创业政策与法律宣传和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探索创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的本质内涵,了解创业途径与方法,增强创业信心,激发创新创业潜能,让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身处校园,大多对课堂教学与课本理论较为熟悉,对创业实际情境接触不深。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创新实践活动,一方面学生将对需要进入的行业有较为现实的认识,对创业活动有更为切身和实际的体会,对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孵化基地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有助于学生认清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由此,通过创业教育基地,学生可逐步完善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创业素养,掌握创业策略和方法,将多种综合能力进行整合,最终得到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目的。

(2)项目孵化基地。项目孵化基地作为服务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场所,是集创业孵化、教学实践、技能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孵化基地切实为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为项目提供咨询、信息交流、设备等服务;免费为创业项目开展创业指导培训和企业业务培训。高职院校通过充分利用项目基地的辐射功能,营造健康、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氛围。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是一个社会创新活力的集中体现。项目孵化基地是由校企合作而产生、帮助大学生创业的组织,项目孵化基地有利于高校将其理论知识上的创新应用到社会的创业实践当中,给予创业的项目以理论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帮助创业项目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创新的需要。另外,创业项目也能促进高校先进的技术和成果更快地实现商业转化。

(3)学生实践基地。学生实践基地,顾名思义是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活动的场所和空间,特别是实践设施和环境,另外还会配备专门的导师团队。在实践基地中,作为创业实践主体的学生、引导创业实践活动的教师、创业实践的企业导师三者系统性融合,不仅能将学生的创意和已有的知识转为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个人发展途径的多种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运作,丰富了高校的教育内涵,从单纯理论传授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了解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痛点、解决学生就业创业难题。

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营需要以契合学生创新创业需求为基点,从基地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制度管理、内容设计等方面入手,将场地、资金、设备、人力等资源最大化投入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参与转化。学生通过利用现有资源,组建创业项目团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应用企业管理方式经营项目,掌握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最终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展开,大学生实践基地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的优质平台,从而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创业人才。

1.4基于双创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创业孵化基地的三种孵化功能导向,可以归纳提炼孵化基地运营的三类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一为销售型模式,即由企业提供产品,学生负责销售;二为运营型模式,即企业提供平台,学生负责运营;三为经营型模式,即企业提供咨询,学生负责经营。此三种模式呈现梯度式、循序渐进的发展特征。

(1)销售型模式:企业提供产品,学生负责销售。企业提供产品,学生进行销售,是创业孵化基地运营的初级双创教育模式。在该种模式下,企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营销培训。基于此类培养模式的设计,学生主要负责的是销售环节。有了现成的商品选择与前期积累的口碑、企業与学校的前期指引,学生在销售环节进行模式创新,设计寻找消费者画像、设计不同的销售方案,向顾客展示产品外观、介绍产品性能,逐步达成交易。

虽然此类模式较为简单,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创业教育意义。对于初步接触创业的高职学生,借助此类模式参与体验实践基础的创新项目,可以让他们对市场销售规律有切身体会的认识,由此该模式的应用,对学生和商家都具备风险低、资源投入小,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依此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达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2)运营型模式:企业提供平台,学生负责运营。企业提供平台,学生负责运营,是创业孵化基地运营进阶式孵化运营模式。依据这类模式,企业仅提供运营平台,学生获得了优质的平台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甚至自带创业项目进驻平台。可见,在该模式下学生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需要主动参与和完成更多的运营环节。学生不仅仅与前端客户沟通,还充当销售的角色,思考如何加强产品与客户之间的联结。无论是产品的选品、商品的上架、平台的运营和维护、销售数据分析等方面,都需要学生深度地参与其中。

在这类模式中,学生深度参与项目的孵化过程,较为全面地负责整个项目的日常运营。这种模式相较于初阶的创业教育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掌握多方面的能力,在项目的日常运营中灵活运用。

(3)经营型模式:企业提供咨询,学生负责经营。企业提供咨询,学生负责经营,是创业孵化基地运营高阶式创业实践模式。在这类模式下,企业基本不会深度参与学生的创业项目,而是通过企业导师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大学生全权负责项目经营,完成创业项目经营全流程,实现由参与者到主人公身份的转变。整体项目经营过程包括从前期市场调研、商业战略策划、平台选择,还有产品日常运营和销售,乃至售后服务和数据分析,都需要由学生自己操盘。

相较于前面两种模式,创业实践模式体现的是学生经营项目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转变为项目的咨询方,而学生才是项目真正的“操盘手”。这种模式不仅需要学生有创新的能力、综合的素质,更需要学生能够将发挥自己创新创业的潜力,真正将能力转化为实践成果。

2人才链视角下的“三维融合”机制构建

对以上人才层次、培养模式以及双创基地类型进行匹配,可以构建双创基地的“三维融合”机制,有关机制涉及内容可以列表分析以下。

首先,对于创新型人才,由于此类人才具备初步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产品销售有切身的体会,能够对销售模式进行创新改良,可以应用销售型模式,即是学生进驻创业教育基地,应用企业提供产品,由学生负责销售;其次,对于复合型人才,由于此类人才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能够综合地将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创业实践当中,可以应用运营型模式,令其进驻项目孵化基地,应用企业提供平台,由其负责运营;最后,对于应用型人才,由于此类人才具备较为丰富的创业经验,能够主动地将专业知识创新地运用于全方面的创业实践,可以应用经营型模式,考虑引导其进驻创业实践基地,参照由企业提供咨询,由其负责经营。

3人才链视角下的“三维融合”机制建设策略

运行机制是高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重点,也是开展系列性创业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通过剖析双创基地的三种功能导向以及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与人才层次类型结合,形成“三维融合”机制的模型与内容。在此,提出创新创业基地的“三维融合”机制建设策略,为双创基地在人才培养、项目孵化、创新实践等功能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建议。

3.1精准把握定位

高职院校的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掌握单一技能的技术人才,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具备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双创孵化基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使命。院校应更加重视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对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项目孵化、创业实践多功能导向,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建设经验,把握基地建设的性质定位,推进高职教育从理论向实践转变,促进学校与企业、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协同发展,推进大学生创业模式多元化,增强基地运行的实效性。

3.2引入优秀项目

高职院校可以大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活动,优化评价和筛选机制,力图从中挑选出实践性强、创新点足、市场需求大的优秀创业项目,实行体系化、规范化管理。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保障为核心功能,积极吸引优质项目成功入驻,举办创业活动,实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加强高校创业人群与对应产业需求精准连接,最大化发挥高校人才智力等资源,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3.3提供多元化支持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应由校企联合运营管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如下支持:①提供最新市场信息分享;②基地配备办公室、产品展厅;③初期提供启动资金、中期提供创新成果转化资金等;④联合股权投资、企业管理、政策申报、财税服务等专业合作机构。基地通过配置保障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学生克服创业实践中的重重障碍,有利于促进优秀创业项目实现成果转化。

3.4落实优惠政策

在“大眾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推动背景下,政府非常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扶持举措。高职院校要积极落实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统筹规划建设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与政府现行的创业优惠政策相衔接,统筹规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设施的改造、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4总结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与运营方面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对基地功能和定位的认识较为模糊,在实践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没有深入挖掘和创新双创基地的培养模式等。本文依托双创人才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链,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的三种功能导向、归纳相对应的三种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将其与三类双创人才培养类型相结合,设计“三维融合”的理论模型,构建“三维融合”的双创基地运行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机制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金玲,殷春华.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04):85-86.

[2]李涛.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以通化师范学院计算器学院为例[J].西部皮革,2016,38(22):232.

[3]贺志涵,易俗.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运营与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01):154.

[4]李斯.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服务体系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1):30-32+36.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2021GXJK656),主持人:陈广仁。

作者简介:陈奕庭(1990-),男,广东汕头人,博士,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产业经济;陈广仁(1976-),男,广东湛江人,博士,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及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商业模式创新。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职业教育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