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2023-01-09 08:42裴志晨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大学生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历史沉淀,其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于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Y校为例,对其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究红色文化融入Y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圖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79

1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及特征

1.1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

红色文化指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形成的反抗外敌入侵,争取民族解放独立,继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标志的具有特色性和先进性的文化体系。

首先,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凝念,凸显了革命先辈顽强不屈、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以民为本的优秀品质和担当。其次,红色文化跟随时代的变革,又增添了许多新内涵,永葆生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脚步的迈进大大推动了其创造性地发展与革新。最后,红色文化还连通了中华民族革命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先进文化的精髓,促进了两者的融合与发展。

1.2红色文化的特征

(1)红色文化具有先进性。红色文化的先进性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检验的,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的实践中一次又一次艰难、奋进地探索,所以这样沉淀出来的红色文化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是科学的且散发正能量的精华,也是积极向上社会氛围形成的推动力量。

(2)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性。红色文化不是静态的,它是不断前进发展变化着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有力体现,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自我革新,顺应时代发展的轨迹和社会变迁的方向,不停歇地丰富完善其内涵价值,永远散发着活力,彰显着魅力。

(3)红色文化具有开放性。红色文化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发展的、开放的,与其他文化互动交流着的,对待外来文化合理地选择与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彰显了它包容的胸怀,更彰显了其审慎的态度。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旨在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种子播散在每一位青年大学生的心中,不仅将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满腔热血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落到实处,切实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2.1与时代主题紧紧相扣

爱国主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创新,涵盖了我国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精华。而如今,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们,又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价值,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新主题,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这方面的内容。

2.2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

在新时代的中国,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内心深处,青年大学生要坚定地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我们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创举,同时青年大学生要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将爱国的热情付诸在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砥砺奋斗,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才能当担时代重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3红色文化融入Y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在人生拔节孕穗期扣好第一粒扣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红色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有着强大的时代号召力及民族凝聚力,结合红色文化资源的熏陶,让大学生接受心灵的洗礼,增强大学生对家国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

(2)有助于丰富“扬州工”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学校打造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文化育人效果更加明显的“扬州工”特色校园文化,丰富“精益求精、匠心独运”的文化价值,让大学生更具红色文化底蕴和精湛一技之长。

(3)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精气神,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展。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最重要的部分即是爱国主义,弘扬爱国精神是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运用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和成果,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促进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意义深远。

4红色文化融入Y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分析

4.1基本情况概述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对Y校某学院2019、2020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431份,有效回收率95.4%,男生389人,占比27.18%;女生1042人,占比72.82%。其中40.58%的学生来自江苏,其余分别来自甘肃、浙江、贵州、西藏、安徽、青海等地区。调查覆盖对象较广,调研具有广泛性、科学性以及真实性。

4.2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在校学生对Y校将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满意度总体表现良好,非常满意为20.61%、比较满意为49.16%、一般满意为16.55%、满意为5.36%,以上相加得总体满意度为91.68%。由此看出,Y校将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合理,能够让绝大部分学生认同。

对于目前设置的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44.86%的学生表示了解,有31.08%和24.06%的学生表示不是很了解和不了解。这表明接近有一半的学生对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并不是很了解。部分学生也在此建议丰富具体内容、拓宽宣传渠道。

此外有67.77%的同学表示学校比较注重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但并未做到入脑入心,未能真正领悟红色精神的教育效果。同时有88.25%的同学希望能丰富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希望自己有机会多参与。

而关于是否应该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回答,有接近98.23%的学生选择是,这表明大家还是愿意学习接触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能够激发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非常肯定。

5红色文化融入Y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红色文化融入Y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5.1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乏味,呈现方式单一

目前,Y校设立了包含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相关教育课程,但未形成丰富完整的体系,通过专门课程讲授,内容乏味,呈现方式单一,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或者排斥心理,对红色文化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文字,缺少书本与实践的课内课外相结合。传统的单向传授理论也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与交流,无法提高其注意力,增加其学习兴趣,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该校基础教学课程并没有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基础教学课程是每位大学生都要学习的专业课和必修课,若将红色资源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的融入其中,丰富其传播载体和呈现方式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5.2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化痕迹较深,未对大学生达到内心共鸣效果

用红色精神洗礼、净化大学生备受纷杂外界干扰的思想是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因此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产生内心共鸣是我们期待达到的成效,由此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实现大学生内心精神的升华。但Y校在操作中,形式化痕迹较深,忽视学生的真实接受度和内心共鸣效果。第一,未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表达自我、互动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大大影响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内心产生的共鸣效果,因此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未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第二,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教育的过程过于形式化,内容单一、活动形式机械,未弄懂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学生被动地参观红色基地纪念馆、观看红色电影等。完成任务式不走心的教育形式反而让学生对红色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思维定式及误解,更不能触动学生内心思想深处,让他们真正融入其中,不能对这些红色资源中涵盖的精神理想信念做到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往往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大大阻碍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的成效。

6红色文化融入Y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6.1课堂教学巧妙融入红色文化资源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最主要的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添加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更加自然,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第一,在发挥思政课堂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作用的同时,将不同形式、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他必修课及专业课程,打造不一样的红色精品课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载体,在润物细无声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课堂教学带来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影响。例如:采用知识点关联法,案例引申法,将大量鲜活的红色元素呈现在大学生眼前,拉进与他们的距离,在大学生内心深处顺理成章的埋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种子。形势与政策课程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热点,为大学生展现医护人员、党员先锋、各街道社区志愿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保卫共同的家园负重前行的记录片段,充分挖掘身边典型事例,让他们深知爱国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很多小事只要他们愿意去做就是大写的爱国,激发大学生内心对红色文化认同感,从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应进一步加强教育者传播红色文化的能力,红色文化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着不同的沉淀,其本身在每个时期都是静态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挖掘其深刻内涵,进行有效的转化,从而发挥不同时期红色文化的不同育人功能。同时,教师应运用自身的知识、人生阅历积累自发地将自己所授课程与红色元素相结合,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技能与方法,做好红色文化与课程教学的无缝渗透,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内心与思想,从而使学生打心底真正地认同、真正地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使其自觉践行爱国主义理念。此外,高校教师还应要做爱国主义的表率、学生学习的榜样。

6.2打造自身独特、有影响力的红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气和灵气所在,是学校形象及文明程度的表现,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打造自身独特、有影响力的红色校园文化是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抓手。一是加强校园红色元素的添加建设。结合学校历史及高校所在地区历史文化中的红色元素进行融合,设计带有红色内涵的标识、校园道路命名,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都带入进去,既增添校园的历史文化氛围,又在悄无声息中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毕业生,对母校的校园环境和文化都有无法割舍的依恋和认同,因而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对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内化。

二是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展现自我特长和爱好的平台,各学生社团可以根据自身成立的宗旨和特色将红色元素及爱国情怀融入进去,通过社团这个育人载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动大家广泛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是把握好网络媒介宣传功能。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如抖音、微博、微信等载体,将红色文化、红色元素融入大学生感兴趣的校园网站、论坛、公众号推送、短视频里,让红色元素从静态的地理空间活跃于无限的网络空间中去,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增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提升红色文化渗透的广度和深度。

6.3运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拓宽大学生实践活动载体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应着眼于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让大学生走出课堂之外,走进社会中去体验去实践,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地领悟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首先,高校应熟悉本地以及所在片区范围内的红色资源点的位置、价值和内涵,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重大节日纪念点走出去,切实地用眼睛去看,用行为去感知,与红色元素隔空面对面的交流,每一件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集中营,比如走过革命先辈曾经走过的路,做过的事,体验当时遇到的困难,对在场大学生提出问题,若发生在现在,他们会如何选择。运用这样的方式让大学生真正的沉浸其中,有所感有所悟,激起学生内心的赞同与骄傲,下定决心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自觉发扬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文化,继承革命精神,从宝贵的红色文化积淀中获取学习生活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N].人民日报,2015-02-15(05).

[2]郑洁,李晏沄.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35-3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愛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6).

[4]孔祥慧.用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政工作[J].人民论坛,2019,(7):41-43.

[5]孟丽.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机遇与新举措[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5):60-61.

基金项目: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校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1DJSZ036)。

作者简介:裴志晨(1992-),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研究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