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策略探讨

2023-01-12 07:02徐怀珍
建筑与装饰 2022年7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成本

徐怀珍

安徽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在建筑行业发展逐渐加速的背景条件下,装配式技术方案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为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需要重视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通过对相关应用策略进行探索,可以充分明确装配式建筑工程需要采取的主要方案,有利于提高基础收益,避免出现成本过高的负面问题,为后续展开建设与应用活动提供重要支持。

1 装配式建筑基础概念简析

装配式建筑主要代指利用专门的机械装置把预制零件相互结合起来,使其转变为整体化状态,为后续快速组装施工提供基础条件的应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组装房屋需要首先在工厂内进行规范化零件制造,然后通过一系列方式将预制品运送到工地,并按照固定流程完成组装,实现高效率建设作业目标。通常情况下,组装流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条件,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建设效果,避免出现负面问题,影响工程实际质量。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技术方案,存在大量应用优势。例如,其应用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源效率,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可以在实践中体现出节能的特征。如其能够通过设置外挂板结构,在两层水泥层间设置隔离区域,稳定地改善建筑整体结构隔热效果[1]。同时,其还可以解决传统建筑的墙体剥落现象,显著提高工程安全性,并延长后续应用寿命,改善外观质量。可以认为,通过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设计与规划,实现一石二鸟的效果,即改善工程建设质量、减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的需求夯实基础条件。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可以显著缩短建设周期。在实践中通过装配施工,能够有效地减少工程建设的时间,省去传统体系中存在的砌筑和粉刷工序,达到高效率工程建设目标。因此,需要重视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的应用,确保其能够得到科学造价预算与成本管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资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2 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

2.1 行业发展与配套工业尚不成熟

从现有建筑行业状态分析,目前项目建设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行业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一些装配建筑预制构件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对装配式建筑造价与成本造成了显著影响。同时,我国的装配式施工项目相关产业链普遍处于起步期,配套工业运行成本比较高,导致不能及时适应开发企业的产量提升要求,最终导致造价成本受到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由于装配式技术自身的特点,一些构件的制造结果往往会出现工艺层面缺陷,从而造成返工率提升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难度,不利于行业未来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2.2 构件应用成本居高不下

相对于传统建筑技术,装配式房屋所应用的构件造价比较高,会导致最终制造和安装成本上升,不利于资金投入的控制。同时,装配建筑的大型混凝土结构造价存在较为显著的波动性,因此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倾向于选择其他技术方案,避免受到混凝土波动影响。由于装配式技术在国内尚处在起步期,相关管理机构监管缺乏规范与正确力度,导致了混凝土装配构件制造不规范,从根源层面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尽管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和环境保护优势,但由于其材料局限性,导致投资费用始终居高不下,容易对预计投资回报产生负面效应[2]。在建设领域持续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管理层虽然能够认识到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的必要性,但却没有重视相关技术的资金应用管理,因此导致造价预算与成本管理效果不佳。

2.3 监管缺陷较为突出

装配式建筑与常规建筑项目存在显著差异,其技术应用流程较为复杂,同时专业性强。在这种背景条件下,传统监管措施往往难以顾及各个方面,容易导致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出现漏洞问题,最终影响实际监管效果。同时,监管体系内造价预算与成本管理执行科学性不足,也会导致装配式建筑监管受到影响,削弱实际工作效率,引发成本上升与造价不合理的恶性循环出现。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在生产操作中,所需要采取的工艺与常规方案有很大的不同,若未正确落实生产监督和管理策略,便会降低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无法满足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标准。

3 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策略途径研究

3.1 造价预算

3.1.1 科学制定装配计划。为确保装配式建筑能够实现良好的造价预算效果,相关团队应当在建设项目前期,即成本预算阶段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研究,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合理部分,并在技术研讨后展开相应的修改。同时,还应当保证装配计划符合实际需求,确保造价预算可以达到理想标准。例如,针对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特征,选择合适的施工计划,既能加速工程的工期,又能确保工程的质量,能有效地减少投资,从而达到造价预算需求[3]。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对装配环境条件与应用构件进行详细的数据采集,确保其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后续进一步展开造价预算活动夯实基础条件。

3.1.2 注重工程清单编制合理性。工程清单属于造价预算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建设单位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针对工程实际特性,对关键点进行详细说明和设计,确保其准确性符合需求,并进一步明确实际工程量。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设计文件、规范、新工艺等内容的及时交底,确保工程清单能够建立在正确参考信息基础上。比如,在建设图纸造价计算中,应当科学规划清单内容,并针对关键项目展开技术研讨,明确可能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为后续开展造价预算活动提供重要支持。其次,工程清单编制还应当重视各种资源调配工作,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进行明确。由于装配式技术组装工艺较为复杂,若资源调配细节未得到重视,可能导致工程清单信息出错,不利于后续进一步控制成本。因此,需要加强编制合理性管控,从根源层面提高造价预算可靠性,为应对后续流程夯实基础条件。

3.1.3 规范材料基础价格。通过规范材料基础价格,可以有效地改善造价预算活动质量,尽可能降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在实践过程中,应当重视材料询价和定价工作,并考虑其本身的特点,通过整合相关承包方式,使材料价格能够趋于合理化。同时,造价预算小组还需要针对预制构件存在的价格设定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合理规划方式,使相关价格能够得到正确处理,最大限度提高造价预算可靠性[4]。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项目还可以使用暂时定价的方式来确定材料的价格,通过结合工程实际特征,展开后续深化设计处理,可以使建设单位明确造价预算存在的问题,并灵活调整施工材料价格,达到理想处理目标。因此,需要重视造价预算工作,确保其能够得到科学规范,实现最佳管理目标。

3.1.4 注重造价预算团队人员专业建设。造价预算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关键活动,其对于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与工作能力具有较为严格的需求。因此,为确保相关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应当注重团队专业建设工作。通过应用培训等方式,可以使造价预算人员明确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征,使他们可以结合工程项目需求,展开规范工作活动,显著提高造价预算精确程度,并强化执行质量。除此之外,还应当针对团队人员采用考核措施,使个体能够认识到造价预算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工作积极性,从根源层面降低造价预算活动出现问题的概率,实现专业建设效果。因此,未来应当重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工作,并从人员团队角度出发,采取有效专业建设措施,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明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主要特征,强化工作质量,为应对未来发展夯实基础条件。

3.2 成本控制

3.2.1 应用健全控制策略。成本控制属于工程活动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其能够显著降低资金投入需求,从根源层面提高经济效益。装配式工程同样也不例外,需要重视成本控制工作,通过应用有效管控方案,实现理想控制目标。与其他项目类型相比,装配式建筑工程是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因此工作团队需要针对项目特征,制定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计划,并参考全国范围统一标准,确保其控制流程能够符合法律规定。其次,在成本控制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各区域差异,确保管控需求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并灵活调整管控方式,避免出现成本限制过于死板的问题。

3.2.2 潜移默化革新传统体系。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管控体系,才能够实现最佳建设目标。但是,这些管控体系往往存在不适合现代需求的问题,容易导致管理效果受到负面影响。例如,成本控制若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处理,则有可能导致装配式工程投入增加,进而削弱实际经济效益,不利于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5]。因此,成本管控需要在潜移默化的前提下,实现革新传统体系目标,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监管与控制措施,在确保建设过程稳定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成本投入,实现理想控制效果。除此之外,还应当严格检查构件质量和安全性,避免缺陷引发不必要的损失,使整个行业维持稳定发展状态。

3.2.3 注重革新应用技术方案。加强新技术的运用,是做好装配式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方面,可以完全取代以往的平面设计模式,为施工与成本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便利条件。因此,可以将 BIM技术运用到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使管理团队可以全流程进行深入控制,有效排除资金浪费因素,并优化成本控制细节。同时,还可以建立完备资料库,将预制件尺寸和使用范围信息导入内部,通过大数据与智能化处理方案,实现精确与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此类方式不仅能够增强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风险级别,对装配式工程具有正面影响作用。例如,可以采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减少由于物料堆放不合理导致的施工时间增加问题,显著减少人力成本需求。通过整合全新应用技术方案,可以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提供全新的成本控制途径,有利于未来进一步发展,在降低资金投入的同时提高管控全面性与工程质量。

3.2.4 注重装配构件产业链建设。装配式工程对于构件的需求较为庞大,同时由于规模与工艺限制,构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制造与运输。因此,为确保成本控制理念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应当注重产业链建设需求,通过科学计划并调整装配构件行业,推动大规模集中化制造等方式,使构件生产与运输成本能够显著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目标。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对构件制造技术的关注,在减少制造费用的前提下,提高对研究工作的支持,加快新工艺落地流程。从总体层面分析,对预制件进行工业化运营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构件设计和制造厂家着手,通过结合实际情况需求,尽可能地使用标准化处理方式,以达到减少项目成本的目标。此外,通过加强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改进现行国内规范,制定符合产业需求的预制件制造标准,可以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因此,未来需要注重相关工作,并从产业链角度入手,使装配式工程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投入需求,实现理想管控目标。

3.2.5 注重成本控制团队建设。与造价预算团队相似,成本控制也需要依靠团队执行相关工作。为确保成本控制效果能够达到最佳标准,应当采取有效团队建设措施,使个体对项目成本的认识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并能够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通过应用选聘制度措施,可以促使具备职业素质的人员被聘用,能够保障成本控制专业性符合基础需求,为未来装配式建筑工程夯实管理条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因此,需要明确相关基础需求,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使传统体系下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理想执行目标。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成本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BIM模型相连构件获取方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