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01-13 07:54刘威
建筑与装饰 2022年5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利用

刘威

秦皇岛海三建设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筑垃圾和居民生活的垃圾排出规模以及产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占到全部垃圾总量的(城市垃圾)30%,而且绝大部分都未经处理,被运到郊外或被填埋或露天堆放。这不但对公共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生态以及人民的生活生产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土地,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如何充分处理好这些垃圾,将污染物变废为宝,美化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家园,协调多方关系,推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1]。

1 建筑垃圾的概念、组成、分类及来源

建筑垃圾为新建、拆毁或重新修建建筑物活动中产生出的一切废弃杂物。包括混凝砂石、沥青土块、废木料、废塑料、废金属、碎砖渣、各种包装材料及装饰装修产生的废弃物等。

建筑垃圾的组成:包括水泥基材料、天然石材、木材塑料和金属等。

建筑垃圾分类:

在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垃圾(主要为施工建筑中打地基、施工时产生的废弃砖土石块,混凝土,钢筋边角小料以及建筑材料包装等)。

建筑装修时产生的垃圾(如一些玻璃、不锈钢、塑钢及木材小料,多余的油漆涂料和黏合剂等)。

建筑拆除时产生的垃圾(这部分垃圾比建筑施工和建筑装修产生的垃圾量要大的多,主要为碎块砖瓦,渣土,石灰和木材等)。

建筑垃圾主要来自于:开始建筑挖土打地基、已被用过的建筑材料、整修道路以及修建土地。

土地开挖的表层土可用作种植,而深层土可用来回填、造景等。

开挖道路分混凝土路开挖、沥青路开挖。

拆除旧建筑物分为砖、混凝土、石膏、木材、塑料、金属和非铁金属等。

建筑工地施工分剩余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建筑碎料等。

2 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以及它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我国早已颁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建筑垃圾处理,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但目前,我国依照原建设部2005年颁布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据统计,我国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超过4亿m3,在建筑工程中每1万m2,将有600t建筑垃圾产生,而我国每年建筑施工面积约6.5亿m2,建筑垃圾多达3亿m3,拆除1m2建筑物产生0.5~1m3的建筑垃圾,按1m3垃圾占地0.2m2计算,每年将有12万亩土地被建筑垃圾占用掉。

建筑垃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占用土地并降低了土壤的质量,它的增加使堆放垃圾场地的面积扩大。另外,城市建筑垃圾被堆放在外,由于各种外力的作用,小碎石子块不慎进入土壤,久而久之,土壤物质的组成成分将发生改变,结构被破坏,致使土壤的生产力降低[2]。

长期堆放的建筑垃圾会影响空气质量,当它和水分、温度作用反应,其中的一部分有机物质被分解,从而产生出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垃圾腐败后散发出恶臭味以及随风飘散带有各种细菌的粉尘);在焚烧建筑垃圾过程中,可燃物产生有毒物质,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

建筑垃圾堆放和填埋时会对水域造成污染,由于雨水的冲刷和淋溶渗出的污水,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重度污染(渗滤液内含有机污染物和金属、非金属污染物)。这种污染水一旦被人们饮用,将会造成极大危害。

城市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会占用很大空间,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恶化了市区的环境卫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有建筑垃圾没及时转运,会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城市建筑垃圾中夹杂生活垃圾因未及时处理,遇到雨天则会脏水四溢,同时会散发出难闻恶臭的气味,而且它还是滋生细菌的温床[3-5]。

建筑工地常存在有安全隐患,如有些建筑单位为方便施工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随意堆放建筑垃圾。由于施工场地的建筑垃圾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崩塌,将阻碍交通或发生其他安全问题。从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来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还存在问题,有待提升。

3 国外处理垃圾情况

国外非常重视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日本将建筑垃圾定义为“副产品”,垃圾分类的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全国上下大范围的宣传普及,它们处理建筑垃圾的方针是:建筑垃圾尽量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即使排出也要尽量再利用。对垃圾分类分级标准也非常严格。国外有研究认为:回收旧的混凝土和旧墙体材料经粉碎后,作混凝土或砂浆的再生集料来使用,作为排灌工程、路基材料、基础工程或路面材料,甚至可以用来作房屋的建筑。瑞典从2011年开始,每年超过近99%的生活垃圾得以回收利用;2016年,大约50%的垃圾通过处理转为可利用能源。瑞典居民均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生活垃圾处理之前居民会自行分类打包放置专门的收置点,统一收集后会先后通过再次利用、材料回收、燃烧生能等几个步骤进行处理,最后不能回收的垃圾进行填埋,不到生活垃圾总量的1%。德国用碎旧的建筑材料作道路路基、人造风景以及种植等。据统计,瑞士每年产生约1110万t建筑垃圾,他们的处置方式是:在建筑工地上直接使用建筑垃圾,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再次利用;约170万t建筑垃圾填埋在堆场中;焚烧可燃烧的建筑垃圾近40万t,其中约2/3(27万t)是建筑木材。美国住宅协会在国内广泛推广的“资源保护屋”,是从建筑工地废弃物中回收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聚乙烯制成板材,使用铝合金和轮胎废料加工成墙壁,屋架钢料使用的是建筑工地回收来的,用旧报纸和纸箱板做屋面的主要材料。美国还采用微波技术回收利用(100%)再生旧沥青路面材料,等同于新拌沥青路面料,在美国农村基本已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政策。法国提出从源头即工地上控制建筑垃圾的产量;评估建筑工地废物生产及收集,从而废物的管理层次被逐步提升。目前,在荷兰70%的建筑垃圾已被再循环利用,他们正在争取将再利用比例增加到90%。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发干馏燃烧处理垃圾工艺,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又可用于发电,这样可以将建筑垃圾填埋时占用耕地的问题得以解决。英国发布的垃圾金字塔提出首先阻止,接着是不经过再生产直接充分利用,然后是再生产循环利用,能量回收是之后,最后是填埋或无产出焚烧。根据以上国家的处理经验分析,只有建立完善、先进的垃圾处理系统,才有可能实现垃圾无害处理,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自然资源消耗[6-8]。

4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对策与思考

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将各方面利益都协调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借鉴国外先进的建筑垃圾回收、加工利用科学技术,结合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体制,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在建筑施工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坚决制止随意排放垃圾现象,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和建筑垃圾的零排放。

对施工建筑企业随意排放建筑垃圾收取高额处置垃圾费,而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通过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对建筑垃圾的分类、排放和收集,促进处理建筑垃圾产业化并形成完整的资源化产业链,逐步建立完善符合国情的资源化社会化建筑垃圾处理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结合我国情况对建筑垃圾开展收集、进行分类、综合处理等相关创新改革,强化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意识,引导人们在采购建筑材料时应首先选取应用再生建筑垃圾材料,对其进行系统分类、性能评价和质量认定,保障其得到市场的认可并拥有市场竞争力。已有城市联合绿化市容单位、住建委单位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建筑垃圾治理打击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处置行为三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力争在专项行动中建立起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

采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产生建筑垃圾最少的设计结构,优化推广绿色建筑设计,不断探索、努力开发环保型节约施工的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尽量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避免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对建材造成浪费损坏,不断提高施工建筑单位的组织和管理水平,禁止浪费原材料和造成大量垃圾,及时将多余材料回收再利用。政府应加大支持建材行业的力度,与环保部门积极筹建建筑垃圾加工厂,为技术人员更好地开发和推广再生建材产品提供便利条件,引导再生建筑垃圾事业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9]。

建筑垃圾处理的另一个关键是降碳。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等。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建筑垃圾“围城”的现象有所缓解,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填埋点,在部分城市,建筑垃圾露天堆放的现象仍旧存在,处理建筑垃圾仍然任重道远。

国内相关专业专家正在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处置方式。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应用BIM技术,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对施工工序进行三维立体仿真模拟,提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处理。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建筑垃圾的数量也会大幅度减少。加大再生建材使用率,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中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抢工期,留下质量隐患,减少因为质量不达标,返工重建形成的建筑垃圾数量。资源化处理,循环利用。促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建筑垃圾处理中来,解决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堆积成山,危害严重的现实问题[10]。

5 结束语

再生利用建筑垃圾,可大量节约资源,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发展环保产业。如果不进行任何处理将各式各样建筑材料产品废料的混合物直接进行填埋,不但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安全隐患、污染空气和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质),而且也对能源资源(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极大浪费。

国家应逐步形成处理建筑垃圾的产业化链条,实现对回收建筑垃圾的高效利用,不断借鉴发达国家开发利用建筑垃圾处理的先进经验和回收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力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建筑垃圾的问题,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再循环的永续利用。调动科研人员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研发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重点针对如政府细则不清、设备缺乏、再生产应用品少等问题,采取全过程建筑周期管理的模式(即原料—物—垃圾—再生原料循环模式),也可借鉴已有先进经验成果的上海市,在围绕源头管理、运输管理、消纳处理能力、违法打击等方面的总体目标下,形成使原材料在建筑过程中得到最合理、最高效、最持久的利用,同时将其降低到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程度,从而实现利用效率最高、排放量最低的新型建筑模式。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成都市果蔬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垃圾去哪了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基于垃圾处理现状的一种多功能垃圾处理器的研究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