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肺平哮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3-01-13 03:06郝巧茸李建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炎性支气管哮喘

高 慧,郝巧茸,李建军

(1.榆林市中医医院儿一科,陕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市第五医院儿科,陕西 榆林7 19000;3.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儿童康复门诊,陕西 西安 710032)

支气管哮喘又称哮喘,为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以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为主,随着病情进展患儿肺功能持续下降,严重影响身心发育[1]。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空气污染、遗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变态反应与炎性反应亢进广泛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进展过程,利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是治疗的基本思路之一[3]。丙酸倍氯米松为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之一,具有抗炎、促血管扩张、增加β2受体敏感性等作用,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效果,但长期用药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且疗效降低[4-5]。祖国传统医学将支气管哮喘纳入“哮病”“喘病”范畴,为宿痰伏肺,后因外邪、劳倦等原因,致使气滞痰阻、气道痉挛发生,治疗本病宜用解痉平喘、止咳化痰[6]。通肺平哮汤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常用方剂之一,李冰等[7]在研究中应用该方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良好疗效,证实了此方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本研究探讨该方剂联合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观察其对肺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榆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4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中西医结合组患儿男29例,女23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6.31±1.06岁;病程1~26个月,平均病程12.69±1.95个月;急性发作病程1~6 d,平均3.25±0.81 d。对照组患儿男30例,女22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6.41±1.08岁;病程1~25个月,平均病程12.39±1.97个月;急性发作病程1~7 d,平均3.41±0.83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04-19)。

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8]内相关诊断标准;②处于急性发作期;③年龄<14岁;④患儿及其家长对此次研究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既往2个月内未进行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肾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②有药物过敏史;③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急重症;④自身免疫性疾病;⑤合并肺结核。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丙酸倍氯米松(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28),50~100μg/次,雾化吸入,3~4次/d,持续治疗7 d。中西医结合组在吸入丙酸倍氯米松的同时给予通肺平哮汤治疗,组方:大枣15 g、姜黄12 g、葶苈子10 g、大黄6 g、僵蚕12 g、蝉蜕12 g,随症加减,血瘀加丹参10 g、归尾10 g;肺脾两虚加丹参10 g、黄芪10 g;肺肾两虚加熟地10 g、蛤蚧3 g,取水500 mL煎煮至200~300 mL药液,1剂/d,早晚分服,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对患儿哮鸣音、喘息、咳嗽、咯痰、胸膈满闷症状进行评分,按症状轻重分级,无、轻度、中度、重度对应积分0分、2分、4分、6分,总积分为各症状积分之和,症状总分下降≥90%为显效、下降30%~89%为有效、下降<30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3.2 症状改善时间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部哮鸣音、喘憋、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

1.3.3 炎性因子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儿空腹肘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3 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时间12 min),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白三烯(leukotriene,LT)与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含量。试剂盒购自上海莼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4 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S-980AⅢ型肺功能检测系统(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量患儿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并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呼气容积比值(FEV1/FVC)。

1.3.5 不良反应记录血糖上升、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肺功能指标与炎性因子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n=52,n(%)]

2.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肺部哮鸣音、肺部湿啰音、憋喘消失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对比(n=52,d,±s)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对比(n=52,d,±s)

组别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t P肺部哮鸣音消失5.05±0.71 3.17±0.56 14.992 0.000肺部湿啰音消失4.93±0.64 3.21±0.53 14.926 0.000憋喘消失5.83±0.82 4.01±0.63 12.692 0.000咳嗽缓解6.97±0.93 5.42±0.76 9.306 0.000

2.3 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中西医结合组血清INF-γ、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LT水平显著下降,INF-γ水平显著上升,且中西医结合组血清IL水平更低,INF-γ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n=52,±s)

表3 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n=52,±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t P INF-γ(ng/L)治疗前14.26±1.85 14.61±1.82 0.973 0.333治疗后19.64±2.05*24.05±2.94*8.873 0.000 LT(pg/mL)治疗前601.21±68.23 596.32±67.97 0.366 0.715治疗后305.25±35.71*197.36±21.87*18.579 0.000

2.4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FCV及FEV1/FVC均有显著上升,且中西医结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n=52,±s)

表4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n=52,±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t P FEV1(L)治疗前1.43±0.32 1.39±0.35 0.608 0.544治疗后2.49±0.45*2.96±0.54*4.822 0.000 FCV(L)治疗前2.81±0.48 2.74±0.51 0.721 0.471治疗后3.44±0.54*3.91±0.63*4.085 0.000 FEV1/FVC(%)治疗前50.89±5.25 50.73±5.33 0.154 0.878治疗后72.38±8.01*75.70±8.61*2.036 0.042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血糖上升、恶心呕吐、声音嘶哑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52,n(%)]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中支气管哮喘可纳入“喘病”“咳嗽”等范畴,患儿痰饮内潜,外因刺激下痰气滞留于气道,肺气宣泄失衡致病,其病因在痰,涉及全身五脏六腑阴阳失衡,脾、肺等脏腑津液运化失常引起[10-11]。其实质为正虚邪实,患儿发病由邪实引起,尚未发病则以正虚为主,因而治疗宜在扶正固本的同时解痉平喘、止咳化痰[12-13]。通肺平哮汤为哮喘治疗常用药方,其组方中葶苈子为君药,可泻肺消水、祛肿平喘;姜黄、大黄为臣药,姜黄可入血行气,大黄可去积泻火、凉血泻下;蝉蜕、僵蚕、大枣为佐药,蝉蜕可利咽散热,僵蚕化痰定风、止痉散热,大枣可缓和君药、宁气益脾[14-15]。君药、臣药、佐药共至,可发挥通肺平喘、祛邪固本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葶苈子中β-谷甾醇具有镇咳祛痰、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支气管痉挛等作用[16];大枣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可改善患儿免疫力[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组总有效率及各项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均优于对照组(P<0.05),初步证实通肺平哮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增进疗效,促进患儿咳嗽、憋喘等症状的缓解。

支气管哮喘患儿因气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及平滑肌痉挛存在阻塞性通气障碍,通气功能随病情进展逐步下降,若未有效干预,出现气道重塑,通气功能障碍可渐变为不可逆,患儿肺部出现弥散功能异常及肺泡损伤,因而,肺功能监测也是评估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组FEV1、FCV及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儿肺功能。炎性反应是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LT在上下呼吸道炎症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升高可引起支气管气道狭窄、黏膜水肿等[19];INF-γ可抑制Th2类细胞因子产生,抑制免疫球蛋白E生成,提高Th细胞活性,并可促进一氧化氮产生,舒张支气管,其表达水平与患儿病情呈负相关[2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血清LT、INF-γ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联合治疗可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有效调节,改善其炎性反应,这可能也是中西联合组患儿肺功能、症状改善时间等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的潜在原因之一。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未明显增加患儿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患儿接受通肺平哮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可显著下调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并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炎性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