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凝智聚力 共促医学AI事业创新发展
——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圆满举行

2023-01-14 02:27杨伊静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产学研人工智能

◎ 本刊记者 杨伊静

2022年12月17-18日,以“AI破冰,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圆满举行。延续大会传统,本次政、产、学、研、资、医在内的众多领袖级专家,以及业内领先的医疗器械、医药、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企业代表及学者专家云集,77000余人次观看大会。本次大会围绕医学AI产品临床应用实践及未来展开讨论,共同探讨AI产品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应用场景、存在的问题及挑战、AI产品真实世界数据验证、商业化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与此同时,大会进一步升级,在丰富翔实的主旨演讲、圆桌访谈、主题论坛之余,特别设计增加了AI 探路者+惠在九州示范项目展示、智在九州示范项目展示等环节,为全体与会者奉上了一场深度交流的饕餮盛宴。

产学研嘉宾凝智聚力,赋能医学影像AI产业创新发展

开幕式环节,在上海长征医院放射诊断科副主任、大会秘书长萧毅教授的主持下,上海长征医院政委宋耀星、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王建华、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科技部高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上海药监局副局长郭术廷(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景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分别作了精彩致辞。

上海长征医院政委宋耀星表示:“很高兴在孕育希望的冬日迎来了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本届大会虽然转为线上,但依然阻隔不了从业者进行学术讨论的热情,行业对人工智能创新的期盼及医学影像人一起破冰前行的冲劲。我谨代表上海长征医院党委和徐院长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各位嘉宾专家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产学研用联盟搭建的交流平台,积极地推动了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显著改善学科建设的有序发展方式,有效推进了放射数据库的建设,引领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今天的大会是针对医学影像AI在近两年发展的总结交流,也是展望未来再出发的大会,期盼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为健康中国健康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王建华致辞说:“人工智能已成为产业变革的驱动力,对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作为资源整合型高层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我们率先打造了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平台,通过整合产业资源,联合上下游各方力量,推动行业产品落地,推动行业标准形成。目前已有40多个影像AI产品拿到三类证,数据库建设也拉开帷幕,可以说平台发挥了领头羊作用,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示范样本。未来,希望更多行业相关人士加入平台,深化交流合作,为加快推动数字医疗、助力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促进会将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做更切实、更有成效的工作。”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表示:“近年来,在政策的不断推动、科技的落地应用和疫情的催化下,医疗行业正在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爆发期。AI对医学影像的赋能,如在胸部、脑部、眼底、骨骼、心血管等部位疾病,用于支持CT、MR、DR、超声等模态的辅助筛查、辅助评估、辅助诊断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仍将一如既往的支持AI创新发展,用科学的态度进行产品验证,用更多医学进步温暖更多患者,让我们用众志成城的力量一起共创医疗AI美好明天。”

科技部高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谈到:“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在政策层面对人工智能给予了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一词已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同时由科技部发布启动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其意义不言而喻。目前,科技部正打造国产化人工智能基础平台,未来可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提供普惠算力服务。期待大家能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场景建设和成果转化,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全球竞争新优势。”

上海药监局副局长郭术廷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景和致辞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创新驱动力,其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作用正日益凸显。在医学影像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慢病管理、病例分析、药物研发、虚拟助手等领域均已实现不同程度的突破,未来前景可期、大有可为。针对医学影像AI,国家药监局制定发布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并发布了术语、数据集通用标准、数据标注通用标准等。未来,我们将出台更多审核标准,持续加强器械监管、增进全球交流等,让更多AI产品更好更快地应用于临床,不断推进我国由制械大国向制械强国转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在致辞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更快捷更高效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新冠肺炎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挑战持续存在,这些都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等特征,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医学影像事业发展,更好满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要求和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现实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国家卫健委一直致力于促进和推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在顶层设计上,与国家药监局、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合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加速发展、资源建设、交流合作和示范应用的政策举措。”

放射之家平台在会上正式启用

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旨在有效整合行业产、学、研、用各方资源优势,建立产业上下游、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平台,推动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中国医学AI事业及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与协作共赢。

2022年中旬,平台联合各届专家,着手筹建放射之家平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经过半年的建设,平台已初具雏形,涵盖数据平台、学术平台、科普平台、医生平台等多个板块,致力为业内提供专属和创新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平台,以期通过提升医学“影像力”,通过医学影像大数据使用、医学影像新技术推广、影像继续教育传播、多中心科学研究等多模块协同,服务医学影像相关群体,实现交叉融合和能力提升,实现医生、学者、研发人员、投资人、乃至患者,更专注和有效的交流协作。

数智化放射专科高质量发展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启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医疗的数字化和智慧化,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就医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汇聚了50余家企业、110余家医院和35家相关的科研院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智慧化手段赋能医疗服务,成果显著。未来,平台将持续推动相关成果复制和落地到华夏九州,整体提升放射专科的综合能力,落实高质量发展。

大会上,平台正式启动“数智化放射专科高质量发展综合能力提升行动”,首批健康中国九州行项目(2022-2023)正式公布,包括慢病早筛影像标准宣贯项目、放射影像标准数据库、放射科全方位能力提升项目、放射科质控与规范九州行项目、科普惠万家项目及影像探索家项目,以期用数字化与智能化产品及方式,快速大范围提升中国放射专科综合能力。2022年至今,平台部分理事单位已经或即将就其中一些项目开展切实有效的推进与落地,为助力“健康中国”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会上,联盟针对2022年度作出相关贡献的理事单位代表、个人、专家进行了荣誉表彰。

《中国医学影像AI发展报告2021-2022》重磅发布

继2019年3月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联合国内三甲医院影像专家、科研专家和领先的AI医学公司共同起草发布《中国医学影像AI白皮书》;2020年9月医学影像AI领域首次集合政、产、学、研、用专家共同参与撰写的、针对医学影像AI行业发展全链条的《中国医学影像AI发展报告2020》在第二届医学影像AI大会上发布后;历时6个月余、召开编委会成员会议4次、反复校稿互审修改4次的《中国医学影像AI发展报告2021-2022》在本届大会重磅发布。

与2020年的报告相比,本次报告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本报告首次引入了 AI医疗器械临床的评价章节,分别从AI医疗器械的标准化、临床试验、临床评价、监管等多个维度入手,站在政府、企业、医生不同的角度,深入解读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政策和规范化发展路径。二是完成了一项数千份的医学影像AI调研,并且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拆解和剖析。三是医学影像AI大数据作为独立的一章,分别邀请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内数据相关专家,从数据的要求、质量、标准、构建、标注等多个维度切入,为大家全面阐述和解读医学影像大数据在不同场景下该如何充分的挖掘和规范使用等。四是在编写本次报告过程中,邀请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10个专业学组的组长牵头,深入梳理了全身各个系统、各个领域的医学影像AI的最新进展和展望。同时,针对核医学、超声、病理、眼科等影像相关专业,邀请了相应领域的顶尖专家进行应用现状的分析,希望能够借此在不同领域互相学习,互相碰撞、借鉴和交流。五是报告专门有一章梳理了近两年国内学者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现状,并进行了国内外对比,提出国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望未来,中国AI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协力,更需要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和持续助力。中国AI公司坚持原创,笃力前行,持续为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打造全球名片,在不断贡献的同时,更是提振了中国创新的信心。期待能够得到更多的呵护,让坚持优秀制造的中国AI企业,继续造福祉于人民。”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平台理事长、上海长征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刘士远教授在报告发布之际表示。

三大圆桌访谈,直击行业症结

开幕式后,线上主会场开启了三场主旨圆桌访谈。无论嘉宾级别还是话题深度与锐度,都直击行业症结,以期探讨医学影像AI痛点最切实可行的破解之法。

圆桌访谈一由健康界创始人赵红女士主持,特邀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爱平、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方来英、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会长金征宇、上海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上海市同济医院院长程英升、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张志勇等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围绕放射影像数据库的建设价值、目前问世的医疗AI产品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医学影像AI在临床应用上的未来前景、医院医生如何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医工融合的医学创新、数智化医学影像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展开探讨。

圆桌访谈二由原复旦大学副校长冯晓源教授主持,特邀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医疗资源处处长王斐、国家医保DRG技术指导组组长郑杰、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主任沈兵、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士远、公利医院副院长张登海、浙江省放射质控中心主任龚向阳,围绕医疗AI产品收费模式、推进人工智能在基层应用、影像AI产品进医保、AI产品进院的应用情况及问题挑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圆桌访谈三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士远主持,邀请到GE医疗中国影像事业部总经理陈金雷、飞利浦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陈胜裕、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数字化医疗业务部总经理陈黎峰、数坤科技董事长毛新生、联影智能联席CEO周翔,慧影科技CEO柴象飞,就企业在数字技术方面做出的创新实践、市场部署、下一步侧重点,以及如何赋能AI到传统影像设备中、AI如何推动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覆盖更多医疗场景,未来影像AI的产品方向、商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AI探路者、惠在九州、智在九州示范项目花落各家

为展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阶段性成果,展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样板效应”,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医疗,数字医疗”的自主研发与临床落地,分享新技术进展与成功的应用案例,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Al大会期间举办了“惠在九州”“智在九州”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此外,中国医学影像AI在过往的八年里,依靠一群敢于突破、不懈努力、持续创新、坚忍不拔、引领行业的探路者们,从懵懂逐步走向成长。为此,本届大会专门设置了AI探路者评选奖励环节,旨在彰显行业凝聚力,继续团结一致,聚力破冰。经前期推荐、审核、专家讨论,共产生了6位对中国医学影像AI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产学研代表。

主旨会场和主论坛议题丰富、干货满满

本届大会共设置了15场专题论坛讨论。2022年12月17日,由张惠茅教授、娄昕教授、彭卫军教授等领域专家领衔,在行业领头企业卫星会上,分别围绕健康中国与智慧影像发展、AI在医学影像领域应用拓展、人工智能临床交互论坛并产业化现状之神经系统应用、人工智能临床交互论坛并产业化现状之头颈部应用和人工智能临床交互论坛并产业化现状之骨关节及乳腺应用几个专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从算法模型、成像技术、辅助诊断、临床预后和成果转化等多维度呈现AI在医学影像领域百花齐放的应用研究盛况,覆盖的疾病领域包括眼底系统、神经系统、头颈系统、骨关节及乳腺系统。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单疾病到多疾病,从单中心到多中心,从横断面研究到真实世界研究,全面阐述AI医疗影像领域的科研进展。

2022年12月18日,精彩继续延续,在王怡宁教授、张同教授、薛华丹教授、张佳胤教授、沈定刚教授等专家主持下,人工智能临床交互论坛并产业化现状模块分别探讨了AI在心血管、胸部、体部的应用情况。当日特别设置大数据与多中心研究论坛,分享基于AI的临床多中心研究经验,交流多中心医学影像AI研究的管理和挑战。最后从研发角度对人工智能最新技术进行拓展,聚焦如何实现基于数据驱动与知识引导相结合的新型疾病智能诊断模型研发,实现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的一站式赋能。

AI破冰,殊为不易,这需要全行业的通力合作。未来,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将继续发挥纽带桥梁作用,进一步打造全方位、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及深度互动平台,让医疗影像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得以最大化共享,助力行业进入临床应用和商业化的新时期。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产学研人工智能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