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封堵器辅助钬激光碎石治疗直径≥10 mm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2023-01-17 12:00李强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34期
关键词:清除率管路输尿管

李强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中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1]。输尿管结石患者主要表现为肾绞痛、血尿、感染等,如不及时干预,可导致泌尿系统梗阻,对正常肾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2-3]。临床中对结石直径较小的患者多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对于结石直径≥10 mm的患者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当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经皮肾镜取石(输尿管上段结石)、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取石术等,随着泌尿系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手术设备的快速改进,钬激光碎石已成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主流术式[4]。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具有碎石效率高、创伤小等优势,但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在碎石过程中容易出现结石移位或漂移至肾盂之中,无疑增加了手术难度及手术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5]。为此,本次研究采用管路封堵器辅助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0 mm),并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到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0 例。(1)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满足文献[6]《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解读》中输尿管结石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确诊;③结石最大直径≥10 mm。(2)排除标准:①依从性较差;②合并恶性肿瘤;③脊柱畸形或输尿管畸形;④自身免疫性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辅助组,每组40 例。研究已经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辅助组给予管路封堵器辅助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具体操作: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后,取截石位,用0.3%碘伏对会阴部进行充分的消毒。用旋转法将F8/9.8 WOLF 输尿管镜由尿道口进至膀胱,然后找到输尿管管口。沿患侧输尿管口置入斑马导丝,沿导丝进镜至结石下缘处;用生理盐水湿润管路封堵器的亲水涂层,退出斑马导丝,在叶片展开的状态下置入内镜通道中,将管路封堵器推送至结石后方,并确保已完全越过结石,收紧手柄使叶片呈球形,使输尿管处于完全封堵状;选用400 μm 光纤,功率设定为1~3 J,脉冲5~10 Hz,插入光纤进行碎石,将结石碎至3 mm 以下;于导管末端接注射器并向输尿导管进行适当灌注;随后在内镜观察下,牵拉封堵装置,把碎石拖出输尿管,直至膀胱排出。对照组给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操作同辅助组。两组患者术后常规留置双J 管,术后2 周拔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围手术期指标。主要包含患者的手术用时、血尿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2)结石清除率。术后4 周,给予KUB 平片或超声波检查,患者的残余结石最大直径≤3 mm 即为清除成功,结石清除率=清除成功例数/40×100%。(3)生活质量。术后4 周,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中有: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生理功能(PF)、活力(VT)、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各项分值均为0~100 分,且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4)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有发热、泌尿系统感染、输尿管损伤、结石移位。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在Excel 软件中初步整理后,导入SPSS 25.00 软件进行分析。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 检验;结石清除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5~65 岁,平均(41.68±5.24)岁;结石位置:中上段12 例,下段28 例;结石最大直径10~14 mm,平均(11.96±0.93)mm;尿路梗阻情况:轻度19 例,中度18 例,重度3 例。辅助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6~68 岁,平均(42.72±4.93)岁;结石位置:中上段13 例,下段27 例;结石最大直径10~15 mm,平均(12.26±0.61)mm;尿路梗阻情况:轻度22 例,中度17 例,重度1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手术用时、血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3 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 辅助组的结石清除率为95.00%(38/40),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为80.00%(32/40),辅助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14,P=0.043)。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周,辅助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续)

2.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辅助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5.00%(χ2=5.591,P=0.018),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在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不及时干预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梗阻,进而影响正常的肾功能,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7]。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手段,凭借微创、无须住院等优势,大幅减少了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使用[8]。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结石直径超过10 mm 或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还会增加肾脏、肝脏的损伤风险[9]。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成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主流术式,其具有损伤小、术野清晰、功率可调、结石弹跳小等优势[10-11]。既往研究指出,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对结石直径超过10 mm 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2-13]。但实践中发现,激光碎石术中使用传统的套石篮无法套住体积过大或过小的碎石,使结石发生移位,甚至有少部分碎石上移至肾盂,增加清除难度,降低了结石的清除率[14-15]。因此,如何减少结石移位是提高结石清除率的关键,亦是泌尿外科医生一直所关注的重点。

输尿管管路封堵器是一根带有亲水涂层的微导管,表面上有一种薄膜阻拦装置,一旦施放,可以在输尿管腔内形成阻挡,它的施放由一根同轴内芯的牵引进行控制,可形成约10 mm 宽的球形结构来阻止结石移位,还可对灌注的水流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16]。此外,完成碎石的相关操作后,可通过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将碎石带出输尿管,减少对输尿管的损伤。本次研究采用管路封堵器辅助钬激光碎石治疗直径≥10 mm 输尿管结石,结果显示,辅助组手术用时、血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辅助组的结石清除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说明术中采用管路封堵器辅助治疗,不仅能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及血尿时间,还能有效地提高结石清除率。分析原因:采用管路封堵器能有效地防止结石移位,减少术中碎石的次数;同时,由于对照组未采用任何的辅助工具,碎石过程中结石可能会出现移位,加大了处理难度,降低了结石清除率;完成碎石后,仍需要通过多次、反复的钳取碎石,才能完全将碎石移出输尿管,增加了手术时间[17-18]。SF-36 量表是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常用量表,内容包含了PF、BP、VT、MH 等8 项内容,可较为全面的反应患者的真实生活现状[19]。本次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周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辅助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管路封堵器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与胡世成等[20]的研究具有相似性。输尿管结石患者较为容易出现发热、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现,辅助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5.00%)(P<0.05),提示采用管路封堵器辅助治疗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管路封堵器的过程中应注意动作的轻柔,尽量地减少拖拉的次数,以避免对输尿管黏膜造成损伤。最后,本次研究未能根据不同的结石部位进行比对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续仍需对此进行完善,使研究更严谨。

综上所述,管路封堵器辅助钬激光碎石治疗直径≥10 mm 输尿管结石,可以缩短手术用时及血尿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清除率管路输尿管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CAE仿真的制动管路设计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59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