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美术学科融合

2023-01-20 14:08江苏徐州市邳州市开发区中心小学221300毛伶俐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0期
关键词:美术学科融合

江苏徐州市邳州市开发区中心小学(221300)毛伶俐

STEAM教育理念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融合到一起,形成关联性教育体系,带有跨学科属性,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STEAM教育理念,符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美术与科学、数学、技术等学科融合时,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辅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

一、美术与科学融合,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美术与科学融合时,要从生活科学和科学实验等角度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环节,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1.与生活科学接轨

在生活中,科学知识的运用随处可见,许多事件、现象等都属于可以利用的教学契机。教师需要有融合意识,将美术学习与生活科学融合,带给学生更自然的学习体验。教师从美术视角来展示生活科学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在生活对接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的多点对接,能够展现美术之美,也能够让学生发现科技应用之美,这应是一种自然的结合。

如教学浙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台灯造型设计》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对家里的台灯进行描述:“大多数家庭都有台灯,其形状各异、特点突出,你能够描述一下自己家的台灯吗?如果从美术角度来看,你家台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对这个内容比较熟悉,都积极响应。在介绍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更直观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开始创作简笔画,将自己家的台灯用简单的画面展示出来。为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设计一款有创意的台灯,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开始深入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呈现出自己认为最独特的台灯外形。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先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家里的台灯的特点,然后布置设计任务,这些设计都属于美术学科和生活对接的范畴。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为学科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适时展开教学组织,确保了美术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2.与实践操作接轨

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组织一些写生创作活动,可以给学生带来鲜活且立体的学习体验,如果能够结合科学学科的实践性内容组织美术观察写生活动,其助学效果会更强。科学实验呈现多变性,而美术创作呼唤灵动性,二者之间有许多关联点,教师有意识地展开融合设计和组织,势必能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美术学科综合能力。

如教学浙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巧折巧剪》一课时,教师先拿出一些剪纸作品,要求学生细致观察,说说这些剪纸作品有什么特点,再研究其操作方法。学生拿出一些白纸,开始模仿操作,自主研究白纸的折叠、剪裁等操作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在反复多次实践操作之后,学生逐渐找到剪纸要领,创作出一些剪纸作品。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展开互动评价,在反复对比分析中总结归纳出剪纸的特点和操作要领,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将美术创作和实践操作相融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验性操作逐渐形成美术创作能力。

二、美术与数学融合,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美术与数学图形、数学操作有密切关联,教师将两者进行融合,引导学生自然进入美术学习环节,能够提升学科教学品质。

1.与数学图形对接

数学学科中包含丰富的图形资源,如果从美术角度展开解读和鉴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美术设计启迪。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以便进行针对性的任务设计,使学生在对数学图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美术认知。数学图形众多,其美术元素极为丰富,而学生的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从美术角度展开引导,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效。

如教学浙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联想》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建筑图形,要求学生从数学角度展开联想:“这些建筑都有一定的形状特点,如果从数学图形的角度展开联想,你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学生先观察图片,然后从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方面展开联想和判断。教师鼓励学生再从美术角度进行联想,可以根据图形特点,说说这些图形和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有什么相同点。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有的说像大白鹅,有的说像孔雀开屏,有的说像展翅的白鸽。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联想情况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利用绘画形式将这些建筑画出来。

2.与数学操作对接

数学学科不仅有许多图形内容,还有一些数学操作方面的活动。如果能够将美术学习与数学操作相融合,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美术学科包含一些制作内容,与数学中的操作活动有很多相似点。学生对美术制作任务比较感兴趣,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学科融合设计,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

美术制作和数学操作之间没有严格界限,教师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时需要有融合意识,让学生在融合性学习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如教学浙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绿色家园》一课时,教师拿出一张绿色的纸:“这是一张绿色的纸,如何将它变成一棵树呢?”学生开始热议,有的主张折叠,有的主张剪裁。教师让学生自行准备一张纸,开始自己的美术创作。学生接受任务后,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展开操作。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的美术操作情况进行观察,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就制作方法展开讨论。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的操作进行个性化解读,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阶段。

上述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从美术角度展开创意制作,而在具体执行阶段,学生大多会运用数学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无疑是最为自然的学科融合。

三、美术与技术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术与技术融合时,教师要注意做好学情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美术制作任务,结合技术的应用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1.与技术制作结合

美术学科中有不少制作方面的内容,而技术学科中也包含诸多制作活动。如手工制作、雕塑、手工编织、刻画等,这些内容既属于美术学科范畴,也属于技术学科范畴,有很强的融合性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制作方面的内容进行融合处理,帮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立学科综合能力。技术属于综合类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当然也会涉及美术学科知识。因此,美术教师要有观照意识,利用多学科融合的契机,提升学科教学水平。

如教学浙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我们爱劳动》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夯歌》,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再对歌曲中的劳动者进行讨论:“歌曲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工作?这些工作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打夯这项工作比较陌生,于是,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信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根据实践条件,让学生通过泥塑、雕刻等途径,自行设计制作一件美术作品,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对制作类美术活动十分感兴趣,积极展开互动交流,对制作材料的选择、制作程序的设计、制作方法的运用等问题展开讨论,为美术制作任务的顺利展开创造了良好条件。

美术制作任务与技术学科有许多的对接点,教师展开对应设计,学生积极响应,学科融合教学自然能达成好的效果。

2.与技术工具结合

技术学科涉及众多工具的使用,而美术学科往往离不开一些技术工具的支持,如网络媒体工具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就有着丰富的应用。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美术信息、制作电子绘画、展开交流活动等,都可以促进学科学习进程。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通过融合性学习活动和任务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主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美术素养。

媒体助学功能众多,如教师借助网络搜集美术信息,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美术学科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习体验,从而成功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学生借助网络自主搜集相关内容,也可以形成美术学习契机。如教学浙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我家的厨房》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对不同年代家庭的厨房进行对比观察,找到美术创作的契合点,然后选择一个角度展开美术创作,用画笔展现厨房的特点。学生开始研究图片,通过互动交流,逐渐达成学习共识。为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给学生留下生活化作业任务:“回家之后,利用手机去拍摄家里的厨房,并精选一两张图片,提交到班级交互平台上。”学生听说有拍照任务,欣然接受,思考着要寻找最好的角度来展示家里的厨房。

四、美术与艺术融合,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艺术的组成部分,艺术的概念范畴很广泛。美术欣赏与艺术欣赏的融合点众多,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时要有学科渗透意识,在思想渗透和情感渗透中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综合素养。

1.与艺术欣赏结合

美术欣赏不是单纯地评价美术作品的特点,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美术审美、构图特点、色彩搭配、主题揭示、情感体现、文化表现等都属于美术欣赏范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情进行客观评估,给学生提供艺术鉴赏方面的指导,让学生结合艺术认知体验展开美术鉴赏,以使学生的美术素养获得有效发展。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比较浅显,教师要适时给予提示,给学生设定鉴赏路线,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如教学浙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小小建筑师》一课时,教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些材料,让学生分组展开搭建设计,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并搭建出一座建筑。学生对搭建游戏比较熟悉,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跟进观察,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设计意图,从美术和艺术角度进行评估,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设计调整,美术实践操作顺利展开。在展示评价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从审美角度进行自评和互评,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学生踊跃发言,对自己设计的美术作品展开个性化解读。从学生的学习表现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指导是比较到位的,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美学思维,在与艺术欣赏的多点融合中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2.与艺术应用结合

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存在着美术欣赏,生活里有太多的画面和色彩,这些美术元素已嵌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进行鉴赏,通过艺术欣赏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触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学生如果从美学角度进行思考,其感知体验就是比较单一的,如果从艺术角度进行思考,学生就能够开阔视野,形成系统性的美学认知。

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欣赏并无意识,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必要的提示,甚至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欣赏任务,就能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启发。如教学浙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奇石》一课时,教师拿出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大多只能从石头的形状上进行分析,不能给出太多的鉴赏意见。于是,教师进行引导:“这些石头不仅形状奇特,其色彩、质地、光泽度等也存在一些差异。请看《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中石头的照片,作者将石头比喻成多种活的动物。据此,你们能够发挥联想对所看到的石头进行比拟思考吗?”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先阅读语文课本中的信息,再观察教师提供的石头,然后展开联想思考。有的学生指着其中一块石头,说像胖乎乎的小猪;有的学生说另一块石头像小猴子;还有的学生找出一块形状特殊的石头,说很像唐僧。学生的想象不再局限于美术这个范畴,而是逐渐延伸到了更广阔的范围,将自然现象与语文学科和艺术学科进行了连接。

美术与科学、数学、技术、艺术等学科的融合,体现了STEAM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具有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利用多种教辅手段,积极推动美术学科教学的进程,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实践中获得美术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美术学科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