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探究

2023-01-20 18:51田召凤李晓妍
读写算(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前导音乐课程

田召凤,李晓妍

(山东省桓台县特殊教育学校,山东 桓台 256400)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推行与实施新课改教育政策,要求学校与教师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如何有效开展音乐课程教学,也成为音乐教师深入探究的问题。毋庸置疑,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课程实施、课后安排等内容,每一个内容与环节都对高质量教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导入便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起始阶段,直接决定着整节课堂的学习氛围。积极、良好的课前导入,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融入预设的教学情境,跟随教师的脚步积极开展知识学习,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质量。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新思想,树立“慎独”的教育理念,善于分析原有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科学挖掘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与方法。科学设计与巧妙安排课前导入,通过全面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兴趣,兼顾课时主题,设计创新性的课前导入,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心理体会与精神收获。

一、课堂导入的内涵

课堂导入是最前端、最基础的教学环节,是教师科学运用教学方法与技巧,激起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关注,从一开始便激发学生对课时内容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明确本次课时的任务目标,并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各个教学环节与过程。其直接影响着后续教学的开展,对后续教学的实施有着基础的铺垫作用。课程导入不同于课前准备,而是直属于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需要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教案进行实践操作,做好基础教学情境的构建工作。如若将课堂教学分过程为一个时间轴上的不同节点,那么课堂导入便是起点,其不仅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领军作用,更对教学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科学、有效的课前导入,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学实施过程的顺畅度,确保课程内容的高效开展,反之则会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人们做一件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准备好所需的物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等,而课堂导入也同理。在带领学生进入新的课时主题前,教师要帮助学生转换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以便更好地接收新知识与新内容。而课堂导入的关键功能,就是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境与学习状态中,从而使学生迅速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到教学点上,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与气氛,从而推动后续课时内容的科学开展与实施,全面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对课时教学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高效吸收教学内容,更能有效地推动音乐课程的顺利实施,更好地实现新课改教育政策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掌握音乐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从而全面培育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具体而言,课堂导入对课程教学的完美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音乐始终处于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附属地位,学校与教师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度也不够高,大部分教师在开展与实施音乐课程时,便会采取直入式的教学模式,没有做好基本的课前导入与过渡,单刀直入地开始音乐歌唱练习。这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断联,更让学生产生了枯燥乏味的学习心理,以至于许多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期待度越来越低,教学质量与效果也大打折扣。而教师通过设置巧妙的课堂导入,便可以有效地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灵活的学习思维,推动后续课程内容的高效实施,从而逐步增强学生对音乐这一学科的喜爱程度。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音乐细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育。

(二)降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难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音乐课便是释放压力,展现真正自我的良好课程。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喜欢听音乐,并且都非常愿意参加音乐课程教学。其主要原因在于,音乐属于一门艺术类课程,在教学改革之前,大部分的小学仍未开设或较少实施音乐这门课程。而现如今,国家教育部门大刀阔斧地开展教育改革,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要求学校与教师坚持“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与落实美育教育。在此背景下,音乐便成为众多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成为学生热爱的艺术课程。然而由于许多小学生初次接触专业化的音乐课程,对许多乐理知识以及音乐情感缺乏正确的认知,以至于很多音乐教师都在思考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教学内容的情感与内涵。而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具体而实际的教学情境,随着教学的逐步开展,学生也渐入佳境。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全面集中学生的专注度,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难度,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构建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已成为过去式,在新型教育理念的呼吁下,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转变“教”与“学”的身份,通过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这也是实现新型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教师在设计与开展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教师的教学准备与专业水平,而教师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与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跟随教师开展课程学习的热情。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营造出科学、开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更能满足小学生开放性与发散性的学习思维特征,以此助力音乐课程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课堂导入的科学开展能够为教学效果锦上添花。但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开展与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取得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

其一,坚持音乐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基于音乐学科特点而言的,音乐本身是一门强调音乐节奏与旋律美感的课程,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音乐的情绪带动作用,通过选取适宜性的音乐曲目与旋律,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感染,从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预设的学习情境中,增强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专注度。

其二,以教材为主的基本原则。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与安排都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服务。因此,教师在设计与开展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内容与课程主题进行,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课时主题,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避免出现偏离教学主题与任务目标的情况。

其三,贴近生活的原则。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育,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应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基本规律,从现实生活出发,开展科学性、现实性与合理性的课堂导入,从而全面突出音乐课程教学的价值。

其四,追求自然流畅的原则。课前导入设计的目的便是引导学生渐进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因而教师设计的导入应具有衔接感与顺畅感,避免出现牵强附会、为导入而导入的尴尬教学场景。

其五,坚持适时性原则。课堂导入具有它的重要价值,因此许多教师便会顾此失彼、本末倒置,在导入的环节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反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按时完成。教师应科学把握导入的时间节点,将学生带入预设的学习情境中便可,将具体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科学发挥课堂导入的教学价值。

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导入技巧

(一)情境导入

情景导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以课本教材内容为基础,为学生营造与创建体验式的学习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快速引领学生进入课时主题,更能有效地点燃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与兴趣,更好地为后续教学做好基础准备。例如,在开展《清晨》的教学时,在课前一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清晨的变化,并要求学生用拍照的形式记录每天清晨的风景图,或是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清晨图片以及自然地理资料。教师利用学生收集来的图片制作课前导入PPT,开课当天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播放完PPT 后,教师可以播放几首关于清晨的音乐,并调动学生的热情一起打节拍,增强整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奠定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

(二)问题式导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疑问的出现便是思索与探索的起点,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巧妙运用问题式导入,以音乐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营造积极、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例如,在开展《丰收锣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音乐常识为基础设计导入问题:“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场合会运用不同的乐器,同学们在哪里看到过锣鼓?在什么场合会运用锣鼓呢?”学生在思考一段时间后,会给出各式各样的回答。有的学生说在电影里,有的学生说在乡里的宴会上……接着教师继续设问:“有这么多乐器,为什么偏偏会选锣鼓呢?锣鼓代表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呢?我们来听一下这首歌看看是否能找到答案呢?”紧接着教师便播放《丰收锣鼓》歌曲。这样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在疑问的诱导下学生会认真听歌曲,然后进行发散性的学习思考,听完后学生便会明白锣鼓能够表达喜庆、欢乐、幸福等感情。由此可见,在课堂导入中运用问题导入法,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掌握基础的音乐常识,从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三)游戏导入

相对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生的心智年龄较低,人处于儿童阶段,更喜欢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全面学习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掌握游戏化教学实施的原则与方法,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游戏化的导入,从而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增强音乐课时教学的实施效果。例如,在开展《陀螺》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猜谜语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主题的神秘感,以游戏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老师现在设置一个谜语,看看大家谁能猜出来。独脚尖尖身体圆,绳索绕在身上边,拼命挣脱得自由,只在地上转圈圈。”在说出迷面后,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还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协作性。当学生猜出谜底是陀螺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教学鼓励,顺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后续的教学环节,从根本上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四)故事导入

不管处于哪一学龄阶段,学生都喜欢教师讲故事,一方面是由于故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自身的权威性,两个重要因素的交织,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在教育学中,也曾单独论述了故事教学法,系统阐释了该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巧妙应用故事的导入法,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专注度,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开展《彼得与狼》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一张彼得与狼的背景图,随后教师再声情并茂地讲述“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教师要注意故事讲述的生动性与感染性,通过变换音调高低与肢体动作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绪,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开展教学活动,为后续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学习水平、专业技巧做好情感铺垫。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音乐成为小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新课改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对教学质量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课程教学的科学实施,离不开课前导入的精准铺垫,只有科学设计与巧妙安排课前导入,才能更好地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理念上关注课前导入,更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重视课前导入,积极学习新课改教育政策的理念与要求,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科学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取向,通过结合课时主题、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目标,合理、恰当、精准地设计课堂导入,从而为学生创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情境与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热爱,从根本上展现音乐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前导音乐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