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3-01-21 21:57陈兴涛马瑛瑛谢春华
甘肃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部

陈兴涛,马瑛瑛,谢春华

(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 金昌 737100)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的颈部退行性病变,根据其临床表现有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等不同分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为临床发病率最高的一类颈椎退行性病变,约占颈椎病发病的60.2%[1]。西医学认为颈椎病是一种颈部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理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及机械压迫等机制[2],临床对其治疗主要以口服体类抗炎药物、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在其疗效欠佳时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存在创伤大、对患者局部损伤较大等缺点。中医药在治疗CSR时常采用中药、针灸、手法按摩、针刀等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临床实施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为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方式[3]。

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医学的“颈肩痛”“痹症”“项强”相类似,其发病包含患者正气亏虚、风寒湿邪侵犯人体而发病,正气为人体防病的根本,脏腑强盛,正气存内,在机体可抵御外邪入侵,《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亏虚,则邪气容易入侵机体,如机体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颈部劳损,则外邪易于侵袭机体,发为痹病,《济生方》强调:“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张氏医通》亦云“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脊而上,致肩背痛”。外邪侵袭亦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由于患者正气虚衰,卫气不能固摄机体,风寒湿邪乘机侵袭患者颈部,体内气血被遏,不能润养颈部肌肉骨骼,筋脉不通,出现颈部僵硬、困痛,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若中风寒,随邪所中之筋则挛急,不能屈伸”。风性善行而数变,侵袭太阳经则造成颈部僵硬疼痛;寒邪侵袭机体则容易阻滞机体阳气,阳气不行则气血不通,不同则痛;湿邪重浊而黏滞,一旦侵入机体,则病程连绵,不易消散;风寒湿邪常同时侵袭机体,闭阻经脉,则发为本病,正如《景岳全书》所云:“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为病也”。《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传统医学认为,劳损亦为CSR发病的重要因素,患者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导致颈部肌肉僵硬,气血不通,筋脉失养,正如《张氏医通》所言“观书对襄久坐致脊背痛[4]。”此外,外伤也可以导致CSR的发生,外伤致筋脉受损,气血溢于脉外,筋脉失养,发为痹病,《医宗金鉴》指出“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淤滞,为肿为痛”。《证治准绳》亦云:“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由挫闪及久坐而致颈项不可转移者……故机关不利”。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也是CSR发病的重要因素[5]。

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治疗

2.1 辨病论治

辨病论治为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在治疗CSR时首先采用辨病论治的方式,常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邹天强等[6]对70例CSR的患者分为中医辨病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中医运用芍药甘草汤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辨病治疗,西医治疗组在采用双氯氛酸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颈部牵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半月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运用中药治疗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姚健等[7]认为CSR的发病机制为正虚邪盛,临床治疗过程中常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理念,运用颈痛灵胶囊对60例CSR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刘迪加[8]通过研究发现CSR的病理机制在于颈部气血淤滞不通,风寒湿凝聚颈部经脉,其在临床治疗时常运用阳和汤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并对其治疗的130例CSR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其临床有效率达94%。张琳驰[9]认为CSR的发病机制与肝肾亏虚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在临床治疗中对80例CSR患者运用二仙汤加味治疗,亦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

2.2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临床在治疗CSR时亦常采用辨证论治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王海超[10]对120例气虚血瘀型患者进行临床辨证治疗,其中治疗组采用益气养血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治疗,发现治疗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胡晓芬和万全庆[11]在治疗CSR时主张“辨证用药,标本兼治”,临床中一般运用辨证论治的方式选方用药,其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及寒湿痹阻证,其中肝肾亏虚证的患者治疗时予以补益肝肾的方式,临床上常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患者予以益气活血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常选用活血方加减治疗,而在治疗寒湿痹阻证的患者时予以散寒除湿的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时一般选用川羌活汤方加减治疗,常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孙士飞[12]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葛根汤加减治疗CSR患者,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其在临床中将60例风寒湿型CSR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葛根汤加减治疗,试验组采用颈痛颗粒治疗,在治疗四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发现试验组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吴宇欢等[13]通过辨证论治的理念将CSR分为肝肾亏虚型、痰湿阻络型、风寒湿阻型、气血亏虚型及气滞血瘀等,临床治疗中通常依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此外,吴凯等[14]运用六经辨证的方式对颈椎病进行治疗,将其分为太阳型颈椎病、少阳型颈椎病、阳明型颈椎病、少阴型颈椎病、太阴型颈椎病、厥阴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针灸为中医学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法,其在治疗CSR时可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患者症状。毫针为针灸治疗的重要方法,也是临床最常用的针灸治疗方式,张侠杰等[15]运用针刺患者颈痛穴及颈夹脊穴,观察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对颈功能活动度的改善,对临床治疗的58例CSR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与牵引治疗的57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增强患者颈椎稳定性,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颈椎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李洁新[16]运用毫针针刺治疗CSR的患者,并对6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随访发现针刺治疗有效率达98.33%。殷岳杉等[17]对临床运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颈三针治疗的CSR 患者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发现采用颈三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肢体功能活动,提高治疗有效率。田贵红[18]采用手三针治疗CSR的患者,发现运用针刺手三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炎性因子吸收。贾诚等[19]运用针药联合对CSR进行临床治疗,并选取200例的气滞血瘀型CSR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00例,治疗组运用针刺联合活血通络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活血通络汤进行临床治疗,在治疗2周后进行评估临床疗效,发现运用针刺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缓解疼痛症状,降低炎性因子。黄铮等[20]对CSR的患者运用电针进行治疗,并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影像学手段进行定位针刺,以提高针刺的准确性,在对7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9.4%。杨瑞萍等[21]对120例CSR患者运用颈三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并评估临床疗效,发现其有效率达94.8%。

头针为目前临床治疗CSR的常用方法,邱渝[22]运用头针治疗CSR的患者,并与常规针刺进行临床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运用头针治疗可进一步刺激患者头部穴位,激活大脑对神经功能的调控,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陈璐等[23]亦将方氏头针运用于CSR的临床治疗中,并通过对30例进行头部穴位的针刺,发现其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功能。

电针也是目前临床治疗CSR的常用技术之一,其可增强针刺强度,更好地渗透于经络之间。胡追成等[24]运用高频率电针治疗CSR的患者,发现其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李俊纬等[25]在临床中运用电针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CSR患者,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发现其可有效改善患者颈部功能活动,临床总有效率达97.5%。段晓英等[26]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电针对CSR的影响,发现运用电针治疗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疼痛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田洪昭等[27]发现采用电针治疗CSR时其临床有效率达96.67%,较普通针刺86.66%更高,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艾灸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临床治疗方式之一,其具有无创、副作用小、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CSR的治疗中,可通过温阳散寒等作用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肢体冰凉等症状,蔡国伟等[28]观察研究艾灸治疗CSR的临床疗效,发现运用艾灸治疗时通过热敏作用于局部穴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此外,随着中医药在治疗退行性疾患中的参与度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被运用到CSR的临床治疗中,王海东等[29]运用辨位定点针刀松解术对30例CSR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发现其临床总有效率达93.3%。按摩手法亦是目前治疗CSR的常用方法,并且不同的中医学术流派中均有自己擅长的治疗手法,如施杞教授创立的三步九法,福建名医林如高创立的通督强脊手法,龙层花创立的龙氏正骨手法等。

4 结语

目前中医药被广泛运用于CSR的临床治疗中,治疗过程中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创伤小、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采用多种治疗方式综合治疗,现代医学也越来越多地将中医药运用于CSR治疗的全过程,常采用综合疗法医治CSR患者,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医实用技术被应用于CSR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也越来越多地将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提倡阶梯治疗的方式,在辨病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治疗,医院在临床治疗中对不同类型的CSR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部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