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集聚村的消防安全管理探究

2023-01-22 01:33王秦科宁波东钱湖消防救援大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民宿消防火灾

■ 王秦科 宁波东钱湖消防救援大队

据统计,浙江省目前拥有民宿1.9 万余家,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超千亿。打造民宿集聚村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但与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相矛盾的是,开办民宿村的场所大部分位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乡镇,“网红村”大多消防安全环境差、存在监管盲区、用火用电安全隐患突出,易构成典型的区域性火灾隐患。因此,要打造乡村文旅运营品牌,首先要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当地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在清楚的认知。

一、民俗旅游村消防管理受限原因

受制于地区、地形情况及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目前,浙江农村旅游乡镇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仍有许多不足,主要原因包括:

(一)消防意识薄弱

民宿“网红村”多位于离县城较远的乡镇,消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且对居民与民宿经营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教育不到位,消防意识与消防环境的落后使乡村消防工作几乎成了“死角”。居民与民宿经营者的消防意识薄弱也给村落带来了不同的程度消防隐患。

1.居民消防意识薄弱带来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浙江省民宿产业整体调研发现,大部分网红民宿村的建筑都是由居民的老房子改造的,由于当地居民消防意识较薄弱,村中的自建房在设计时多有消防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如许多居民在建楼时考虑建筑成本,房屋建筑的梁、门窗、檩条、隔墙多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在发生火灾时,建筑的热辐射作用会对木质材料产生影响,加速建筑材料燃烧,火势容易迅速蔓延。且村民的消防意识普遍淡薄,几乎没有居民家中备有消防工具,对消防知识也很匮乏,一旦发生火灾则难以应对。且农村建筑特色多以聚集村落为主,房屋往往紧挨着且住户集中,防火间距过于狭小,火灾产生的烟气难以外排。一旦发生火灾,不仅容易波及周围建筑,烟气聚集于通道内还容易导致建筑物的立体燃烧。

2. 民宿经营者消防意识薄弱带来的消防隐患

另外,许多民宿经营者在改造中为了节省经费投入、缩短装修时间,便较少进行原有线路改造。在民宿实际投入使用中,多个房间内的电热水壶、热水器、电暖器、空调、冰箱等大功率电器一起使用,极容易造成民宿电力超负荷运转现象。长此以往民宿的线路长期处于过热状态中,极易产生火灾风险隐患。即使个别经营者会适当修改电路,也依然存在严重火灾风险隐患。同时,部分民宿内附带的咖啡厅、酒吧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也是造成险情的重要原因。且由于许多经营者不具备消防安全意识,大多民宿都未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与紧急灭火疏散预案。

(二)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地区消防基础设施薄弱也是制约当地消防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因,基础设施薄弱集中体现在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消防力量上。

(1)从消防车道角度上看,民俗村多分布于偏僻的乡镇、村落,大多地区缺乏科学的道路规划,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不通公路造成消防车无法通行,阻碍消防行动。

(2)从消防水源角度上看,由于环境限制农村地区的水资源远不如城市丰富,许多民宿集聚地区缺少消防水源作为供水保障。一旦缺少消防水源,消防车里的水也往往杯水车薪,导致后续火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使得火灾蔓延。

(3)从消防力量角度来看,我国消防基础设施分配不均衡,消防部队主要力量部署在城市中,农村消防投入十分薄弱,救援力量难以满足救援需要,许多偏远民宿村落缺少消防救援力量,在大型火灾出现时,往往需要临时抽调救援队伍,消防力量不足成为民宿景区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

(三)民宿景区消防监督管理不到位

民宿景区多存在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图设置不够细致,配备专业巡视人员不足的问题,导致了民宿区多方面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存在行业监督管理不到位、属地监督管理不到位、经营者监督管理不到位三个方面。

(1)行业监督管理方面。景区工作人员未能细致开展日常检查、定期抽查、专业巡查、综合检查排除消防安全隐患。同时民宿聚集区对于接待游客容量规定,容量超限应急措施执行不到位,许多景区人满为患,导致疏散人员撤离、疏导车辆停靠工作困难。

(2)属地监督管理方面,民宿地理位置原因,分布面广,地方消防部门履行日常消防监视管理工作不到位,对于乡镇监管职责模糊不清,未将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宿列为三级消防平安重点单位,难以达到消防管理目标。

(3)经营者监督管理方面,许多民宿旅游村对个体经营者的监督执行不到位,许多民宿缺乏应急演练联系,一旦遇到险情,难以冷静应对。同时,许多景区民宿内缺乏急救用品、急救箱、备用电源、消防器材、担架等应急物资。

二、民宿旅游村消防安全风险研判

(一)建筑材料耐火系数

当前,许多民宿依然使用自建房,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均为木质,其结构体系含水量低,使用年份长久容易风化,且内部装饰物品多为木质材料或极易燃烧的丝质材料制作,增加了火灾风险。严格要求建筑材料与物品耐火系数刻不容缓。按照国家建研院《乡村民宿建筑消防安全规范》规定,在耐火系数研判上,A 类乡村民宿采用钢结构建筑时,柱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h,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B 类民宿耐火标准为,柱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h,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房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0.5h。

(二)民宿门窗

在民宿中,门窗往往是房间设计的点睛之笔,它们或典雅精致,或华丽复杂,或前卫个性的设计体现着民宿的内涵与风格。民宿门窗除了满足居住条件适宜的采光性条件,也要满足消防安全设计。民宿门窗设置有以下要点:(1)民宿的餐厅、客房、娱乐场所等建筑应设有开向室外的窗户。(2)民宿中的餐厅、客房与休闲场所的外窗净高不小于1m,外窗的净宽度不小于0.8m,外窗窗台距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2m。(3)民宿中使用明火的厨房必须设置外窗,民宿储气间、储瓶间需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4)民宿的餐厅、客房、休息室的外窗需避免防盗网、广告牌、栅栏等遮挡物,如设计安装防盗网,人员要能够从内部开启防盗网进行逃生。

(三)消防水源

对于室外消防水源积极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室外供给水管管径与供水能力是重要的消防安全检查措施。以室外的天然水源作为供水水源时,检查人员要定期检查消防水源的水量、水质是否符合要求,定期确认枯水期最低水位,确保消防用水量。另外还要检查消火栓井盖能否顺利开启,对于管道年久锈蚀或杂物堵塞的水源进行及时清理。

(四)民宿防火分隔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在民宿防火分隔规定上要执行硬性要求能有效预防民宿集聚结构导致的火势扩散。民宿防火分隔标准指出乡村民宿建筑与其他建筑相邻时,贴邻处外墙应为厚度不低于120mm 的不燃性实体墙且不具备窗、门、洞口。若不同民宿处于同一建筑内,民宿之前需设以不低于1200mm 厚度的不燃性实体墙进行分隔,且分隔墙不开设窗、门、洞口。在民宿内的不同功用房间也应使用不低于120mm 厚度的不燃性实体墙进行分隔。

三、民宿旅游场所区域性消防隐患整治措施

(一)综合整治,管控源头

综合整治网红民宿村消防管理问题,是守住旅游业安全底线的基础。综合整治要以政府牵头,开展专项治理办公室,针对民宿村经营消防问题制定联合资料方案。将消防管理工作落实到部门、执行到个人。划分明晰的消防安全网格划分,推动街道、乡镇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积极动员基层力量,联合居(村)委会、治安巡防队等基层力量,对网格内的民宿经营机构进行全面排查,监督民宿经营主体自查自改。对于原来检查合格的民宿组织不定期抽查,巩固提升民宿消防安全质量,对于不具备安全基本条件的民宿勒令整改,如民宿机构有逾期不整改的情况坚决执行关停取缔,切实改善以往民宿监管过于宽松的情况。

(二)完善政策,规范标准

民宿作为新兴产业,在实际管理中,地方政府和行业对民宿产业定义范畴把握不准,造成了监管空缺,相当一部分民宿还未进入相关部分监管视线,且在监管过程中仍缺乏相关条例与制度进行管理。且民宿机构鱼龙混杂在消防安全制度实施过程中理论与执行有较大区别,导致相关管理条例不符合民宿实际情况的问题出现。另外,当前民宿行业仍在完善中,开始办理各种证件,但是大多为消防安全管理暂行性规定。不完善的消防系统管理制度成为民宿消防管理的难点问题所在,针对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以完善民宿管理制度为重要工作内容,及时完善和更新民宿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明确民宿管理要求,要求民宿的建筑设施与基础设施运行必须符合工商、卫生、环保、税务的法规标准,民宿机构必须具备工商营业执照、房产证明、税务登记证明、卫生许可证及符合消防规范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要明确行业责任主管部门,细化责任部门的职责分工,具体罗列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责,落实长效消防管理机制,确保民宿集聚村消防安全。

(三)增强硬件,完善设施

增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增设消防硬件设施与消防器材是民宿消防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消防基础设施完善能为民宿集聚村消防安全保驾护航。在增强民宿村消防硬件设施建设时要注意符合《乡村民宿建筑消防安全规范》,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水源、消防通讯、消防电源、消防组织等纳入乡镇的总体规划中,与其他基础设施统一规划,适应民俗村发展需求。同时相关机构在设置消防设施的场所和具有火灾风险性的区域应设置显著安全标识或标志,以“禁止烟火”“禁止燃放鞭炮”等显著警示标志提醒群众。

(四)强化宣传,增强意识

加强民宿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力度,提升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树立起消防法制观念。通过公安、安监等部门组织宣发资料,利用农村广播及电视开展接地气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民宿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升民宿从业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同时结合推行创设消防示范点,营造渲染消防文明氛围,展示星级消防民宿示范点,达到模范榜样作用,积极引导各民宿机构力争消防示范上游的局面,强化民宿从业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五)数字管控,预防隐患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消防数字化管理是提升农村地区消防监督效率的重要手段。数字管控主要立足于预防、控制、处理三个方面。

1. 预防工作:“码上安全”助力预警监管

“码上安全”智慧监管平台主要针对民宿经营主体进行消防安全管控,“码上安全”通过大数据运算技术对民宿的消防风险实现预警分析、布局管控,实施有效的“靶向治疗”。“码上安全”实现了民宿经营主体每周自查、安监所执法、网格员月巡查的三方联动,构建了消防安全监管新模式。同时,网格员作为一线消防防控的主力军,要树立其“隐患就是事故”的责任意识,积极运用“码上安全”平台进行码上巡查和码上宣传工作,筑牢民宿景区消防安全防线。

2. 控制工作:物联网技术助力智慧消防

物联网技术基于互联网的交感网络系统,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网络互连。消防物联网技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温度传感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对消防设备的智能监控。运用消防物联网技术能加强民宿村电、消防水、燃气,电瓶车充电、独立烟感等消防关键要素感知预警,对设备故障信息的进行远程实时传输,实现消防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3.处理工作:统筹微型站与消防支援力量快速联动

微型消防站是依托辖区内志愿消防队伍与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组成的辖区内的最小消防组织单元。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微型站可以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初期火灾扑救并组织人员有序撤离。提升微型站及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制定微型消防站联动应急预案实现微型站与消防支援力量快速联动大幅度提升辖区内消防处理工作的响应、处置、救援工作效率。

四、结语

乡村民宿盘活了浙江地区沉睡的旅游资源,激活了民宿集聚村的旅游活力,为农村发展增添一抹亮色。在发展民宿旅游业的同时,配套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两者相互完善、并肩同行不断夯实民宿产业基础,实现民宿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民宿消防火灾
《消防界》征稿启事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你是民宿达人吗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