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站灭火救援安全现状与对策

2023-01-22 01:33吴俊涛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城区消防救援大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救援消防装备

■ 吴俊涛 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城区消防救援大队

从近年我国火灾事故统计数据看,虽然发生的频次有所下降,但是造成的伤亡及损失依然很大。而且在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经常会出现消防人员因救援工作出现伤亡事故的情况。为了将火灾伤亡及损失降到最低,保障灭火救援工作的时效性,提高灭火救援的工作质量,一定要加强对灭火救援工作的安全管理,以保证灭火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近年来,我国消防部门针对灭火救援的安全管理工作在不断完善,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必须对火灾发生的原因、救援过程中出现伤亡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有效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是当前消防部门在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灭火救援的重要性

在社会发展中,消防救援人员是抢险救援应急工作的主要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近年来,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出现伤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事故提醒着管理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消防救援人员工作的危险性。造成伤亡事故的原因非常复杂,且火灾救援的突发事件较多,为了保障消防救援人员在消防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就必须针对消防队灭火救援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层建筑内部空间结构复杂、紧凑,一旦发生火灾,小空间内的火势会快速蔓延。这一类建筑所匹配的火灾防护装备作用有限,无法满足实际的救火需求。此外,批发市场、购物商场等地点人员流动性很大,部分商品具有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火灾风险率较高,且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展比较困难。这类场所中火灾易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会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火灾发生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可燃物分布广泛、火源众多、灾后事故调查和鉴定环境破坏严重等方面。此外,由于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多种可燃物的混杂也给灭火和调查分析带来很多困难。突发性火灾事故往往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虽然存在一定征兆,但是一方面由于目前对火灾事故的监测、报警等方式的应用尚不理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关人员对火灾事故的规律及其征兆了解甚微,耽误了救援时间,最终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灭火救援的危险因素分析

(一)安全管理因素

分析近年灭火救援内攻行动数据发现,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建构筑物倒塌埋压、进攻或脱险时造成高空坠落及有毒烟气造成的呼吸系统灼伤与中毒窒息。其中建构筑物倒塌埋压造成的伤亡占比最大,成为消防救援人员伤亡的首要因素。除建构筑物自身的问题及物业管理部门失责外,消防救援人员在组织实施内攻作战中的自身因素,也是造成惨剧发生的原因。其中由于消防救援人员缺乏足够的个人防护意识且对防护器材装备缺乏维护与保养,在有毒环境进行救援时,会因毒烟雾造成呼吸系统灼伤与窒息。尽管消防救援人员都已经配备空气呼吸器及自生氧面罩或他救面罩等救援呼吸器材,但在实战内攻处置中仍有部分内攻人员在遇有被困人员时将自身空气呼吸器给被困人员使用。甚至会出现未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火场等情况。这类情况对消防救援人员所产生的伤害更加突出。因此消防救援人员在日常开展内攻训练及演练时就应按照实战要求,佩戴携带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切实强化消防救援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在充分的火场侦查的前提下,开展内攻作战行动就必须进行一定的科学分析研判,准确预判内攻行为在灭火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危险性,如此才能让建筑火灾内攻行为的安全有所保证。

(二)引发火灾的因素

导致火灾的原因有很多且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如果要进行分类,导致火灾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人为因素方面,有一部分火灾是有不法分子蓄意纵火,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且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同时,人们的疏忽大意也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火灾,例如野外非法使用明火、随手乱丢烟头、乱接电气线路等。而在自然因素方面,主要是各种极端天气的影响,例如雷击现象可能会导致易燃物被点燃,进而造成火灾事故。

三、灭火救援安全现状分析

(一)灾害现场呈现复杂化趋势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多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从世界一流的摩天大楼、四通八达的地下设施网络、城市综合体,到城中村、简易棚、“三合一”沿街门店,建筑结构复杂多样。其中,建设施工生产操作不规范、城市建筑和人员密度大、低端产业多、安全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安全意识有待提升等问题导致消防救援工作风险逐年增大。

(二)消防救援人员不足与工作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消防站建设远未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救援力量薄弱,消防站救援人员较少。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后,承担的应急救援职能大幅拓展,出警量迅速增加,消防救援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的作战状态,很难保证聚精会神、精益求精地开展每一次执勤与训练工作,精神、身体、情绪等状况不佳都可能增加安全风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专业化能力的提升。

(三)自我防护意识不足与制度落实不严

对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工作忧患意识缺乏,侥幸心理严重,对以往消防员牺牲案例教训未真正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导致安全隐患时隐时现,安全事故屡禁不止。消防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存在盲目自大、不按规定佩戴防护装备、不按规定落实防范措施等问题。少数队站抓安全风险管理流于形式,安全形势分析只查队伍重点人员,安全学习教育照本宣科、应付了事,安全授课不经常、不深入,紧急避险训练不成体系、目的性不强,安全督导检查不深不细不实,安全制度执行虚化弱化。

(四)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少数消防救援人员避险能力不足,首先,体力跟不上,超强负荷、超长时间救援行动以后,行动滞缓、动作变形、判断能力下降,易发生摔倒、坠落、迷失等情况,造成伤害。其次,识别风险能力差,没有掌握建筑物倒塌的规律、迹象,对化工等事故的基本知识不熟悉,绳索、水域等专业救援技能缺失。最后,平时应急避险训练跟不上,遇到危险撤退不及时、秩序混乱、应对套路不清楚、自救他救能力差、紧急救援能力不强。

(五)灭火救援装备应用不足

从当前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装备应用情况来看,(1)是存在装备种类配备单一、装备配备不统型、使用不融合等问题;(2)是缺乏充足的新型消防装备或对装备运用不足,消防训练水平提升不明显,消防战训针对性不强,导致消防指战员的战斗力也受到制约,在具体作战中对消防员的自身安全与灭火救援工作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

四、提高消防队伍灭火救援安全性的策略

(一)全面提高灭火救援安全意识

要坚决破除作战训练事故不可避免论,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队站都是通过努力避免了类似的事故。这就要求各级队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保障消防救援人员的安全是完成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将作战训练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没有任何退路的保底工程,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对战友生命高度负责的务实态度,始终抓紧抓实抓牢作战训练安全管理工作,筑牢防线、守好底线,从思想上坚定杜绝作战训练伤亡事故的信心和决心。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体系

健全完善的灭火救援行动法律制度是确保行动安全进行的基础条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对消防监督执法制度与法规方面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违法行为,根据不同法规和制度的要求会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如果没有统一规范的法律则会影响到执法的公信力。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应当联系实际情况对法律法规进行合理调整和修正,并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体系,从而让执法人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法律和制度体系可以真正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发挥作用。基层队站要严格落实议战议训制度,定期研判,问诊把脉,排摸问题,制定措施。作战训练中要严格落实“谁指挥、谁负责,谁组训、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抓细抓微,化解风险于一线。真正建立并健全安全制度,常态化落实安全形势分析、安全教育训练、干部跟班作业、安全官(员)制度、安全督导提示、作战安全讲评等六项基本制度要求,从源头上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注重提升消防救援人员能力素质

要通过业务学习、消防大讲堂、战评总结、案例研讨等形式,组织消防救援人员开展安全理论知识和紧急避险学习教育,每季、月、周做出计划安排,安全防范意识真正深入人心。要积极借助现有训练设施,模拟险情、危局,组织消防员开展针对性安全防护和紧急避险专项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安全防范技能,养成安全作业习惯。

(四)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近几年陆续出台了《各类灾害事故组织指挥和处置规程》《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业务训练操作程序》等规范,各地也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和行动规范,这些规程既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又汲取了作战训练伤亡事故血的教训,必须静下心来逐条逐项认真学习领会、举一反三,结合自身的灭火救援经验体会,在灭火救援行动中自觉遵守、严格执行。

(五)规范灭火救援现场管理

现场安全管控是安全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第一时间到场的消防站指挥员要严密组织,坚持“先评估、再施救”,做好全过程安全动态管控。安全官(员)要设置到位,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坚决纠正违规行为,及时果断发布险情预警信息。消防救援人员要强化个人防护,佩戴齐全个人防护装具,自觉遵守行动规程,严格落实“八项禁止条款”、水域救援“五个绝不允许”等硬性规定。

(六)提升灭火救援装备应用

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人力资源是关键,装备配备是支撑。高质量的消防防护装备可以有效降低危险情况下对消防员造成的伤害,是提升消防救援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基础。一是在保证常规装备配备的基础上,加强消防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可以通过修订标准,对全国消防装备的配置内容、类型及技术要求进行统型规范,从而实现装备的组合配套和通用互换,提升队伍综合作战能力。二是引进先进装备技术,本着“服务实战,服务基层,服务一线的原则”,建立与基层队伍的协作机制,联合生产厂商和消防研究所开展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装备技术在实战中的效能。三是要对消防防护装备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更换,在每次灭火救援行动后,需对消防防护装备进行检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状态。装备本身是不具备战斗力的,需要定期进行岗位专业培训,强化装备操法训练,切实提高装备管理使用能力,充分发挥装备的战斗力,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人员安全

五、结语

文章通过对消防队伍灭火救援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最大化减少消防救援人员的伤亡,总结出以下结论:一是消防救援人员伤亡绝非不可避免,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必须转变观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伤亡;二是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伤亡的原因众多,要开展系统研究和专业分析,总结深层次规律原因;三是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应针对当前“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责使命,加强作战训练安全理论和技战术研究,制定和完善作战规程、训练内容和方法,提高消防员的实操经验,使消防救援队伍作战更加专业;四是消防员伤亡的主观原因非常突出,存在明显的预防意识不强、现场决策不准、作业程序不当、现场管控不严、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必须全面压实防范工作责任。

猜你喜欢
救援消防装备
《消防界》征稿启事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紧急救援
港警新装备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3D打印大救援
防晒装备折起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