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执法难点及对策探究

2023-01-22 01:33杨有亮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综合体商业消防

■ 杨有亮 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为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的便利[1]。与此同时,大型商场的消防问题也愈发严峻。针对商业综合体存在的消防隐患,要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建筑的整体安全性[2]。传统的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一般是以监督小组的形式展开的,通过划定重点处理区域进行单向管控与核查[3]。这种形式虽然可以完成预期的消防监督目标,但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督误差的产生[4]。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需要相关人员结合消防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考虑到最终分析结果的精准度,文章分析出当前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执法难点,同时对执法处理计划进行完善,以形成多层级、多目标的监督管控工作模式,加强对可燃物的主要控制强度,同时设定预防结构,逐步完善消防监督功能,实现全方位的监督设置与处理,从整体上降低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发生风险的概率,提升建筑安全。

一、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执法现状分析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十分繁杂且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通常情况下,在建筑施工初期会采用定向消防监督执法模式对综合体内部的人员、物品进行逐一排查,以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5]。但随着商业综合体内部面积的不断扩大,传统监督执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防监督的需求,并且传统消防监督执法模式常常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导致监督执法结果受到影响[6]。再加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关联性较强,一旦出现火灾或者消防问题便极有可能发生关联事故,危及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现状堪忧,以上原因都导致传统监督执法模式不再适用于当下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执法。

二、监督执法难点探究

(一)执法标准较难控制

通常情况下,监督执法标准是固定的,但随着综合体内部结构的变动,导致执法环节发生改变,监督执法效果极难控制[7]。可燃物的管控与监督一直是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工作的重难点,由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占地面积较大且内部的关联结构较为复杂,联系较强,使得部分建筑虽然设置了监督执法的环节,但执行人员监督执法落实力度不高,核查不完善,导致部分可燃物被带入建筑中,从而引发火灾。不仅如此,在面对重大火灾时,综合体建筑内部的商品也极容易燃烧[8]。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需要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实际范围,对商品等情况进行监督,但部分监督执法人员并未对其进行严格核查,为火灾埋下隐,一旦火势蔓延便难以扑救。此外,消防监督执法标准一般是依据实时环境的变化来设定的,但部分建筑的消防监督工作中的审核、验收、安全检查等工作的执行标准是固定的,消防监督工作并未结合实际,不利于防火、防烟区域的划分且针对性较弱,消防效果并不明显。

(二)监督执法单元布设分散

防火执法单元主要起到监督、监测的作用,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实现全覆盖式的测定执法监督,一旦出现异常,便可以对其进行定位。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的承压结构十分复杂,对应的消防布设也更为繁琐,虽然这样可以提升整体的安全程度,但也会形成疏散阻碍。再加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内行业种类较多,也会增加消防监督执法的工作难度。而且由于结构复杂,部分综合体内部的防火单元数量较小,这也就导致布设的区域较为分散,建筑内部存在较多的执法监控盲区,导致执法人员对火灾、可燃物的捕捉精度受到影响,无法更好地确保商业综合体的整体安全。同时,防火单元管理也较为混乱,效率低下,关键时刻不能有效阻止火势进一步蔓延且不利于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

(三)监督结构单一

监督结构是整个监督工作的关键,也是监督执法的又一大难点。商场的布设重叠,商品种类繁多,加大了监督执法工作的难度系数。而往往人流量较多的位置更易发生火灾,监管人员虽然会在特定的位置站岗核查,但消防监督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增加了自身的执法工作量,致使消防压力剧增。而且较为单一的监督执法结构会影响相关消防设施应用效果,部分管控人员过于重视人员、物品的排查,轻视消防设施的布设。举例来说:未定期对排烟系统作出清理与核查,极容易导致系统堵塞,形成安全隐患,火灾时无法发挥其预设的应用价值,还会造成反向的灾害,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商业建筑消防监督执法对策制定

(一)增强监督法规执行力度

为降低消防救援难度,需要加大监督法规的执行力度。首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根据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运行状态完善管控执法标准,因为易燃易爆危险品危险系数较高,在特定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爆炸,进而引发火灾,影响建筑内部的安全情况,为此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核查检测。除此之外,综合体商品控制也要更严谨,为此可以设定易燃品的管控执法层级,并对每类物品设定严格的监督标准,从而在日常执法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针对执法的层级设置不同的监督区域,提升易燃物管理的整体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监督法规对易燃物的分类判别标准并不固定,所以可以针对商业综合体外部的环境制定相应的管控执法力方案,形成动态的监督执法标准和稳定的管控体系,降低火灾发生概率,确保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降低监督执法难度。

(二)设定多层级监督目标

在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管控需求,遵循消防处理原则,制定平稳的应对方案,形成更高效、高质量的管理结构。但在这之前需要构建多层级的监督目标作为执行引导。为此,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划定商业综合体内部的防火区域,对基础消防设施故障位置进行预先疏通,确保其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疏散人群,并结合操作执行需求进行彻底的疏通与清理,提升综合体各个位置的安全程度。最后需要记录处理标准,保证整体处理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多层级的监督目标是随着监督范围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需要在商业综合体的不同位置布设消防设施,举例来说:排烟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科学化、完整化的检测与核查,根据实际需求对标准进行调整,确保其达到预设的监督标准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另外,多层级的监督目标不受综合体面积的限制,所以安全性较强。

(三)遵循科学化消防监督执法原则

在实际监督执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原则,从而确保整体的工作效率。首先,需要注重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入内的核查标准,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客人进行有序安检,确保其未携带危险物品,从而营造安全的环境。另外,针对特殊情况可以遵循可变性原则,以扩大实际的监督执法范围,保障工作效率。另外,监督管控人员也需要定期对执法情况进行反馈,减少监督执法失误,保证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实现更灵活、多元的动态监督执法。

(四)强化监督执法人员专业素质

虽然部分商业建筑内部的消防基础设施毕竟完善,但一旦发生火灾其防护效果仍然有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监督执法人员专业素质较差,未能较好地进行组织和领导,造成火灾现场情况混乱,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升执法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营造更稳定、安全的消防监督执法机制,提升整体的消防监督执法效果。一方面,可以定期开展基础性的消防理论基础培训为管理人员普及、教授最新的消防监督执法知识、技能,确保每个商场消防监管执法人员能够进行学习,使其熟练掌握消防逃生及组织技能,一旦商业综合体内部出现火灾、火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人员疏散、逃离,为后续的救援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消防监督执法评比活动,从多个方向增强相关人员的火灾预警反应速率,并在活动中不断总结漏洞和不足,从而对消防监督执法方案进行完善、整改,消除监督难点。

(五)防火监测执法单元布设紧密

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的防火监测执法单元相当于一个定向的执法监测节点,虽然覆盖范围有限,但可以采集到一定的执法监督数值、信息,为此可以在复杂的建筑内部结构中,将监测执法单元安装在对应的位置上,与防控管理平台形成关联,并使每个防火检测执法单元之间均存在联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区域进行重点执法监测。为降低工作强度,可以通过监督执法单元传输的数据和信息,分析检测结果,并通过联通处理的方式更清晰、明确地掌握所监测区域的执法状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做出处理。另外,防火监督执法单元的设定必须依据综合体实际情况进行布设,以使其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六)优化智能消防监督执法管控系统

消防监督执法管控系统是消防智能化、信息化的外在体现,与传统的管控模式相比,监督执法管控系统对相关工作的完成度更高一些对火灾的感应也较为灵敏,可以大大简化监督执法管控的工作流程,提升管控工作质量,便于管理人员快速掌握实时情况并及时进行应对处理,降低人员损伤以及经济损失。为实现其价值,可以借助互联网逐步优化监控效果,在系统中引入消防数据库,记录输入商户的具体信息,以进一步了解商户的主营范围。针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商家,可以设定对应的防护措施,从根源上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便是对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执法难点及对策分析研究的全过程。本次主要针对消防建筑监督的难点设计综合性的消防防护框架,在整体监督管理过程中布设对应的监督节点,以此提升整体的管理工作质量,降低消防火灾发生的概率,进而完成综合体内部的各方面消防监督执法任务。除此之外,所设计的监督对策更灵活、多元,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对存在的难点问题作出处理,并划分消防岗位与职责,以期为确保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提供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综合体商业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