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区域合作视域下萍乡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路径研究

2023-01-23 18:10黎雪源
萍乡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萍乡安源区域合作

刘 晶,黎雪源

(中共萍乡市委党校,江西 萍乡 337000)

2021年9月,萍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奋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湘赣边区域合作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共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是湘赣边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萍乡市作为江西省的西大门,是唯一全境纳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城市。萍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摇篮、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是萍乡鲜明的底色。如何充分利用湘赣边区域合作机遇,整合应用两省红色文化资源,发挥萍乡在湘赣边区域合作中的“桥头堡”区位优势,不断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萍乡以湘赣边区域合作为契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现状

萍乡市有99处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和近2200件革命文物,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富矿”。萍乡借助湘赣边区域合作东风,不断扩宽红色基因传承路径,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让红色资源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提升群众文化认同的宝贵财富。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合作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前后,湘赣两省也围绕区域合作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细化合作内容,加强协同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逐步形成全方位推进态势。分别印发了《江西省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合作签署了《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发展规划(2020—2035)》《湘赣边红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萍乡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积极发挥全境纳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的优势,提出“大力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唱响红色萍乡品牌”“大力打造红色培训高地”等举措,制定《萍乡市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将提升红色基因传承创新能力,发挥红色文化在区域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融入井冈山红色培训圈、构建湘赣边红色教育培训联合体、规划“秋收起义—湘赣红旗”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湘赣边红色旅游品牌、湘赣边文旅融合发展、湘赣边革命历史纪念场馆跨区域交流合作、湘赣边红色文化整合共享等方面进行具体谋划,进一步形成思想共识,增强工作合力。

(二)擦亮地方党史品牌,凸显红色文化特色

只有不断凸显地方红色文化特色,才能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使红色基因传承更加广泛深入。萍乡以纪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胜利100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不断擦亮“工运摇篮”红色文化地方品牌。进一步深化安源精神专题研究。在萍乡成立了安源精神研究会,加强对萍乡地方党史研究的组织领导。举办了纪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座谈会、“红色堡垒 百年荣光——纪念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100周年”研讨会、纪念党领导下第一个消费合作社成立100周年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交流会等活动。开展安源精神宣传。制作了《毛泽东与安源》《永远的追随》《安源别子》《把一切献给党》等微党课,开展“弘扬安源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微党课竞赛,出版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永恒的力量》《安源工运100周年》《画说安源工运史》等书籍画册。完善红色展馆建设。2021年以来,萍乡启动12个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工程,通过抓好创建安源5A级旅游景区,打造安源红领巾研学中心,建设排上萍西红廉综合文化区,改造秋收起义纪念馆、株萍铁路红色文化展示馆等重点项目,不断提升纪念展馆展出水平,丰富红色文化展出内容。举办旨在宣传萍乡红色文化的文体活动。“家住安源”红色故事大赛,“我和我的家乡”演讲比赛,“安源红——纪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曲艺采风创作展演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安源精神的浓郁氛围,让萍乡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安源精神在湘赣两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萍乡作为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也是闪亮的地方党史品牌。围绕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湘赣边革命斗争三条主线,湘赣两省打造了连接九江、宜春、萍乡、吉安、株洲和浏阳8个景点为主要内容的“秋收起义·湘赣红旗”经典线路,该路线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其中萍乡市秋收起义广场和莲花县莲花一枝枪纪念馆是该旅游路线中的重要环节。2021年6月,萍乡安源区、芦溪县、莲花县与湖南浏阳市、江西宜春市修水县、铜鼓县、吉安市永新县、井冈山市组成秋收起义党性教育培训联盟,围绕秋收起义历史事件开展史料挖掘整理、红色事迹宣传推广、精品课程研发打磨、教学路线规划整合等,进一步传承弘扬秋收起义的革命精神。萍乡市开展“重走秋收起义路”红色马拉松赛,萍乡各县区积极参与“初心源·湘鄂赣”文旅一卡通项目,使广大游客更广泛地了解赣湘边的红色资源,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三)研发精品红色课程,开展教育培训合作

构建湘赣边区域红色教育培训联合体是湘赣边合作的重要内容。萍乡构建了以甘祖昌干部学院为龙头,以安源党性教育基地、湘东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芦溪乡村振兴学院、上栗斑竹山党性教育基地为支撑,一批基层教学点相呼应的“1+4+N”的干部党性教育格局,研发了《并蒂莲花》《红土地上话初心》《一座桥变十二座桥》《信仰万岁》等培训课程。萍乡各县区积极主动与周边地市对接,融入井冈山红色培训板块和“湘赣两小时红色培训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甘祖昌干部学院、莲花一枝枪纪念馆、花塘官厅成为井冈山干部学院红色研学现场教学点,湘东区与醴陵市联合举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研讨班,桐木镇与文家市镇、慈化镇、黄茅镇联合签订《“秋收红土地”湘赣边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区合作协议》,在培训联合体模式中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萍乡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需破解的难题

萍乡在奋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以湘赣边区域合作为视角,萍乡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仍存在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

(一)萍乡与周边省市对红色资源保护宣传、红色文化研究和红色基因传承的工作合力有待增强

一是萍乡与周边省市对红色资源保护宣传、红色文化研究和红色基因传承的顶层设计不够。现有的顶层设计较多注意的是红色资源的利用,缺乏合作传承红色基因的长效机制;二是湘赣红色史料共同研究需要加强。湖南和江西是红色文化的宝库,在中国革命斗争中,许多革命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两省存在交集。但是,目前湘赣两省以及两省各地开展党史联合研究力度不够。三是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水平需要提升。传统的文物保护方式存在记录整理工作量大、空间占用多、易于遗失损毁等弊端,利用三维扫描、近景摄影测量、3D打印等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可以弥补传统保护方式的不足,是对红色资源进行保护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前,萍乡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对于革命旧址、红色文物、纪念设施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力度还有待加强,专门从事文物数字化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四是萍乡红色文化品牌跨区域宣传力度需要加大。2020年,江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云平台开始运营,汇聚了全省24个展览馆信息,萍乡只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在线展示,这与萍乡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展馆众多的现状不匹配。湘赣两省群众对于了解光辉历史都有强烈需求,目前湘赣边革命文物联展次数不多,萍乡红色文物走出本地,参与高层次展览较为缺乏。在搭建高水平高层次宣传萍乡红色文化平台方面力度不够,如学习强国地方平台上还没有开通萍乡学习平台。

(二)红色旅游协同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一是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加强秋收起义历史宣传是湘赣边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由萍乡秋收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组成的秋收起义“一线九馆”协作会,共同签署了《秋收起义党性教育培训联盟合作框架协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纪念馆布展内容和方式相似,讲解大同小异,容易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出行意愿,影响学习效果。此外,萍乡围绕安源工运和秋收起义的文创产品新意较少,主要是背包、水杯、摆件和明信片等传统商品,缺乏消费亮点。二是景区智能化水平不高。发展智慧旅游是红色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景点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直接影响游客体验感,萍乡景区在分时预约、刷脸识别、智能导览、在线购票等功能应用上有待加强。三是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古色旅游联动合作不够。比如,萍乡武功山已成为旅游热门网红打卡地,绿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相比之下,红色旅游客流量相对较少,缺乏“红绿古融合”协同开发的有效模式。

(三)红色培训合作力度有待提升

萍乡党校系统(包括市级和县区党校)、干部学院接受了来自湖南和赣西一些市(含县区)党校、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培训质量也得到培训单位的认可。但是,湘赣边地区红色培训合作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市级或县区层面的合作培训机制、项目,没有共同组织编写的教材,没有共同开发的红色培训线路和课程。萍乡与周边县市合作红色培训的范围不够广泛。

三、湘赣边区域合作视域下推进萍乡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以构建长效机制为抓手,为湘赣边红色基因传承区域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编制红色基因传承的总体规划。萍乡要构建以总体规划为龙头、区域规划为补充、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全方位规划体系,将加强湘赣边红色基因传承合作作为规划重要内容,围绕新任务、新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提供红色基因传承的行动指南,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健全红色基因传承的领导机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将各县区、宣传部、史志办、党校、文旅局、教育局、纪念馆、工会等单位部门纳入领导机构成员单位,提升相关部门的联动能力,增强工作合力,扩大红色基因传承领导力度广度。三是建立红色基因传承的评价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总结阶段成果,处理难题堵点,总结经验教训,凝聚思想共识,提升执行能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以促进赣湘边党史研究和红色资源共享为重点,夯实湘赣边区域合作基础

一是开展深入研究合作。要不断丰富红色家底,江西省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秋收起义“一线九馆”等博物馆、纪念馆馆藏丰富,展出了很多与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秋收起义、湘赣边革命斗争密切相关的革命文物和图片等,萍乡可以进一步加强与湘赣边各地展馆的沟通交流,丰富萍乡展馆馆藏,提升展出水平。要深入开展赣湘两省有交集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党史研究。湘赣两省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安源大罢工的主要领导者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来自湖南,安源煤矿走出的15位将军中有11位是湖南籍,安源工运受挫后很多安源工人到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并成为主要领导者。萍乡周边省市的很多学者在湘赣边革命斗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密切与各研究机构的联系,定期召开高水平学术交流会、理论研讨会,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多角度全方位研究阐释重要党史事件和人物,丰富萍乡红色文化宝库,丰富安源精神内涵。组织联合编写湘赣红色历史教材,在湘赣边各市县大中小学校推广,形成各学段融会贯通、紧密衔接、相互协调的高质量教材体系。二是推进数字化保护工程。井冈山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已通过高清数字化采集和三维建模等技术,对众多革命文物、文献书画进行数据采集和储存,萍乡文保单位可以加强与他们的对接,建立红色基因数据库,加强先进技术应用,实现红色文化数字化关联、存储、共享。三是加大跨区域红色文化宣传力度。创作拍摄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秋收起义为主题的电视剧、纪录片,制作宣传专题片,在萍乡周边省市高铁、地铁、商圈、公交车、社区等区域投放安源景区和萍乡红色文化广告,集中展示历久弥新的安源精神,不断提升萍乡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通过湘赣文物联展的方式,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让萍乡革命文物走出家门,给参观者提供文化盛宴。加入两省红色文化宣传平台,加快秋收起义纪念馆、莲花一支枪纪念馆、初心馆等展馆VR展厅建设,链入相关数字化展示平台。搭建“学习强国”萍乡学习平台,开设“红色萍乡”栏目,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展示萍乡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三)以加强红色旅游合作发展为着力点,提升湘赣边区域红色基因传承社会效益

一是建设智慧景区。通过加强与长沙、韶山等地景区的合作交流,汲取他们在智慧景区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安源景区开展数字化建设,提供无线网络、智能导游、分时预约、电子地图等智能服务,打造特色景区数字展览馆,引入互动、体验元素,提升软硬件设施品质,实现“一部手机游萍乡”,为游客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体验感。二是研发文创精品。聘请专业文创产品设计团队,围绕“工运摇篮”和秋收起义创作小巧精致的笔记本、帆布袋、雨伞、便签、背包、茶杯、雕塑、手机壳、明信片和扇子等种类丰富的文创产品,增强文旅产业亮点。三是提升产品品质。在湘赣两省共同打造了“湘赣红”品牌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萍乡农副产品品质,创建更多绿色、生态、环保、优质品牌,参与到“湘赣红”品牌联盟中,获得“湘赣红”品牌授权,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开展网络直播,拓宽销售渠道。四是做好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相结合这篇大文章。目前,武功山是萍乡绿色旅游发展的龙头,应充分挖掘武功山地区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开展游击战光荣历史资源,打造武功山景区与安源景区、秋收起义景区、甘祖昌故居、刘仁堪故居、凯丰故居、杨岐山景区的经典旅游线路,使游客既能在萍乡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又能了解萍乡厚重历史,更能领悟红色基因的强大力量。

(四)以红色培训合作为纽带,扩大湘赣边区域红色资源影响力

一是研发精品课程。围绕萍乡红色文化丰富内涵,综合运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人物访谈、社会实践、研讨交流等方式,尤其是加强应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采茶戏等表现形式,研发戏剧党课和情景党课,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水平,打造萍乡特色亮点。二是规划研学线路。坚持“一盘棋”思想,整合各县区教学资源,加强各级党校和干部学院沟通合作,打造涵盖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芦溪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甘祖昌故居、刘仁堪故居、莲花一支枪纪念馆、斑竹山起义旧址、凯丰故居、高自立故居等现场教学点的2~5天精品培训路线,一体推进萍乡红色培训提质增效,在湘赣边红色培训联合体中树立萍乡品牌。三是加强合作交流,加快构建赣湘红色培训联合体,深化与湘赣两省红培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强与井冈山干部学院、井冈山红色培训管理办公室和各地市党校的工作对接,互相借鉴有益经验,建立学员互派长效机制,丰富培训联盟师资库、课题库、教学基地库,在理论研究、党课研发、师资共享、学员互派、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形成合力,将红色教学点“串珠成链”,开发精品研学线路,重点打造韶山、安源、芦溪、武功山、莲花、井冈山经典培训线路,携手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安源精神,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培训格局。四是提高服务质量。对红色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开展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推动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提升服务质量。共同搭建湘赣边红色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展示研学资源,维护红色教育培训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五)以红色名村建设为补充,拓宽湘赣边区域合作广度

一是深挖乡村红色历史资源。萍乡乡村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张家湾村、山口岩村、高滩村、三角池村、沿背村和浯二村是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源头村、花塘村、大江边村、斑竹村等10个村庄为省级红色名村,各县区都有一批村庄为市级红色名村,各红色名村要立足本村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资源,加强红色文物保护,修缮名人故居、战斗旧址,修建先进事迹陈列馆,研发微党课。开展广泛宣传,培养红色讲解员队伍,将村居文化礼堂、互助养老之家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打造成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丰富村民精神世界,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家乡归属感。二是改善人居环境。改进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美丽村庄建设中,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开发“红色+生态”游览步道,发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软实力。三是培育特色产业。根据土壤、气候等实际情况,借鉴湘赣各红色名村建设经验,因地制宜发展果蔬种植、中药培育、花木栽培和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通过红色名村的品牌效应,吸引客流、资金流、信息流,发挥乡村振兴的“红色杠杆”作用,使广大村民和外地游客在乡村生活和旅途中接受广泛的红色文化熏陶。

猜你喜欢
萍乡安源区域合作
研学安源儿童团 致敬鲜艳红领巾——“安源儿童团中队”风采录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李安源作品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